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今天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看的中國通史漫畫。對於以皇帝來描述時代的作品,大多數的人物都是不重要的。
但在通俗作品中,楊素卻是一個從不被人遺忘的角色。
沒有他,南北朝不會走入隋朝一統,更不會進入大唐盛世。
毫不意外的,楊素跟隋文帝楊堅是同鄉。也跟楊堅的父親一樣,楊素的父親是北周大將,前線征戰。
但歷史舞台上,不是每個人都有主角光環。
楊素的父親兵敗被擄,卒於北齊。這讓楊素的少年時代,變得十分落魄。
背後的意思,就是楊素從年少時就很有骨氣。不然去投靠個親戚,就算沒了錦衣玉食,至少也不愁吃穿。
喪父的楊素認真向學,寫得一手好文章,好書法,但他特別鑽研的,你猜猜是什麼?我以為會是兵法,但楊素留意的卻是「風角異術」。
這是一門辨別風力,風向,風色,風味,借以預測未來的學問。
推得遠了,那自然很神奇,非常人能知。但如果我們把風角所預測的時間範圍縮小,場域限定,你可能就會注意到了。
從東漢開始流行的風角之術,跟匈奴人的占敵技能,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他的墓志則是這麼寫的:「問兵符於玄女,得劍術於白猿。」
說到底,青年楊素從「玄學」的部分,學得了作戰的本事。
你是老闆你信他啊?
沒有,學了一身本領的楊素,前往京城長安,靠著關係也只能混個文書記事。比起那些神神道道的東西,書法寫得好才是硬道理。
這個價值觀從魏晉南北朝一路走下去,直到電腦的出現,才在中華文化中發生轉變。
喔,還有就是楊素長得很帥。帥不能吃,但面試一律先加三十分。
志在征戰四方的楊素,在北周武帝宇文邕立志東征後有了出頭。
剛開始,楊素一直上書,表示父親陷敵守節,朝廷應該追封。宇文邕不去理他。一而再再而三後,宇文邕就有點火大了。
要知道,這時雖然北周宰相宇文護還政於帝,但實際的權力仍非常大。朝廷大多機要官員,都還是宇文護的人。
宇文邕是有心無力啊。
這天楊素又來親自上表,宇文邕就拍桌子了:「來人,拖出去斬了。」
哪知楊素毫不驚慌,爽朗道:「侍奉無道的天子,被處死正是我們做臣子的本分啊。」
宇文邕一愣,這是想做大事的人。他自己也是想做大事的皇帝,那是一拍即合。
雖然本傳接著寫楊素就給封車騎大將軍,但當時局勢絕對沒有這麼簡單。
宇文邕找來跟楊素年紀相仿的弟弟,齊王宇文憲,要宇文憲擔任東征一軍。並且,讓宇文憲上書表示,應該要有元老之後一同出征。
於是,楊素的父親得到追封,他本人也加入了宇文憲的部隊。
出運了?發達了?
很遺憾的,這一戰遇上了北齊三帥,我們知道其中一帥就可以了。
蘭陵王,高長恭。
這場戰爭,留下的是千古傳唱《蘭陵王入陣曲》。
不過,宇文憲的部隊非但損失最少,更是他負責整頓完成撤退任務。楊素就在戰後,得到了他生平第一個爵位:清河子。
北周皇帝宇文邕,不會猜忌打敗仗的兄弟。
可北齊那邊,猜忌功高震主的三帥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隨著北齊三帥逐漸因政爭消失在戰場上,齊王宇文憲的戰功,也越來越好看了。
背後,楊素自是功不可沒。
待到北齊滅亡,就換成宇文憲功高震主了。
政治政治,不外如是。
宇文憲無心與兄長相爭,逐漸淡出。但楊素的野望,不願意在這邊終止。
很快的,由於陳朝入侵,楊素請調往宇文邕的親信,上大將軍王軌旗下,參與對南防守戰。
時陳將吳明徹戰無不勝,北周軍將皆難以抵禦。但這個過去打仗靠衝鋒的王軌,居然施展巧計,大敗吳明徹。
戰後,更留楊素鎮守淮北,為東楚州總管。看來楊公又一次扮演了幕後推手。
