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石板上亂畫畫?潛藏山林間的神祕石雕,以及五個史前台灣考古謎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圖/文:葉長庚
三萬多年前,就有人群生活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然而,沒有文字記載的史前時期,僅能透過考古來發掘這些人群在此生活的故事,但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被保留下來甚至被考古學者所發掘,因此,考古學不可能發現過去的全部,其成果就像一幅註定缺少相當片數的拼圖。  

考古學研究在臺灣的發展已超過百年,雖然逐步建構出完整的臺灣史前史框架,但仍有許多未能得到解答的懸案。本文從舊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挑選了幾個重要的議題,搭配相關考古遺址與較新的研究成果,介紹五個臺灣考古的未解之謎。

CASE 1 最早的臺灣人是誰?

2015 年,原先被認為臺灣最早史前人類的「左鎮人」頭骨經過世界上兩大定年機構檢驗,確認年代距今只有大約三千年,導致全國教科書皆需改寫,各大博物館也紛紛下架相關展示。一時間,似乎找不到最早的臺灣人到底是誰?
巧合的是在 2015 年初,《自然通訊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刊登澎湖原人可能為 19 萬年前的直立人,應該是國內目前相關研究中發現最早人骨遺留。可惜這件下顎骨是從澎湖水道被打撈出來,缺乏考古研究上重視的出土層位與脈絡資訊。
目前,考古發掘出土且有明確定年資料的史前人骨,是發現於馬祖亮島上的亮島人,年代距今超過七千年。
在臺灣島上有發現早期的人骨遺留嗎?在中部的安和遺址、南部的南關里東遺址、臺東的卑南遺址、小馬海蝕洞遺址都有出土距今約五千年前的人骨遺留,可能都是目前臺灣島上被發現最早人骨遺留的候選人。但是,其實在臺灣東部的八仙洞遺址的海蝕洞內,考古學家在深埋地底 8 公尺處發掘到 3 萬年前人群生活的遺跡,雖然目前還沒有人骨遺骸的發現,但假以時日應該可以發現最早的臺灣人!
遺址資訊
遺址名稱:八仙洞考古遺址
指定等級:國定考古遺址
行政轄區:臺東縣長濱鄉
年代範圍:最早年代可達 3 萬年前
重要發現:舊石器時代的打製石核器、石片器與石英質小石器,以及火塘遺留。

CASE 2 史前人如何航海?

臺灣海峽在末次冰期時,因為海水面下降導致海床露出形成陸地,提供舊石器時代人群生活與遷徙的空間。冰期結束後,臺灣再度成為一座海島,所以新石器時代帶著農業技術移民到臺灣的人群,應該都是划船渡海而來。但是,臺灣的考古發掘至今仍未發現新石器時代的航海工具,僅能藉由其它資料來證明早在 4 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經具有航海能力。
例如,在臺灣西南部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中,考古發掘常會出土一種磨製平滑、造型精美的石斧,特別的是,在遺址附近找不到製作這類磨製石斧的材料。藉由科學成分分析,確認這是一種由輝石和橄欖石構成的超基性捕獲岩塊,也就是橄欖石玄武岩,而這種石材僅在澎湖群島有發現。所以可以證實在四千多年前的人群,就已經具有相當優良的航海能力,得以克服黑水溝的威脅,將這些「澎湖特產」運送到臺灣島。當然,我們還是期待有一天能發現臺灣最早的帆船遺留。
遺址資訊
遺址名稱:七美史前石器製造場考古遺址群
指定等級:縣定考古遺址
行政轄區:澎湖縣七美鄉
年代範圍:距今 4,200 至 3,800 年前
重要發現:共發現 4 處新石器時代製作石器的場所,有大量以玄武岩製作石器後的殘留。

CASE3 岩棺到底是不是棺?

