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時期開始,我讀完十幾部學術著作,但卻只評了其中一部,絕大部份都是寫讀書筆記。相對起來,我很積極為文學著作寫書評、摘要和心得,因為我寫文學類書評,不喜歡寫大家都讀過的書,而是喜歡評比較冷門的書。我總認為書評要有一種介紹作用,能告訴讀者這本書的重點,然後吸引人去了解、去讀,這就是書評的價值。
我很少寫學術書評的原因很簡單,我讀學術著作主要抱持學習的心態,因為無知所以要學習,既然是學習,那麽我首先要做的是寫筆記。當我對某學術領域仍處於認知淺薄的階段時,我很難提出什麽主觀的意見。當然,我也認識一些朋友是積極撰寫普及取向的學術書評,只是我暫時還無法這樣做。我讀文學著作,無論是小說、散文或詩詞集,都是基於欣賞與娛樂,學習其中的文采遣詞是次要目的,這樣反而比較容易有自己的意見。
臺灣的大學有個好處:課程大綱、參考書目都是公開放在網路上的。因此,我所讀的學術書籍,除了由我讀大學時的教授們所推薦,還有些是搜集自各大學的課程大綱,只要不同學校、不同教授都有把某本書列為重要參考書目,那麽這本書顯然是有一定價值和地位的。
202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