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 Mossholder on Unsplash
回想起自己會去讀這些「
讀不下去的作品們」的原因,大致上就是讀了推薦的文章之後,覺得不錯才花時間去讀。因為要讀的作品太多了,如果沒有書評家的評論,很難決定要不要入坑,所以自古以來讀者與作者之間的橋樑,就是這些毒舌又犀利的書評家;也幸好有這些負責把關的專家,讓我們這些不太專業的讀者可以很方便的找到適合自己的優秀作品,而低品質的作品也會立刻無所遁形的被這些嚴格的書評家「鞭數十,驅之別院」。
這樣的生態,在出版業陷入無窮的衰退、閱讀人口年年下降之後,已經產生了變化。通常在一本新書上市前,就會去找一堆作家、書評家、藝人、教授…寫推薦的文章,並且成為書本的前言或後記;而在新書上市後,頻繁出現在網路上的文章,不是毫無意外的推薦文,就是作家與某某人的對談兼打書。毒舌的書評家漸漸失去了市場,因為書評家也需要出版社來出版他的評論作品,如果他的評論不利於出版社,他自己也不會有出書的機會。在這樣的情況下,讀者就成了第一個被犧牲的角色:他再也讀不到書評家真實且紮實的評論。而網路上眾多鄉民品質不一的評論並沒有辦法讓讀者作出正確的決定,最後就是踩雷、踩雷、再踩雷,才會產生這篇「
爛書負評秘密會社:這種內容就不要浪費紙了,讓可憐的樹瞑目吧!」,很有趣的是就算再堵爛,作者張正先生還是沒有明確的指出他到底被哪本爛書浪費時間!
以文學來說,專業的書評家不能像網路鄉民一樣,只靠心情來寫評論;相反的,他必須對於中外文學的歷史流派了然於心,對於作品好壞的評論,也必須基於中外文學的傳統來下判斷,整個評論過程是相當專業且可受公評的。但是對於現階段的台灣純文學市場來說,因為太脆弱了,任何的批評都變成致命傷,所以一旦出現任何負評,即使是專業的評論,也很容易就會被群起而攻之。作家兼書評家朱宥勳在2019年評論駱以軍的文章「
「投降」是文明的最終形式嗎 — — 讀駱以軍《明朝》」,我認為寫得中規中矩,但是卻讓台灣的文壇炸開了,一堆作家在批評朱宥勳的不是,甚至連「政治審查」這樣指控也搬出來了(畢竟當今台灣文壇還處於戒嚴時代,朱宥勳只有談到一些政治觀點就被放大成「政治審查」)。
如果像朱宥勳這麼含蓄的評論都會讓台灣文壇大爆炸,說實在的,台灣的文學評論真的已經死透了,我們再也找不到有骨氣的書評家出來仗義直言。難道我們只能靠一再的踩雷、踩雷、再踩雷來驗證作品是否有閱讀的價值嗎?
危機就是轉機,這個時候就是我們這些不專業的業餘評論者大展身手的時候了。反正我不會參加文學獎,不用怕得罪這些也是評審的作家,所以可以暢所欲言;反正也不會有人找我出書,也不用怕得罪出版社,所以我可以百無禁忌的開火,爛書就是爛書,難看就是難看。根本不必靠秘密集會,只要一個月花149元來參加方格子的
vocus premium,馬上就可以看到第一手的「
讀不下去的作品們」,以及眾多作者的讀書心得。而且vocus premium還有很多優質的文章,不論是已成名的作家、或是業餘的寫作好手,逐漸成形的生態圈讓閱讀有了全新的風貌,這些文章的價值遠遠超過一個月149元!由讀者決定什麼是有價值的文章,就是這個世代最棒的新生態!
文學的創作過程固然艱辛,但是如果只能靠名氣、靠別人的推薦、靠沒有評論家的生態混水摸魚,恐怕也無法長久。最近讀了一些台灣的文學新作,有找到幾本傑作,所謂的「真金不怕火煉」,就算大環境再怎麼差,閱讀人口再怎麼下降,好作品就是好作品,而接下來我也會特別介紹這些優秀到有機會成為經典的作品。這將回到我在方格子寫作的初衷:「沈溺在經典閱讀中」,有這些優秀作品的陪伴,一生就無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