岩棺是以大型岩塊雕鑿製成類似棺材的史前石造物,目前在臺灣至少發現有17座,整體而言數量並不多,主要出土於花蓮、臺東境內。這些大型岩棺過去被視為是臺灣巨石文化的重要遺留,雖然被稱之為「棺」,但考古學者從未發現有用來埋葬人的直接證據,因此岩棺的真正功能仍然是個謎。
所有的岩棺都有個特色,便是在棺體上帶有一個穿透內外的穿孔,這個穿孔存在的目的無疑是為了讓岩棺內部的液體可以流出,所以有人猜測是為了排放屍血,也有人認為就是個貯水槽,甚至有人推測應該是釀酒所用。近代居住在花東海岸的阿美族人曾將岩棺視為祈雨的儀式用具,也可能和神話或口傳的大型石臼有關。
雖然近年來考古學研究仍未能解答這個問題,但在豐濱.宮下遺址的考古發掘中,確認了岩棺是在約 2700 年前所製作的,也為長期未能確定的年代問題找到解答。
豐濱.宮下遺址上佇立著2,700年前尚未製作完成的岩棺。
遺址資訊
遺址名稱:豐濱.宮下考古遺址
指定等級:列冊考古遺址
行政轄區: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
年代範圍:距今 3,450 至 2,700 年前
重要發現:發現至少3座製作到一半的未完成岩棺,是一處史前岩棺製造場。

CASE 4 誰把岩石當畫布?

在南臺灣的山林裡,有一處最不易到達的國定考古遺址⸺萬山岩雕群考古遺址。在乾季期間,由距離最近的魯凱族多納部落,沿著濁口溪河床開車約 2 小時可抵達萬山二號橋登山口,後續僅能依靠步行,需費時 5 小時才能抵達阿吉獵寮營地,隔日還需花費 4 個小時穿梭山林之間,才能朝聖被稱為 1 號岩雕的孤巴察峨(TKM1)。在此特別強調,這是一段需要事前申請,且有在地嚮導帶領才能安全到達的路程。
儘管在前往孤巴察峨的途中,就已經對先經過的祖布里里(TKM2)和大軋拉烏(TKM4)等岩雕驚嘆不已:到底是誰會在這山林深處留下如此富有特色的雕刻?但到了真正的目的地孤巴察峨時,更是深感震撼。面對這些彷彿直接在大地這片巨大畫布上作畫的人頭圓渦紋、全身人像、蛇紋、人面紋岩雕,更加感動於自己有親自朝聖的機會。
孤巴察峨岩雕上最著名的人頭圓渦紋。
孤巴察峨在原住民族語中為「有圖案的石頭」之意,從蛇紋、圓渦紋、直立人像等岩雕要素,似乎可以與魯凱族文化或排灣族文化連結,但可惜的是目前研究上仍無法有效確認岩雕的年代,也無法得知到底是誰在這裡留下這絕無僅有的美麗畫作。
再走個一天的時間,就可以探訪更深處的 3 號岩雕莎娜奇勒娥(TKM3),在整段路途中,可以看到許多已經荒廢的舊部落,甚至已被土石掩埋於地底,訴說著這塊土地上,仍有許多我們不熟悉的人曾經在這裡生活過。
遺址資訊
遺址名稱:萬山岩雕群考古遺址
指定等級:國定考古遺址
行政轄區:高雄市茂林區
年代範圍:年代不詳
重要發現:4 處遺址區域發現共超過 10 處岩雕,其中最為著名者為孤巴察峨(TKMTKM11)。

CASE 5 卑南遺址大哉問?

