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快樂?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今天,是父親節。

昨天,是《相同,卻又不同的家》的首映會。這部紀錄片,是大女兒以「我」為主角所拍攝的紀錄片;而首映會,則是由小女兒主導策劃的。
雖然,這部片巧妙地在這個時間點播映,但這和「父親節」無關,而是因為女兒們規劃的【成為獨特自我】系列活動,剛好來到「同志的人生」的環節;不過,這樣的巧合,對於「不是她們的爸爸,但是因為和她們的媽媽在一起,於是成為類家長」的我來說,意外地有慶祝的感覺呢!呵呵

對我來說,父親像「幽靈」

其實,在八、九歲,發生〈父親咬了我的胸口和大腿內側〉之前,我是很喜歡父親的;只是,在事件之後,父親的選擇是疏遠我⋯⋯隔著厚厚的牆,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再與他建立關係。

父親,原本很有存在感,慢慢地變成半透明

父親,在那次的事件之後,並沒有消失,任何一種形式的消失都沒有,無論是死亡、和母親離婚/分居(發生那樣的事情,身為社工的母親,對父親的行為非常不諒解)⋯⋯都沒有。他一樣繼續在我的生活裡、家庭裡,我看得到他、摸得到他(如果我要的話),也可以和他說話(只是他不一定會回應);甚至,我曾經試圖用偷竊來引起他的關注,但還是一樣,沒有得到太多回饋。
即便這樣,我還是知道:父親,帶給我許多影響⋯⋯而這些影響,在我加入太太和女兒們的家、成為「類家長」的時候,更加明確地展現出來。
還記得,在剛開始加入太太和女兒們的家庭的時候,我帶著滿腔熱血要去「愛」太太(當時是女朋友)和她的二個女兒。

愛,只是一個字;但是,實際執行起來,卻有很多種形式。

而我非常幸運,因為太太願意敞開、打開這個家,讓我參與;於是,我和當時還是女朋友的太太,就像有了小孩的夫妻那樣,就著各自的成長經驗和脈絡而產出的、不同的教養模式,進行對話。
雖然,大部分的時候,我和太太都能整合出彼此都同意的態度;但也當然會有意見不同的時候。
在這樣的時候,我也會有負面情緒、心智資源降低,然後腦海出現「反正,那是妳的小孩!大不了⋯⋯我不管了!」的詞句;而這個時候,我也會想起父親的冷漠,思考著「父親,在『對我不聞不問』的背後,心情和動機也是這樣嗎?」

關於這個問題,我始終沒有答案。

因為,我無法抱著「妳(大女兒或小女兒)是妳媽媽的小孩,我不管妳了!」的想法太久,哈哈哈!身為療癒師,我總是會選擇進入自己的情緒之中,因為不去處理、壓抑的情緒,只會帶來更多潛藏的危機;然後,再用【療癒❺步驟】來修復自己。
透過【療癒❺步驟】,我能用清晰的視角來剖析「被女兒們碰觸到的情緒,以及真正引發情緒的、過去的創傷」,然後進入和擁抱過去就存在、但是尚未被理解的情緒,在同理並整合當時的自己之後,以新的自我認知來取代舊的負面標籤;最後,在用新的自我認知來與太太和女兒們互動。
這樣一來,我能用全新的眼光來看待女兒們,不再用過去、因為創傷而偏剖的視角來定義她們;而我與太太,就能中立地將「我們的經驗和作法」與「女兒們想要進行的嘗試」拆分開來,然後讓女兒們進行自己的探索,不需要為了照顧我們的情緒而壓抑自己。

或許,父親還是做出了示範?

行文至此,我想:我的父親還是做出了示範;這個模板,距離「想像中的理想父親樣貌」根本天差地遠,不僅不是「可以優化的基模」,甚至是「絕對要避免的互動模式」⋯⋯但是,以另一個角度來說,還是一件好事;至少,我知道了「絕對不要做的事」。
在這個前提之下,我感覺自己在「類家長」的身份上,像是得到了一張無限使用次數的通行證;我可以盡情地去嘗試、實踐「我想要的家長」的樣態,可以不用進入、擺出「我是○○(父親/母親)」的框架,我可以是我自己!
我是我自己!
當我是我自己,沒有父親/母親的架子的時候,對於女兒們,我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當然,我會承擔起「一個家庭裡,大人要去扛起(不應該由小孩來扛)的責任」。但是,在這樣的事情之外,我、太太、大女兒和小女兒,我們四個人是四個獨立的個體⋯⋯她們,也是她們自己。