不久,宇文邕過世,楊素又陪同參加淮南討伐戰,依舊戰功顯赫。同時,北周內部的主戰主和派政爭,也越發激烈。
這裡我們一定要注意的是,雖然楊素是一流戰將,但他很明顯遭到打壓。次次大戰,楊素永遠只能擔任副手,二軍。
事實上,楊素的同鄉,楊堅父子在北周,是很令執政者擔憂的一家人。
從宇文護開始,就想著要對付楊堅的父親。宇文邕當然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繼而大用楊堅。這就害現在的皇帝,周宣帝心情很不好。
那楊素的際遇,很可能就受到了同樣的影響。他還更倒楣一點,就是宇文憲盛極而衰的部分。
總之,楊素一直觀察著朝廷動態,而怪事發生了。周宣帝突然駕崩,幾年來被壓落底的楊堅,突然成為了丞相。
在各地反聲四起的同時,身為軍閥之一的楊素向楊堅遞出了橄欖枝。
這是地獄裡的活菩薩啊。
楊堅立刻下令,要楊素出鎮河南。而就在換防移軍的時候,尉遲迥之亂炸鍋了。
楊素在虎牢關被叛軍阻擋,隨即回報楊堅。
這個時候還願意回報……楊堅決定在這個同鄉身上賭身家了。詔命楊素為大將軍,調動周遭還願意效忠朝廷的兵馬,全到楊素那邊集合。
楊素兵力大漲,任你難攻不落虎牢關,楊素也照樣硬嗑下來。
黃河以南歸楊素,黃河以北賴高熲。
一個是親信,一個是親戚,楊堅居然在逆境中順利平定內亂,繼而稱帝篡周。而楊素的爵位,也換成了清河公。
都說了他有野心,但楊堅大亂方平,百廢待舉。更別說楊堅的主派系,是和平派。楊素的職位,也換成了御史大夫。
這是監察官,兩漢相當於副丞相的職務,說明了楊堅對他的信賴。
然而,隋朝安穩下來,楊素卻在數年後,被自己的妻子告了「不臣之心」。
據說,楊素的老婆很兇。有一天楊素跟她吵完架就說:「我要是當上天子,妳一定不夠格當皇后!」
楊堅收到舉發,就免了楊素的官。
隋文帝楊堅如此輕易就懷疑親信嗎?不,這件事有八成可能,只是兩人套好招的煙霧彈。
其實,楊素已經跟楊堅討論過多次南征戰略。但楊堅是和平皇帝,不能輕啟戰端。隋陳兩朝,更是使者往來不絕。若有風吹草動,那是瞞不過人的。
開皇八年正月,就在陳朝使者的新年拜訪剛結束,楊堅就宣布,陳人侵我百姓領土,大隋要消滅他們。
楊素再次被起用,前往益州永安。各式船戰大艦,早已開始動工。最大的五牙艦,可容納八百名士兵。次級的黃龍艦,也能載運百人。
一如西晉滅吳之戰,楊素將要順流而下。
不同的是,西晉大張旗鼓,同時進攻長江北岸諸要地,讓益州船隊長驅直入。但藝高人膽大的楊素,則是要以反其道而行。
由船隊,來擔當破城槌!
才出三峽,楊素便夜襲陳軍,取下第一勝。所俘虜的陳軍,楊素慰問過後就全數釋放,秋毫無犯。
這些人,就是楊素的戰略。
「仁者無敵」。
好啦那是不可能的,但為什麼兩個老楊要用這招呢?因為他們兩個都打過北齊殲滅戰,這個套路,當年的北周皇帝宇文邕也使用過。
楊堅更是留下來鎮守的,鎮到北齊民亂四起。
而楊素也鎮過從陳朝手中奪來的淮北,沒事。
二楊的共識就是:「皇室政府跟世族百姓,是兩碼子事。」
戰爭是跟政府打的,但統治的面向是世族與百姓。只有一次性兼顧雙方面的戰略,才稱得上是一場成功的「統一戰」。
楊素緊接著推進夷陵,這邊設有鐵鎖橫江。
三國之後這招就開始流行了。
楊素親率部隊登陸,同樣趁夜擊潰守軍,解除封鎖,繼續推進。
布滿江面的五牙大艦上,楊素軍容整齊,旌甲曜日。陳人看了都是又敬又怕:「清河公如入無人之境,真江神也!」
師爺給你翻譯一下,這不是陳朝百姓自己說的。最好這邊的人會知道只在淮河流域征戰過的楊素,是三小公。
仁者無敵不是我好仁義我好棒,是政治作戰。是投降有飯吃有老婆,抵抗只有死路一條。整個來說,就是隋人派出的間諜在造勢。
隋軍前進到江陵地帶,守軍開始多了。
楊素不再搞偷襲,而是正面水戰。踏踏實實的船戰。
怎麼打?
