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真相的人:人們為何不相信科學?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Denying to the Grave:Why We Ignore The Facts That Will Save Us
拒絕真相的人:人們為何不相信科學?
Are We Just「Neuro-physiological Robot」limited by Classical Conditioning/Operant Conditioning/ Counter‑Conditioning…?
究竟,我們只是一台生物化學神經所操控的「機器人」?並受制於社會文化的、宗教信仰的、習俗傳統的,種族成規的...各式各樣的制約及限制?
raw-image

關於《Denying to the Grave:Why We Ignore The Facts That Will Save Us》,中譯本名為《拒絕真相的人:人們為何不相信科學》,兩位作者都姓高曼,全書一共八部分,如下:

前言:人們為什麼忽略(否認)科學證據
第一章 陰謀論
第二章 魅力領袖
第三章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Information Bias)
第四章 用因果關係填滿未知空缺
第五章 避免複雜性
第六章 對風險的既定認知與機率

結語:與不相信科學的人之溝通策略

raw-image

書中還詳列註釋,筆者建議先讀結語,兩位作者高曼提出了「高曼原則」指導我們要如何跟不相信科學的人溝通、共融。除針對以上六章作出人際溝通理解之外,亦提出了六個解決方案給大家參考。目的是針對那些觀望而非固執的人,可以作出改變,相信科學、證據!

書中還提供了很多有用參考資料,針對當前美國一些非常重要議題,如:「槍枝令人更危險或救人?」、「疫苗跟自閉症的有關係?」、「核能問題」、「全球暖化問題」等涉及社會民生的。大家若然有空,又關心世界、科學,並且想知道自己是否有各式各樣偏見,甚或反科學且不想重視證據,那麼大家一定要去讀讀看!

不過,筆者讀著此書很納悶,理由是:固然我們應該理性,著重實證、數據;但如果一如作者所言,我們僅是重重地被腦袋內的生物化學神經所制約,那麼人還可以是人嗎?難道,我們正如奧修(1931-1990)是「機器人」---一台生物化學神經所操控的「機器人」?所制於我們的大腦各部分的化學、神經作用而不能自已?那麼,我們的潛能又如何發揮?又怎樣理解、超越昇華(Sublime) ?

筆者建議大家多讀佛禪、老莊列子、歷代中國儒釋道三教合流的隱逸人士如洪自誠《菜根譚》,還有奧修的《男人:真實解放自己》、《直覺:超越邏輯的全新領悟》、《聰明才智:以創意回應當下》等,你就會明白的了!

筆者之前也讀過一些類似書籍,正如兩位作者高曼所寫的,都是從大腦的生物化學神經的角度來看人類心理;比如:海馬體、杏仁核、前額葉等來分析人類各式各樣的行為及思考的制約,但他們當然不會從東方的教誨:人的靜心意識可以遠遠超越身體,以至於每個人都有「神」在。正如禪宗名句:「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而事實是,古往今來,的確有不少曾經感受得到,並且積極修行之餘,亦希望他人能夠有所得着!但為何我們感覺不到?

除了以上所述的大腦的各式各樣的「制約」---孔子說得好:「食色性也」,但一般人卻往往誤解孔子這番話,因為有比性更高尚的在人的潛能之內!而我們還有來自社會文化的、宗教信仰的、習俗傳統的,種族成規的...各式各樣的制約及限制。

結果,我們都變成了奧修《男人:真實解放自己》書中所言的「機器人」---一台只受制於本能無意識的生物化學神經機器!