最後,我想用「在《相同,卻又不同的家》首映會後的QA時段裡,一位與會者的提問」來作結。

「琦琦與女兒們之間就像朋友,是怎麼建立的呢?」

這句話,用問號結尾,聽著像是一個提問;但是,對我來說,這是給我的、最高的讚美和肯定!在「與太太和女兒們一起打造這個家」的近十一年來,我很早就放棄用威權且簡便的方式來與女兒們互動。
雖然,我是因為她們的媽媽愛上了我,於是可以加入這個家庭;但我從來不會用「妳是妳媽媽的女兒」來定義她們,而是用積極地理解和傾聽去認識她們,特別是在那些與我的想法不同的片刻⋯⋯對話中,我們都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這樣深度的彼此瞭解裡,以及在對話之後的彼此理解和支持,我們是彼此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積極地參與、在實踐的過程中取得平衡、失敗之後的對話和討論、再次嘗試⋯⋯等等的態度和行動,是《相同,卻又不同的家》首映會後的體驗式活動「三角形不行?」的核心,也是讓我與女兒們可以擁有美好的連結。
最後,祝福你,父親節快樂!無論父親實體與否,都要快樂!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那天早上,我在運動過後,決定要洗衣服;一方面是因為身上穿著被汗水浸濕的衣物,另一方面則是看到污衣籃即將要滿了⋯⋯於是,我帶著些許的疲憊,將不輕的污衣籃拎至工作陽台。 而這次,是第三次,我請大女兒將襪子翻面⋯⋯而我非常不舒服。
前幾日,我與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一起到其他的城市擔任課程的引導者。 那個城市,我們一家四口曾經在那兒居住了四年半;於是,十六、十七歲的女兒們就跟著我們一同「返鄉」,我們連著二天都去上課,女兒們則是連著二天和不同時期的朋友相約出遊。 我買了剝皮辣椒!—小女兒興奮地拿出一個玻璃罐。 。 。 。
這幾天,有個「哥吉拉」事件。一位太太,將先生珍藏的哥吉拉公仔,送給了來訪的親戚小孩;先生返家後,非常生氣⋯⋯目前,兩位已經進展到要「離婚」的狀態。 臉書上,許多人都認為這與「尊重」有關,我也深有同感;不過,對我來說,更讓我有感的,反倒是其中充滿了不以為然的「這有什麼好生氣的?」。
「趁這個機會,好好休息吧!」我告訴自己。但是我的大腦,因為有餘裕而啟動的社交天性,似乎沒有要讓我休息。 在和太太對話、釐清之後,我找不到適切的句子可以描述自己現在的、「不喜歡對方」的狀態⋯⋯在暫時放掉這件事之後,我的大腦裡有些東西突然接通了! 「真正讓我不舒服的是『我不能不喜歡她』。」我驚呼。
這陣子,我在整理我與太太和女兒們將〈心流〉應用在學習裡的歷程;我回想起一個重要的關鍵事件:大女兒在全時間在家自學之後,終於有機會代謝學校教育所帶來的創傷。 而「從家長變成老師」的角色轉換,讓大女兒有了「將過去不能直接在學校、對老師釋放出來的不滿」投射和釋放在我身上的時機。
即將與男朋友步入婚姻的女孩兒,徐徐說出心裡的困擾:這段時間,與男朋友大量且密集地商討婚禮的相關事宜;一開始,許多朋友都相當羨慕,因為男朋友的參與度很高⋯⋯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關鍵性決定被拍板,她卻感到自己被邊緣化。 「這是『我的』婚禮,不是嗎?」她問我。
那天早上,我在運動過後,決定要洗衣服;一方面是因為身上穿著被汗水浸濕的衣物,另一方面則是看到污衣籃即將要滿了⋯⋯於是,我帶著些許的疲憊,將不輕的污衣籃拎至工作陽台。 而這次,是第三次,我請大女兒將襪子翻面⋯⋯而我非常不舒服。
前幾日,我與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一起到其他的城市擔任課程的引導者。 那個城市,我們一家四口曾經在那兒居住了四年半;於是,十六、十七歲的女兒們就跟著我們一同「返鄉」,我們連著二天都去上課,女兒們則是連著二天和不同時期的朋友相約出遊。 我買了剝皮辣椒!—小女兒興奮地拿出一個玻璃罐。 。 。 。
這幾天,有個「哥吉拉」事件。一位太太,將先生珍藏的哥吉拉公仔,送給了來訪的親戚小孩;先生返家後,非常生氣⋯⋯目前,兩位已經進展到要「離婚」的狀態。 臉書上,許多人都認為這與「尊重」有關,我也深有同感;不過,對我來說,更讓我有感的,反倒是其中充滿了不以為然的「這有什麼好生氣的?」。
「趁這個機會,好好休息吧!」我告訴自己。但是我的大腦,因為有餘裕而啟動的社交天性,似乎沒有要讓我休息。 在和太太對話、釐清之後,我找不到適切的句子可以描述自己現在的、「不喜歡對方」的狀態⋯⋯在暫時放掉這件事之後,我的大腦裡有些東西突然接通了! 「真正讓我不舒服的是『我不能不喜歡她』。」我驚呼。
這陣子,我在整理我與太太和女兒們將〈心流〉應用在學習裡的歷程;我回想起一個重要的關鍵事件:大女兒在全時間在家自學之後,終於有機會代謝學校教育所帶來的創傷。 而「從家長變成老師」的角色轉換,讓大女兒有了「將過去不能直接在學校、對老師釋放出來的不滿」投射和釋放在我身上的時機。
即將與男朋友步入婚姻的女孩兒,徐徐說出心裡的困擾:這段時間,與男朋友大量且密集地商討婚禮的相關事宜;一開始,許多朋友都相當羨慕,因為男朋友的參與度很高⋯⋯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關鍵性決定被拍板,她卻感到自己被邊緣化。 「這是『我的』婚禮,不是嗎?」她問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父親之間的溫馨故事,回顧了童年時期父親愛的表現,如帶著她買零食以及深夜做宵夜的珍貴回憶。文章強調父愛的無條件與純粹,無論時光流轉,這股愛的象徵永恆如一。也鼓勵讀者反思自己與父親的關係,並學會滋養自己以獲得幸福。
