大家應該都唸過書,不論是學校教育階段還是出社會後的自我進修,唸書或閱讀是拓展個人視野和汲取新知的最佳方式。這篇要分享我唸書的方法,聚焦在「運用面」,訴求是賺錢,你會有興趣的。
Step 1:閱讀
閱讀,不管是眼睛的「閱」,或是嘴巴的「讀」,目的都是把接收到的資訊與知識交換到腦袋,然後思考,確認閱讀的東西與自己的所知有無差異以及為什麼。 有些書是單向灌輸,例如小說或散文,我們就是一直看下去,浸淫在作者創設的空間,在「心嚮往之」的過程享受樂趣或感傷等情感的波動。 有些書比單向灌輸複雜,灌輸之際需要讀者「燒腦」,也就是要反覆懷疑、梳理與確認,之後才是確信。例如經濟學或股票投資這些知識型書籍,這種書通常有一個完整、廣大的知識系統,閱讀過程相當耗時、耗腦。 所以,我閱讀時就是「把看到的東西與自己腦袋中的東西進行確認與交換的持續過程」。
Step 2:有共鳴有心得時停下來檢視
以《
文案訓練手冊》這本廣告文案大師寫的書為例,明顯是一本知識型、實用型書籍,我雖然也是一直把看到的東西與自己腦袋中的東西進行確認與交換,但在「特定情形」時會暫停,然後進行「檢視」。這個特殊情形就是「有共鳴了或有心得了」。 好比書中第 16 章提到「文案順序」,意思是怎樣從頭到尾替產品寫廣告文案。於是我想到我在方格子這個創作平台有一個股票投資專題已經 200 多篇文章了,也早就有專題介紹,這時我會把書中的共鳴點「套用」到寫好的介紹中,看作者講的比較有道理,還是我比較高明。
這便是「檢視」的過程。 檢視就像把汽車送到保養廠,師傅會針對零件進行功能性確認,符合水準就繼續用,低於水準就汰換。差別在於,閱讀的檢視是由「讀者」自己來,檢視的功力因讀者水平不同而有落差。
Step 3:透過「動手」檢驗有沒有把書唸到腦袋中
因為檢視會有「落差」,那就透過「動手」輔助,意思是與其只是「檢視」( 看 ),不如「動手」改造,然後對比改造前後的效果。如果改造後效果良好,表示書中的知識比我強,反之則反。 就像剛剛的修車,如果不知道某零件是不是影響行車,乾脆更換零件然後看開車是否變順暢。 所以,我把自己改過很多次已經很滿意的專題介紹,拿書中的共鳴點去檢視、接著動手把介紹中可能比較差的部分改造,每個點都改完後再與之前的相互比較。,套用結果在以下兩篇:
- 怎樣寫出一篇好的付費專題文案(1)訂閱制經營學 10
- 怎樣寫出一篇好的付費專題文案(2)訂閱制經營學 11
這個動手的過程目的是檢驗有沒有把書確實唸到腦袋中,通常適用在實用型的書本,因為檢驗的成本比較低。
Step 4:繼續閱讀
書本是一個大的系統性觀念,章節則是好多個拆散的次要觀念,當我暫停後的檢視與動手都完成後,會接著閱讀下去,好讓自己接收完整觀念。就這樣繼續閱讀下去,直到又遇見下一個共鳴或心得,然後再次暫停、檢視 ……。
結語
- 唸書/閱讀的方式很多,我講求實用,方法是閱讀之後檢視並動手檢驗是否有把閱讀到的東西唸進腦袋中。
- 閱讀、檢視以及動手檢驗的過程都很花時間、而且燒腦,這些都急不得,重點在「思考」。而當成果出來後,絕對值得,因為這是一種「深刻學習」,學起來後是自己的,在大腦記憶區會落入「長期記憶」,很難遺忘。
- 書本中的知識是用來拓展視野並改善生活的,我會把一本書的定價 300 元發揮到好幾倍的價值,方式如前述。我已經實驗三年,希望你也喜歡這種方式。
希望你喜歡本文,如果有任何建議歡迎留言討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