那麼,究竟又要如何突破?靠的正是吾人的修行了!禪、靜心,或許在此亂世會有用吧!大抵,我們既要入世又要出世,既要循欲又要絕欲,不執一端要兩端多端而以至於超越為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盧明輝的沙龍
20會員
72內容數
『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在談到自己的讀書生涯時,著名作家冰心(1900-1999)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這短短的九個字,包含了她對讀書的熱愛、對讀書意義的認知和選書的標準,被後人一再引用。 假如,身體要適當營養及運動;那麼,精神心靈也需要合適的書本來滋養了!好書不厭百回讀 ,熟讀深思子自知。
盧明輝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04
在古代愛情婚姻中,能夠共諧連理,在詩歌世界中也是有的。最常用於女嫁的是《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詩指的是女子嫁入夫家,夫妻和諧,家庭美滿。 可是,若男子娶妻呢?則宜以《詩經。豳風。伐柯》一詩:「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伐柯伐柯,其則不遠。我覯之
Thumbnail
2023/01/04
在古代愛情婚姻中,能夠共諧連理,在詩歌世界中也是有的。最常用於女嫁的是《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詩指的是女子嫁入夫家,夫妻和諧,家庭美滿。 可是,若男子娶妻呢?則宜以《詩經。豳風。伐柯》一詩:「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伐柯伐柯,其則不遠。我覯之
Thumbnail
2023/01/01
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有這樣解說:「同𢖽爲友。从二又。相交友也。」後來,到了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再作詳注:「同志爲友。周禮注曰。同師曰明。同志曰友。从二又相交。二又、二人也。善兄弟曰友。亦取二人而如左右手也。云久切。三部。亦古文友。」 由此可見,「友」不但同志,還可以是善兄弟,甚至可
Thumbnail
2023/01/01
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有這樣解說:「同𢖽爲友。从二又。相交友也。」後來,到了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再作詳注:「同志爲友。周禮注曰。同師曰明。同志曰友。从二又相交。二又、二人也。善兄弟曰友。亦取二人而如左右手也。云久切。三部。亦古文友。」 由此可見,「友」不但同志,還可以是善兄弟,甚至可
Thumbnail
2022/09/10
科幻中的<三體>,在紅岸計劃接收外星高智體的宇宙電波中,終於得到了來自半人馬星座的三星(即三體)的訊息。 接收員是書中重要主角之一---葉文潔。來自三體的訊息叫她不要回答,但她就像潘朵拉一樣打開了盒子。
Thumbnail
2022/09/10
科幻中的<三體>,在紅岸計劃接收外星高智體的宇宙電波中,終於得到了來自半人馬星座的三星(即三體)的訊息。 接收員是書中重要主角之一---葉文潔。來自三體的訊息叫她不要回答,但她就像潘朵拉一樣打開了盒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你知道嗎? 社群媒體上許多被分享的文章,竟然有六成是沒有仔細讀過內容的人所轉傳的,只因為標題非常的吸睛,所以人們就按讚分享。 人類真正的問題出在我們具有舊石器時代的情緒、中古時代的習俗,以及上帝般的科技,雖然人類的大腦非常優秀,可惜我們卻是感覺的動物,理性並非我們的本能,我們是不理智的猿人。
Thumbnail
你知道嗎? 社群媒體上許多被分享的文章,竟然有六成是沒有仔細讀過內容的人所轉傳的,只因為標題非常的吸睛,所以人們就按讚分享。 人類真正的問題出在我們具有舊石器時代的情緒、中古時代的習俗,以及上帝般的科技,雖然人類的大腦非常優秀,可惜我們卻是感覺的動物,理性並非我們的本能,我們是不理智的猿人。
Thumbnail
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Homo Deus : The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Yuval Noah Harari  2017 天下文化 作者藉由整理歷史,提出全新的觀點思考人類的未來。
Thumbnail
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Homo Deus : The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Yuval Noah Harari  2017 天下文化 作者藉由整理歷史,提出全新的觀點思考人類的未來。