Thumbnail
文章中,作者回顧自己與父親的關係,及其對父職的理解與實踐。通過反思早年的遺憾與未滿足的期待,作者探討瞭如何透過學習與成長來成為更好的父親,以及對自己的照顧與愛的重要性。文章以父親節為背景,分享了陪伴孩子的喜悅與心路歷程,並強調與他人建立真誠的聯結。這份對父親身份的反思,對許多父母而言是具啟發意義的。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父親節的時候,常會去思考我跟父親之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在許多方面,他的認知遠不及我。但在養育之路上,卻給我很多很多。小時候,我們的生命緊密相連,在田裡揮汗拔草、喝清涼沙士的單純記憶,至少仍深深刻畫在腦海中。後來父親生病,性情轉變,話變多了,反而比較能夠溝通。但是最近這幾年也快速在老化中,身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今天療癒的主題是原生家庭:父親 母親如果是愛,那父親就是勇敢跟堅強。 我是女生,除了有女性的一面勢必也有男性的一面;反之我是男性,勢必除了男性陽剛的一面也必定有女性溫柔的一面。 不會因為生理性別就只有單單一個面向,就像太極裡,陰陽彼此是平衡的,男性面向便是陽剛,女性面向便是柔美。 所以父親在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父親問我要什麽樣的父親?為什麼?我要一個知道我的父親,會為我正義站邊的父親。因為這樣愛我的父親,才不是原生的父親。我思考父親要怎麽樣的女兒?父親要的女兒是有次生思考,可以走出原生世界的女兒,不然我無法回家。父親,你是否傳我心法?我覺得自己太不可思議。 女兒,請讓悟真知道次生的愛,是從你身上開始的。
Thumbnail
二   對於父親,我是陌生的,因為生為幼子,童年時期幾乎都是繞著母親轉。真正有意識到對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是在我小學時代。原來在他落魄的當口,他留在家的時間變多了,我跟他的接觸也慢慢地頻繁。可是,這樣一位父親,仍然對我不多聞問。有時候,我會跟母兄抱怨父親好像不怎麼關心我,反而把他的專注力傾注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父親之間的溫馨故事,回顧了童年時期父親愛的表現,如帶著她買零食以及深夜做宵夜的珍貴回憶。文章強調父愛的無條件與純粹,無論時光流轉,這股愛的象徵永恆如一。也鼓勵讀者反思自己與父親的關係,並學會滋養自己以獲得幸福。
Thumbnail
文章中,作者回顧自己與父親的關係,及其對父職的理解與實踐。通過反思早年的遺憾與未滿足的期待,作者探討瞭如何透過學習與成長來成為更好的父親,以及對自己的照顧與愛的重要性。文章以父親節為背景,分享了陪伴孩子的喜悅與心路歷程,並強調與他人建立真誠的聯結。這份對父親身份的反思,對許多父母而言是具啟發意義的。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父親節的時候,常會去思考我跟父親之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在許多方面,他的認知遠不及我。但在養育之路上,卻給我很多很多。小時候,我們的生命緊密相連,在田裡揮汗拔草、喝清涼沙士的單純記憶,至少仍深深刻畫在腦海中。後來父親生病,性情轉變,話變多了,反而比較能夠溝通。但是最近這幾年也快速在老化中,身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今天療癒的主題是原生家庭:父親 母親如果是愛,那父親就是勇敢跟堅強。 我是女生,除了有女性的一面勢必也有男性的一面;反之我是男性,勢必除了男性陽剛的一面也必定有女性溫柔的一面。 不會因為生理性別就只有單單一個面向,就像太極裡,陰陽彼此是平衡的,男性面向便是陽剛,女性面向便是柔美。 所以父親在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父親問我要什麽樣的父親?為什麼?我要一個知道我的父親,會為我正義站邊的父親。因為這樣愛我的父親,才不是原生的父親。我思考父親要怎麽樣的女兒?父親要的女兒是有次生思考,可以走出原生世界的女兒,不然我無法回家。父親,你是否傳我心法?我覺得自己太不可思議。 女兒,請讓悟真知道次生的愛,是從你身上開始的。
Thumbnail
二   對於父親,我是陌生的,因為生為幼子,童年時期幾乎都是繞著母親轉。真正有意識到對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是在我小學時代。原來在他落魄的當口,他留在家的時間變多了,我跟他的接觸也慢慢地頻繁。可是,這樣一位父親,仍然對我不多聞問。有時候,我會跟母兄抱怨父親好像不怎麼關心我,反而把他的專注力傾注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