卑南遺址是臺灣早期進行大面積搶救發掘的考古遺址,也是研究議題最多最廣的單一考古遺址,研究範圍涉及聚落型態、農業、拔齒習俗、埋葬與祭祀、裝飾文化、文化發展與變遷等議題,成果皆非常豐碩。
但是,卑南遺址的人為什麼要使用石板棺埋葬?為什麼石板棺都朝著同一個方向?是臺灣最早的室內葬行為嗎?大型石柱是用來觀測太陽的嗎?人獸形玉耳飾上的獸是雲豹嗎?卑南文化人會不會喝酒?他們為什麼要佩帶玉飾?這些玉器是買來的嗎?對於史前社會,彷彿愈是認識就有愈多的疑問,這也是考古學有趣的地方,似乎永遠有解答不完的謎題,等待著我們去挑戰。
延伸閱讀:臺灣兩千年前超流行的玻璃珠從哪來?考古與材料科學來解答
卑南遺址是一處從 5 千年前就有人群生活的地方,大約在 3 千 7 百年前發展成具有規劃模式的聚落型態,每個家戶比鄰而居,家戶間透過公共空間的串聯排列成長條狀。並且為了有效利用土地資源,他們將家屋蓋在先人的墓地上,土地最重要的利用方式是作為農田,藉由植物矽酸體分析可以確認當時種植的是稻米,品種是秈稻,產量十分豐富。從空間分析則能夠確認當時並非室內葬,而是各自埋葬在家戶旁的稻田中。
透過考古研究,我們掌握卑南遺址史前聚落的重要生業型態,藉此推論當時社會的經濟規模,理解為何他們可以取得大量的玉器以及有能力用大型石材建造家屋。但是,如同前面的許多疑問,或許因為理解大型石柱是家屋內設施,所以不可能用來觀測太陽;因為有稻米,所以應該會釀酒,但仍有許多沒有直接證據可以解答的懸案!
還原3,000年前卑南史前大聚落的樣貌(張家瑜繪)
遺址資訊
遺址名稱:卑南考古遺址
指定等級:國定考古遺址
行政轄區:臺東縣臺東市
年代範圍:距今 5,000 至 2,300 年前
重要發現:出土超過 2 千具石板棺墓葬,亦是全國出土玉器數類與種類最多的考古遺址。

