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寫聲] 1977年 Honda KwangYang 光陽本田 風神SL100

[城市寫聲] 1977年 Honda KwangYang 光陽本田 風神SL10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其實風神的文章應該要比前一篇豪爽150還要早才對XD...


raw-image

我之前空了一個六日,獨自開著自己的愛快羅密歐156去台中晃晃,一來是因為156剛修完一些東西,覺得可以遠程測試一下有沒有其他問題;二來是有答應過住台中的朋友要去找他騎車,順便看看他最近收編的風神(後者其實才是重點啦XD)。然後隔天才在回程時順道去雲林拍豪爽。

風神、草上飛、野狼

風神、草上飛、野狼

所以當晚我把車停到他家附近的停車場後,就一人騎一台車去附近繞繞、吃東西(我朋友騎圖左的風神100,我騎他的TU250,然後還有一位我的野狼車友騎粉紅野狼一塊)。

風神100在臺灣不算是稀有的車種,甚至在民國六十多年還有一定的熱潮,但因為距離當時生產年代久遠,存活下來的相對少一點。而且保存得宜的風神可能平時不騎乘的時候是保存在室內,至少我還沒有遇過野生的SL就是了。

raw-image

雖說友人也有一台台鈴草上飛,但他本人其實是本田迷,夢想能有一台帶點越野風的Honda機車。我們倆有一段時間都很努力在找正牌的Honda FTR,突然有一天朋友看見網路上有人在賣正牌風神,他毫不猶豫直接匯訂金、隔幾天跑去過戶。

然後,就這樣了XD。


raw-image

光陽工業代理Honda SL車型的光陽風神100(以下開始用「風神」代表光陽的風神SL100;以「SL125/SL100」代表本田原廠的SL),以這種越野車型來說起得很早,依據蔡大的報紙機車廣告社團裡曾經刊登過的「光陽機車全機種系列」,可以大概知道第一代的風神100是1972年10月上市(而且被自家公司認定是暢銷車種),且造型上是單錶、油箱KwangYang標。

(圖片來源:蔡大的報紙機車廣告社團)

(圖片來源:蔡大的報紙機車廣告社團)

回望民國六十年(1970s)臺灣騎車的風氣或許還是相對保守一些,對於要來off-road等等娛樂性質的騎乘還沒有到很盛行。所以風神的出現伴隨上市的廣告、臺灣當時的路況,下的標語自然就是走一個全天候環島、冒險等等的主題,要各位看倌猜猜看環島一圈要多久。

謝謝蔡大特別掃給我的DM!

謝謝蔡大特別掃給我的DM!

當然,我們沒辦法拿風神100跟真正的林道車、耐力車、越野車做完全地對比,畢竟風神在我們當時的市場可能最多就應付產業道路,所以用SL車架搭配100cc國際五檔的引擎(還有循環四檔版的)也可能是那時最容易的事了(民國六十年時光陽CB100已經上市)。

raw-image

上圖是我之前存的Honda CB/CD/CL/SL車系的維修手冊,在末頁有把各車種的相關資料放在一起比對,我只截100cc車種的部分(因為和風神比較類似)。乍看之下風神長得比較像SL125;但實際上比對Honda手冊,風神的輪徑、坐高等等都比較接近SL100。我在蔡大Xuite部落格上閱讀到風火輪雜誌第35期有介紹「風神史」(聽起來超像封神榜的XD),內文提到風神的前叉行程沒有顯著地很長,拖曳角(caster)大約62°,拖曳距(trail)量起來大概9公分多,這些數據都比較接近SL100原廠的數值。

raw-image

所以大致上風神還是比較接近Honda SL100,但擁有很像SL125的外觀件(畢竟風神100的型號是SL100也沒錯啦...)