Thumbnail
從序裡可以看出,作者的邏輯清晰,踩著堅實的證據論述一層一層地往上攀升,又在關鍵的懸崖之前大膽縱身躍出! 雖然仍能看出不少為了論述而斧鑿的痕跡,例如為了駁斥大眾對客觀現實的直觀認識而不斷搬專家說法出來踩......
Thumbnail
從序裡可以看出,作者的邏輯清晰,踩著堅實的證據論述一層一層地往上攀升,又在關鍵的懸崖之前大膽縱身躍出! 雖然仍能看出不少為了論述而斧鑿的痕跡,例如為了駁斥大眾對客觀現實的直觀認識而不斷搬專家說法出來踩......
Thumbnail
這是一個後機器人的時代 人類歷經了機器人遍行世界各個角落之後的省思 許許多多的面向早已不復從前 過去的日子早就已經注定是回不回去了 自己創造的產物,終將自己來收拾善後 在那個擁抱機器的時代 所謂的機器就是絕對的理性和邏輯 人們在行為上相信機器會遵照著一切理性判斷 但在態度上又懷疑總有一天機器會產生
Thumbnail
這是一個後機器人的時代 人類歷經了機器人遍行世界各個角落之後的省思 許許多多的面向早已不復從前 過去的日子早就已經注定是回不回去了 自己創造的產物,終將自己來收拾善後 在那個擁抱機器的時代 所謂的機器就是絕對的理性和邏輯 人們在行為上相信機器會遵照著一切理性判斷 但在態度上又懷疑總有一天機器會產生
Thumbnail
Denying to the Grave:Why We Ignore The Facts That Will Save Us 拒絕真相的人:人們為何不相信科學? 究竟,我們只是一台生物化學神經所操控的「機器人」?並受制於社會文化的、宗教信仰的、習俗傳統的,種族成規的...各式各樣的制約及限制?
Thumbnail
Denying to the Grave:Why We Ignore The Facts That Will Save Us 拒絕真相的人:人們為何不相信科學? 究竟,我們只是一台生物化學神經所操控的「機器人」?並受制於社會文化的、宗教信仰的、習俗傳統的,種族成規的...各式各樣的制約及限制?
Thumbnail
人類就這樣又繼續苟延殘喘了起來,這本書挖掘了群眾人性的本質:人的愚昧來自本能,它在某種程度上會造成生存危機,但生存危機也可以反過來促進科技進步。就像是走鋼索的人,搖搖晃晃的想到終點,大部分能到得了吧。
Thumbnail
人類就這樣又繼續苟延殘喘了起來,這本書挖掘了群眾人性的本質:人的愚昧來自本能,它在某種程度上會造成生存危機,但生存危機也可以反過來促進科技進步。就像是走鋼索的人,搖搖晃晃的想到終點,大部分能到得了吧。
Thumbnail
遠看是人類展現良善的編年演化史,近看則會發現乃作者逆著學術界的風頭,在主流立論中逆行的堅定著作。
Thumbnail
遠看是人類展現良善的編年演化史,近看則會發現乃作者逆著學術界的風頭,在主流立論中逆行的堅定著作。
Thumbnail
距離閱讀這本書已經有一陣子,正好前幾天聽Podcast提到了這本《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談論為什麼聰明人會被一些資訊所欺騙,或是盲目的相信不合理的事情,然後透過各種資訊想要佐證自己不是理盲,而是有憑有據的支持自己的認知或觀點,正好想到這一本書 《知識的假象》 的心得還沒寫,趁著假日來補足一下。
Thumbnail
距離閱讀這本書已經有一陣子,正好前幾天聽Podcast提到了這本《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談論為什麼聰明人會被一些資訊所欺騙,或是盲目的相信不合理的事情,然後透過各種資訊想要佐證自己不是理盲,而是有憑有據的支持自己的認知或觀點,正好想到這一本書 《知識的假象》 的心得還沒寫,趁著假日來補足一下。
Thumbnail
「神經科學證明,不需改變任何環境因素,僅僅以不同方式思考,就能藉由改變大腦,進而改變行為、態度和信仰。 透過內心預演,在腦海中創造或重建經歷,大腦迴路就可自行重組,觸發新的神經元連結網絡,反映出目標,讓大腦先一步存在於未來,而不受限於現實環境。」 本書就是在教授如何進入潛意識,用新的策略重設它。
Thumbnail
「神經科學證明,不需改變任何環境因素,僅僅以不同方式思考,就能藉由改變大腦,進而改變行為、態度和信仰。 透過內心預演,在腦海中創造或重建經歷,大腦迴路就可自行重組,觸發新的神經元連結網絡,反映出目標,讓大腦先一步存在於未來,而不受限於現實環境。」 本書就是在教授如何進入潛意識,用新的策略重設它。
Thumbnail
科學是一套工具。科學不是知識的集合,而是一套了解宇宙萬物運作的方法、程序。科學知識是暫定的,科學有可否證性、懷疑和批判精神、重複和品質控制、理論簡約、不確定性、集體性。
Thumbnail
科學是一套工具。科學不是知識的集合,而是一套了解宇宙萬物運作的方法、程序。科學知識是暫定的,科學有可否證性、懷疑和批判精神、重複和品質控制、理論簡約、不確定性、集體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