觀臺灣第 54 期:怪談

《觀・臺灣》第 54 期《怪談》為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發行之季刊,全臺各地實體書店均有販售,線上購買點也將持續更新!
  1. 購買連結 博客來
  2. 購買連結 三民書局
  3. 購買連結 國家書店
  4. 購買連結  聚珍臺灣
  5. 購買連結  readmoo讀墨
  6. 購買連結  臺灣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轉載自台北村落之聲。台北村落之聲是城市與大家的有機發聲體,藉由網站, 為城市的大小事發聲, 也讓關心城市空間的你我互通消息。 有關溪,從聽見家門前的小溪開始 都市溪流的模樣,還有什麼可能性?流經臺北北投、士林一帶的磺溪,就在短短的距離裡,讓人們看見、聽見了溪流的多種樣貌── 都市綠廊斷裂的隱憂
以宋代社會經濟史研究知名的斯波義信先生,何以會注意到臺南,甚至在專著中特別花了一小節的篇幅論述臺南,使臺南成為城市研究的著名案例?
警察大人開的那一槍,並沒能奪走廖添丁的靈魂;即使肉體覆滅,廖添丁的故事仍寄宿在唱片裡、戲劇裡、說書人的嘴裡,且必將繼續流傳下去⋯⋯
當街燈與電線桿第一次出現在城市裡,藝術家們是感受到街景被侵略,或是欣然接受工業化帶來的新挑戰?陳澄波等畫家決定,他們將忠實反映時代的脈動,因為生活即是美,即是藝術的源泉。
當「電燈」首次在 19 世紀末的臺灣被點亮,也照亮了一整個島嶼從未想過的全新時代。從油燈到電燈,也象徵著摩登生活的全面到來。
本文轉載自台北村落之聲。台北村落之聲是城市與大家的有機發聲體,藉由網站, 為城市的大小事發聲, 也讓關心城市空間的你我互通消息。
本文轉載自台北村落之聲。台北村落之聲是城市與大家的有機發聲體,藉由網站, 為城市的大小事發聲, 也讓關心城市空間的你我互通消息。 有關溪,從聽見家門前的小溪開始 都市溪流的模樣,還有什麼可能性?流經臺北北投、士林一帶的磺溪,就在短短的距離裡,讓人們看見、聽見了溪流的多種樣貌── 都市綠廊斷裂的隱憂
以宋代社會經濟史研究知名的斯波義信先生,何以會注意到臺南,甚至在專著中特別花了一小節的篇幅論述臺南,使臺南成為城市研究的著名案例?
警察大人開的那一槍,並沒能奪走廖添丁的靈魂;即使肉體覆滅,廖添丁的故事仍寄宿在唱片裡、戲劇裡、說書人的嘴裡,且必將繼續流傳下去⋯⋯
當街燈與電線桿第一次出現在城市裡,藝術家們是感受到街景被侵略,或是欣然接受工業化帶來的新挑戰?陳澄波等畫家決定,他們將忠實反映時代的脈動,因為生活即是美,即是藝術的源泉。
當「電燈」首次在 19 世紀末的臺灣被點亮,也照亮了一整個島嶼從未想過的全新時代。從油燈到電燈,也象徵著摩登生活的全面到來。
本文轉載自台北村落之聲。台北村落之聲是城市與大家的有機發聲體,藉由網站, 為城市的大小事發聲, 也讓關心城市空間的你我互通消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海洋歷史與水下考古_李其霖(淡江歷史系系主任) 1.海洋史研究方法,從真實的船舶遺骸,思考背後由誰打造的?何時打造的?航行路線為何?航行目的為何?船具有哪些功能?船的構造為何?及背後特定國家、特定時代的行政制度、軍事制度?等 2.台灣周邊16世紀成為海上熱區,因沿著海岸線走。 3.廈門
Thumbnail
呂捷: 「一千多年前的事,你如數家珍; 七、八十年前的事,你卻一無所悉; 一千公里外的過去,你如喪考妣; 養育你的土地,你視而不見」。 最近看到108課綱大禹治水一事在網路上討論得火熱,又勾起了我對學生時期中國史地和臺灣史地比重不一的議題。 真的需要花那麼多時間學那麼多中國史?
相信各位讀者都知道近兩週台灣立法院為了國會擴權法案而爭執不休,很多政治法律學者認為在野勢力得不到行政權,便修法將立法權凌駕於其他二權之上,破壞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那台灣是如何民主化呢?我們先從台灣的歷史講起。 臺灣歷史 在距今約45萬至19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台灣與亞洲大陸連結的陸橋(今澎湖
Thumbnail
鹿港民俗文物館是臺灣第一座民營博物館,集合了閩式、日式和洋式風格,典藏了豐富的臺灣民俗文物,展現了臺灣社會風貌。館內氣派的西式洋樓和閩式建築展示區都值得細細欣賞,適合深入瞭解臺灣的歷史和文化。
Thumbnail
從龍泉寺西南側圍牆邊走入"月光溪",來到附近"小溪貝塚",據資料顯示年代距今約1600 年前,馬卡道族祖先史前生活的遺跡,再攀爬奇妙谷
Thumbnail
