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工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公司最近招了不少實習生,前幾天他們被邀請上台自我介紹,在台下在的我自然不難想像他們會說的內容,畢竟我曾經也經歷過類似的事。就這樣,聽他們一個一個的介紹,來到尾聲的時候,主持人也客套地說了一些寄語,其中他叫他們在公司記得要proactive, ask more. 聽到這幾句不禁令我沉思......
什麼叫做proactive? 如果他要表現proactive自然免不了多問問題,可現實是如果我們常問問題只會被別人背後說:「這個實習生很麻煩,什麼都要問,不夠獨立思考。」
結果,當你努力的表現的時候,只會落得被標榜的下場,並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沉默,失去發問的勇氣,還有那股衝勁。
avatar-img
0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木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曾看過一段文字:「不要和父母爭對錯,他們老了,要孝順他們。」
記得從小就喜歡狂風雷暴這種天氣,因為只有在這個時候才會覺得眾生是平等,世界是一體的。
曾看過一段文字:「不要和父母爭對錯,他們老了,要孝順他們。」
記得從小就喜歡狂風雷暴這種天氣,因為只有在這個時候才會覺得眾生是平等,世界是一體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陣子剛剛展開新的工作。上班時需要跟很多人說話、答覆別人的問題。每個人都是帶著各自的煩惱而來,因此對話時不免也承接了對方的情緒。對於一個不久前還只是個與世隔絕的研究生而言,實在有點難以適應。 每天回家都感到虛脫又「阿雜(台語)」。下班時一直在思索,如何能夠快速地代謝掉這股疲憊呢?
今天想聊一下我年輕時的親身經歷, 為什麼我認為一場面試,從跟人資洽談閒聊就開始呢? 多年前在某次面試中,在與面試主管面試後,換跟人資小姐聊 過程中可能人資是問些簡單問題,具體我也不記得在問什麼了,當時我以為聊聊天而已,就是因為「閒聊」這個想法! 讓我不小心就心態放鬆,然後在某個問題中,就開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有效回答面試中的工作經驗問題。指出直接描述工作內容缺乏吸引力,建議用故事性包裝經驗。面試問題旨在評估應試者的經驗、溝通能力和與職務的匹配度。文章提供三個回答策略:一是重點突出並舉例;二是展示成長曲線;三是有結構地展現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應注意公司文化適應性,並避免抱怨過去同事。
Thumbnail
在面試中,若是提出自己的興趣或專長是學習,對於是否錄取工作是有一定程度風險的。 提供職場新鮮人除了展現自我之外,也需要觀察自己與公司的是否適配的三個重要價值觀。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同事,有些人充滿熱情,有些人則安於現狀。 當積極的職場新人面對消極前輩,透過本文分享的策略建立基礎,打造優勢!
Thumbnail
當我遇到這問題時,我希望聽到的不只是「我想學習」,而是更具深度的回答。那些只是因為公司名氣而來的人,顯得很膚淺,缺乏深入的思考。 這個問題旨在評估應徵者是否了解公司的文化和價值,並檢驗他們的動機。應徵者可以解釋自己的個人價值觀和公司文化的連結,展示對公司的瞭解,並具體說明自己的動機。
Thumbnail
前陣子,諮商師問我要不要聊聊職場的事,我說了這陣子在職場上的一種不適感。 這不適感的強度是中上,持續時間長達一年多,沒有好轉的跡象。 內在經常很喪,外在演員的工作總是超負荷。 我: 我有一個同事很積極,很熱情,但跟他在一同個空間,我很不舒服,我不知道為什麼。 諮: 妳要不要再多說一點
剛跟朋友聊到週三的面試,也寫了篇文接班人,你?or 替代品... 朋友好意的提醒了一個問題,他作為一個面試主管的心情,其實離職原因說些官方的即可,在這麼短的時間是不可能了解離職者當時的心路歷程,若把人又牽扯進來,那也變成我後來的心情;面試完不開心,覺得對方一定完全誤解我的狀況,可是這怎麼可能說的清呢
Thumbnail
自我介紹通常是面試必問問題,大概每一個面試都一定會詢問這個問題。在這道題中,面試官想聽到面試者的口條、求職者過往經驗與職務相關之程度以及求職者申請之動機。文章內也提供了自我介紹應該如何回答以及自我介紹範本。另外,作者介紹了自己並提供了聯絡方式。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陣子剛剛展開新的工作。上班時需要跟很多人說話、答覆別人的問題。每個人都是帶著各自的煩惱而來,因此對話時不免也承接了對方的情緒。對於一個不久前還只是個與世隔絕的研究生而言,實在有點難以適應。 每天回家都感到虛脫又「阿雜(台語)」。下班時一直在思索,如何能夠快速地代謝掉這股疲憊呢?
今天想聊一下我年輕時的親身經歷, 為什麼我認為一場面試,從跟人資洽談閒聊就開始呢? 多年前在某次面試中,在與面試主管面試後,換跟人資小姐聊 過程中可能人資是問些簡單問題,具體我也不記得在問什麼了,當時我以為聊聊天而已,就是因為「閒聊」這個想法! 讓我不小心就心態放鬆,然後在某個問題中,就開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有效回答面試中的工作經驗問題。指出直接描述工作內容缺乏吸引力,建議用故事性包裝經驗。面試問題旨在評估應試者的經驗、溝通能力和與職務的匹配度。文章提供三個回答策略:一是重點突出並舉例;二是展示成長曲線;三是有結構地展現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應注意公司文化適應性,並避免抱怨過去同事。
Thumbnail
在面試中,若是提出自己的興趣或專長是學習,對於是否錄取工作是有一定程度風險的。 提供職場新鮮人除了展現自我之外,也需要觀察自己與公司的是否適配的三個重要價值觀。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同事,有些人充滿熱情,有些人則安於現狀。 當積極的職場新人面對消極前輩,透過本文分享的策略建立基礎,打造優勢!
Thumbnail
當我遇到這問題時,我希望聽到的不只是「我想學習」,而是更具深度的回答。那些只是因為公司名氣而來的人,顯得很膚淺,缺乏深入的思考。 這個問題旨在評估應徵者是否了解公司的文化和價值,並檢驗他們的動機。應徵者可以解釋自己的個人價值觀和公司文化的連結,展示對公司的瞭解,並具體說明自己的動機。
Thumbnail
前陣子,諮商師問我要不要聊聊職場的事,我說了這陣子在職場上的一種不適感。 這不適感的強度是中上,持續時間長達一年多,沒有好轉的跡象。 內在經常很喪,外在演員的工作總是超負荷。 我: 我有一個同事很積極,很熱情,但跟他在一同個空間,我很不舒服,我不知道為什麼。 諮: 妳要不要再多說一點
剛跟朋友聊到週三的面試,也寫了篇文接班人,你?or 替代品... 朋友好意的提醒了一個問題,他作為一個面試主管的心情,其實離職原因說些官方的即可,在這麼短的時間是不可能了解離職者當時的心路歷程,若把人又牽扯進來,那也變成我後來的心情;面試完不開心,覺得對方一定完全誤解我的狀況,可是這怎麼可能說的清呢
Thumbnail
自我介紹通常是面試必問問題,大概每一個面試都一定會詢問這個問題。在這道題中,面試官想聽到面試者的口條、求職者過往經驗與職務相關之程度以及求職者申請之動機。文章內也提供了自我介紹應該如何回答以及自我介紹範本。另外,作者介紹了自己並提供了聯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