射箭?跳船白兵戰?
又高又大的五牙艦,正是為此而生。
沒有陳軍上得了五牙艦,而五牙艦足以撞爛所有的小船。十幾艘戰艦被隋軍五牙艦打碎,上千人在水中載浮載沉,也沒有什麼投降不投降了。
荊州區的陳朝長江沿岸守軍見勢不對,紛紛逃走不守了。
陳朝注意力全在長江大船隊上面的時候,楊廣率領的賀若弼,韓擒虎,已經從徐州廣陵渡江,包圍了南京城。
秦王楊俊,也進攻了武漢三鎮。
七天之後,進入城內戰。
長江守軍發現求援消息石沉大海,誰還敢跟楊素玩啊?
這場老戰術新詮釋的滅陳戰打完,楊素改封郢國公,由其子楊玄感繼承清河公位。但楊素表示拒絕:「上一個郢國公是你同學,因為反亂罪被處死,我可不想接這個位子。」
楊素沒有說那麼白啦,大概就是這意思而已。
隋文帝也同意了,改封楊素為越國公,官拜納言,轉內史令。
這邊知道隋文帝在改動兩漢南北朝六百年來的官職就好,總之楊素轉回政務官。那就很明顯了:楊堅同時在消除軍閥的威脅性,把兵權回歸國有。
後面就推動府兵制,這不多說。
大家更關心的,怕是二楊的「仁者無敵」戰略,第一段成功了,那第二段呢?
可以說失敗,也可以說成功。
大約一年後,江南的叛亂就出現了。
耶?哪裡成功?
因為叛亂的,是三吳地區,是楊廣的管區。楊素只有前進到拿下荊州而已。事實上他一開始還做為荊州總管,治理了一下。
好啦,大家都知道,楊素在戰場勝負,戰後安撫的本事無人能及。這次的江南叛亂,就還是交給楊素去負責了。
討賊戰要比打敗一個政府困難百倍。
政府是這樣,你拿下控制中樞,集權越成功的政府就越快失去反抗能力。打仗也是一樣,項羽只要堵住彭城進出口,三萬也可以打幾十萬正規軍。
但賊人是沒有指揮系統可言的。
你打掉大當家,二當家就會原地復活。
幹掉二當家,三當家就在旁邊穢土轉生。
正規戰一流的楊素,這次來到江南,也難免因此而疲於奔命。大小近千場戰役,陸上打水上打海上追擊,終於把最後的賊兵趕到福建靠海側。
你知道那邊有好多山的,難搞。
就在這時,楊堅的詔令來了:「你累了嗎?不如回來歇歇吧,我幫你兒子加官了喔,回來看看吧?」
你覺得,楊堅是不是在擔心,楊素去了那麼久,其實在準備自己稱帝?
多多少少有啦。
楊素趕緊回朝,跟楊堅當面分說後,再請出發。不確定他們說了什麼,但楊堅這次下詔:「軍民事務,一以委之。」
對於正在進行中央集權的楊堅來說,這算是最大程度,毫無保留的信任了。
楊素這一來一回,也不是白跑的。
江南諸賊欺北人缺乏海上航行技術,基本上就是有事跳海,楊素追得也是很勉強。
這次,楊素決定換個方式。首先主動入海,攻打泉州叛賊。附帶一提,隋末名將來護兒在這裡就建了不少功勞。
大成功之後,楊素又派人跟泉州賊兵說,你們只要把老大抓來,我包你們沒事。結果就是黑吃黑,楊素雙管齊下,終於結束了江南之亂。
隋朝無戰事,戰神楊素就回返朝廷,任職副相。宰相就是上面提過,幫助楊堅平定河北的高熲。
楊素本身的文采很高,但在朝廷的時間很少。因戰為相這件事,也不是那麼受其他人待見。
偏偏楊素自己又好惡分明,對於高熲,他的同學牛弘這些真才實料的人,楊素都是好生對待,讚譽有加。但往下,他沒一個看得上眼。
大家都說,楊素各方面都比高熲厲害沒錯,但要當個宰相?他還差高熲十萬八千里呢。
時為西元593年初,楊素是四十七歲。
楊素的故事,到這邊差不多說了一半而已。
無楊素,隋朝不得立,不得穩,我們已經說得差不多了。但他又是如何讓隋朝迎向滅亡呢?
關於楊素成為隋煬帝誕生推手的部分,就留待後續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