一個人的小旅行,不需要有多詳細的計畫,而是要有更多的時間來與自己對話。 登上高山,遠眺遠方。細細觀看廣闊的太平洋,延綿山脈,城市聚落,而我所站的這塊土地,叫做台灣。 這座島嶼,在一千五百萬年前的火山噴發以及板塊運動之下開始漸漸形成。 考古研究,直到三萬年前才開始有了史前人類
Thumbnail
【阿塱壹古道】,屬於【琅嶠卑南古道】其中的一小段,介於臺東縣達仁鄉南田村與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之間。東臨太平洋,更是環臺灣島海岸線唯一未通車的路段。 這裡有獨特的礫石灘景觀和豐富的生態,也是臺灣僅存的高自然度海岸帶。
Thumbnail
臺灣人,是指在臺灣由多個移民族群與原住民族群所構成的族群,首先是最先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接著於17世紀左右遷徙的漢族的閩南與客家移民、最後於1945年以後遷徙的外省移民,另外還有在往後不同年代的新住民。
Thumbnail
400年前荷蘭人進入臺灣,在此之前原住民曾以簡易方式取得少量的食鹽,以滿足生活上的需求。荷蘭人在臺南留有闢建鹽田的紀錄,至明鄭時期開始曬鹽,是臺灣鹽業發展的濫觴。歷經清領、日治時期至二戰後等不同階段,臺灣不斷改良曬鹽方法,擴展鹽場面積,提升食鹽總產量。就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探索臺灣鹽業發展的重要事蹟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海洋歷史與水下考古_李其霖(淡江歷史系系主任) 1.海洋史研究方法,從真實的船舶遺骸,思考背後由誰打造的?何時打造的?航行路線為何?航行目的為何?船具有哪些功能?船的構造為何?及背後特定國家、特定時代的行政制度、軍事制度?等 2.台灣周邊16世紀成為海上熱區,因沿著海岸線走。 3.廈門
Thumbnail
呂捷: 「一千多年前的事,你如數家珍; 七、八十年前的事,你卻一無所悉; 一千公里外的過去,你如喪考妣; 養育你的土地,你視而不見」。 最近看到108課綱大禹治水一事在網路上討論得火熱,又勾起了我對學生時期中國史地和臺灣史地比重不一的議題。 真的需要花那麼多時間學那麼多中國史?
相信各位讀者都知道近兩週台灣立法院為了國會擴權法案而爭執不休,很多政治法律學者認為在野勢力得不到行政權,便修法將立法權凌駕於其他二權之上,破壞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那台灣是如何民主化呢?我們先從台灣的歷史講起。 臺灣歷史 在距今約45萬至19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台灣與亞洲大陸連結的陸橋(今澎湖
Thumbnail
鹿港民俗文物館是臺灣第一座民營博物館,集合了閩式、日式和洋式風格,典藏了豐富的臺灣民俗文物,展現了臺灣社會風貌。館內氣派的西式洋樓和閩式建築展示區都值得細細欣賞,適合深入瞭解臺灣的歷史和文化。
Thumbnail
從龍泉寺西南側圍牆邊走入"月光溪",來到附近"小溪貝塚",據資料顯示年代距今約1600 年前,馬卡道族祖先史前生活的遺跡,再攀爬奇妙谷
Thumbnail
一個人的小旅行,不需要有多詳細的計畫,而是要有更多的時間來與自己對話。 登上高山,遠眺遠方。細細觀看廣闊的太平洋,延綿山脈,城市聚落,而我所站的這塊土地,叫做台灣。 這座島嶼,在一千五百萬年前的火山噴發以及板塊運動之下開始漸漸形成。 考古研究,直到三萬年前才開始有了史前人類
Thumbnail
【阿塱壹古道】,屬於【琅嶠卑南古道】其中的一小段,介於臺東縣達仁鄉南田村與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之間。東臨太平洋,更是環臺灣島海岸線唯一未通車的路段。 這裡有獨特的礫石灘景觀和豐富的生態,也是臺灣僅存的高自然度海岸帶。
Thumbnail
臺灣人,是指在臺灣由多個移民族群與原住民族群所構成的族群,首先是最先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接著於17世紀左右遷徙的漢族的閩南與客家移民、最後於1945年以後遷徙的外省移民,另外還有在往後不同年代的新住民。
Thumbnail
400年前荷蘭人進入臺灣,在此之前原住民曾以簡易方式取得少量的食鹽,以滿足生活上的需求。荷蘭人在臺南留有闢建鹽田的紀錄,至明鄭時期開始曬鹽,是臺灣鹽業發展的濫觴。歷經清領、日治時期至二戰後等不同階段,臺灣不斷改良曬鹽方法,擴展鹽場面積,提升食鹽總產量。就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探索臺灣鹽業發展的重要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