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朋友問我如何養成閱讀習慣?
我的閱讀習慣是大概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養成的,因為那時候住外面,宿舍沒有電視跟電腦,剛好有朋友送我幾本書,也因為無聊,所以就拿出來翻,翻著翻著就養成了閱讀的習慣。
在大概十年前有朋友推薦了這本『國王的快讀法』,在讀完這本書之後也改變了的閱讀習慣,增加我的閱讀效率,接下來有幾個觀念跟大家分享。
第一,閱讀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閱讀是享受,是檢視自我的過程,千萬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有些人會給自己定多久要讀完一本書,或者一年要讀五十本書,每一個年度都給自己安排讀書進度。但我覺得這樣反而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我自己是平均一年10~15本的進度。
在國王快讀法這本書裡面有談到,書是家臣,也就是你有需要的時候,或者你有時間的時候再跟他相處。不用一本書讀完才讀下一本,也不用規定自己一天要讀一個小時,或者是什麼時間規定自己來看書。我自己的做法是隨著心情,什麼時候有空,今天想看什麼就拿哪本來翻。所以我的辦公室、車上、公事包、書房,都有放書,就是讓我隨時隨地有空就可以拿出來翻。
第二,認識書的架構
大多數的書本的架構,都是第一段落會做這個章節的破題,後面幾個段落就是用故事、理論、數據來解釋或證明他這個章節的標題。如果想要了解原因的,或是需要理解為什麼的,我才會看這些故事。不然一般來說我都會跳過故事部分。再來最後的段落會再加強這個章節的觀念,簡單來說就是起承轉合的概念。
現在還有很多書,都會在用一個頁面整理上一個章節的重點觀念或是詞句。了解一本書的架構,知道直接從哪裡攝取你要的知識,或者直接跳過重複的部分,這樣在看書的速度就會大幅增加。沒有人規定書一定要從頭到尾每個字都看過,應該是你有得到你想得到的東西比較重要。
最後,把學到的用出來
我在看書,有感受的地方或是覺得重點的地方我會用螢光筆畫起來,然後正本書都看完了,我會把這些重點手抄在筆記本上,因為有時候翻譯的書,用詞遣字跟我們常用不太一樣,我會用自己比較能表達的話,在整理起來。最後會在打成電子黨存在電腦裡面。方便以後講課或是製作講義的時候使用。有朋友問我為什麼看完書都還記得,因為我這樣的習慣,算是把一本書看過三次。
還有有時候我也會把書上的一些詞句、知識分享在社群軟體上,跟朋友、同事聊天的時候會分享,在公司講課的時候有適合的也會套用。因為有輸出,所以這些知識觀念才有辦法內話。就像我常跟同事說的,讀書有用才有用,沒用就沒用。所以讀書有沒有用,就要看自己有沒有用。
好了,今天的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有想聽什麼書的、或是有什麼指教、討論。歡迎在留言區留言。下次見。
庭爺YT:https://youtu.be/xRDn3PEBm9A 歡迎訂閱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