附上蔡大的部落格,可以交互參照!


raw-image

本次記錄的風神是1977年的,距離民國六十一年上市也有5年了,是雙錶國際五檔的版本,油箱是Honda立體標,側蓋則有光陽SL100的字樣。因為友人想換成有一點顆粒的輪胎,所以原廠前土除就裝不上去了(但上面的DM裡有原廠土除的樣子可以參考)。

raw-image

這個三角側蓋也不是說很好找,既然原本的都完整,那就先維持原樣囉~

raw-image

風神的尾燈也蠻特別的,與CB系列相比窄蠻多。

raw-image

尾燈架上有挖洞洞造型~

raw-image

普遍人一想到風神就會記得那支上翹的排氣管,也確實;然而這種形式的尾段更常見於Honda SL125上,反而SL100不是。但光陽當時是不是原本就計畫要這樣組合出風神100讓消費者對車有記憶點,這就不得而知了XD。

raw-image

風神100是一台瘦瘦高高也蠻輕的車,加速算是輕快,操縱上也很順手;只是它的電路是6V系統,現今6V的電瓶有越來越難買的趨勢,如果電瓶蓄電力開始變差的時候,整台車的點火、燈系就會開始不太穩定。

raw-image

拿來都市走行也是很OK的!

至於載人的話,其實排氣管會閃過腳啦,但騎乘一段時間使得排氣管溫度升高的時候,右腳內側還是會感受到些許熱氣。


raw-image

數量不多的老車有時候會被群眾神化,這套用到其他領域也是一樣的。風神100是台在老車圈傳著傳著就經典起來了的車,這也不是沒道理,因為它的設計在當年的時空背景下是很有個性的車,相比同時期外觀較中性低調的CB100,風神有了個預設的用途(或者說視覺上的感覺);很像我們今日看新雲豹223H,像是一台「原廠預設你買了就會改裝,那不如我先幫消費者改好一些」的感覺。

就算風神的原廠設定不一定能夠高強度越野,但外觀已經有記憶點了!


錄音:Roland BOSS BR-80

攝影:Canon 5D Mark IV、Sony Xperia XZ-2

avatar-img
城市寫聲的沙龍
104會員
86內容數
生活在一座大城市裡,每天接收來自日間車水馬龍的市景、入夜時的夜生活、夜裡靜謐的巷口,日復一日地,找尋活在城市裡的獨自樂趣與必要元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城市寫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豪爽的推出就是主打美國車,有點自我風格的呈現。可以想像自己活在1980~1990年的臺灣,沒有太多額外進口車選擇的環境裡,能有這樣「類進口車」的選擇已經是不得了的突破了。如果只單注意豪爽的引擎聲,那無法顯出這台車特殊的地方。因為豪爽是騎精神的:精神如果對了,豪爽就真的豪爽了!
這是1982年的日規老刀GSX750SS,外觀改成外銷車GSX750SZ的樣子。這台老刀會來到我的工作室是因為Euphoria Speed Cafe Taiwan的神宮前輩沒有時間查找它無法點火的原因,才將Katana載送到我這裡研究。既然問題解決了,引擎狀況也還ok,那就順便記錄一下吧!
RG有好幾種塗裝版本,我之前在北部常常看見暗紅色的RG,發現這車其實也不是太冷門的車;後來又過了一、兩年,在中部又發現一台銀配綠的RG125E,再來才是我擁有的黑色RG。自己並不知道原廠到底有出哪幾種顏色可以選擇,但黑色是我認為最有日式風格的塗裝XD,很耐看呢!
豪爽的推出就是主打美國車,有點自我風格的呈現。可以想像自己活在1980~1990年的臺灣,沒有太多額外進口車選擇的環境裡,能有這樣「類進口車」的選擇已經是不得了的突破了。如果只單注意豪爽的引擎聲,那無法顯出這台車特殊的地方。因為豪爽是騎精神的:精神如果對了,豪爽就真的豪爽了!
這是1982年的日規老刀GSX750SS,外觀改成外銷車GSX750SZ的樣子。這台老刀會來到我的工作室是因為Euphoria Speed Cafe Taiwan的神宮前輩沒有時間查找它無法點火的原因,才將Katana載送到我這裡研究。既然問題解決了,引擎狀況也還ok,那就順便記錄一下吧!
RG有好幾種塗裝版本,我之前在北部常常看見暗紅色的RG,發現這車其實也不是太冷門的車;後來又過了一、兩年,在中部又發現一台銀配綠的RG125E,再來才是我擁有的黑色RG。自己並不知道原廠到底有出哪幾種顏色可以選擇,但黑色是我認為最有日式風格的塗裝XD,很耐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