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死」了嗎?--不要老是想成為「戰神」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以前我寫了一篇〈貶低、批評、心得、建議……?創作者如何面對讀者意見?〉。主要討論創作者如何面對和處理「批評」這件事。


  一、好壞美醜是不是主觀認定?

  想必很多人聽過這個說法:好壞美醜是主觀的,所以不必一較高下。或許對一般大眾來說是,但當你身在藝術圈、文學圈、或是任何一個專業圈子,你拿這句話來說就是等著被洗臉。《中華一番》特級廚師考試倒數兩關就是評價對手和他人的作品--如果無法精準地評價別人的產出,那你也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廚師。香港音樂圈大佬鄭中基,也批評中國的選秀節目如「蒙面歌神」,擔任評審的導師們居然聽不出是誰的音色,這要不是作秀就是白癡,如果是後者,沒有那個耳力還想當導師,「不上去打你就不錯了。」。

  好壞美醜是主觀的,所以不必一較高下--前者是對的,但後者是錯的,誰說不行?你扔給一般人一本小說,也大概略看得出好不好看,只是一般人沒有分析工具去找出「好不好看的原因」。說到底,這段話只是濫好人不想得罪任何人而發明出來的,順便給懶得思考和不敢面對自己美學品味的人一個便宜的藉口罷了。

  二、評論是必須的嗎?

  在每個圈子裡,一定都有專門在「評論」的評論家。在眾多故事中,這群人似乎被描寫成只會出一張嘴、品味欠佳、尖酸刻薄等等。實際上會被寫出來的案例恰恰就是因為特殊,真正成功的評論很難進入大眾視野,這也是為什麼「評論」這行飯始終沒有消失。換句話說,「評論」其實是一門技術,而且難度並不比「創作」還低。

  為什麼我們需要評論?從廣義來說,我們必須要有專業的人為我們指出「目前這部作品處在創作圈的什麼位置」--大家應該都體驗過,得獎的作品太晦澀、太艱難、太難懂,總覺得這些評論家「過譽」或「不接地氣」,怎麼不選一些大家都覺得好看的作品?

  如果用科學來比喻,能得獎的學說一定都是最前沿最先鋒的,因為有所「突破」,但九成九的人一定看不懂。藝術創作也是同樣道理,有人創新了創作形式、調和出全新的元素、在既有的死板框架下突破極限……這些功勞並不完全等同於「好看」,但這發展當中觸發的全新要素會全面下沉到創作圈子,連帶影響未來許多創作者--所以成功的作家往往都會說自己是受到誰誰誰影響,但你通常都不認識,也不會覺得這些「師祖」的東西好看。

  但總要有人能指出這些冷僻作品的貢獻,否則歷史不會為他們留名,這並不公平。如果喪失純粹評論的空間,那歷史就是「市場」書寫的,就不會有人純粹為美學、為文學做更高層次的挖掘和貢獻。

  就狹義來說,「評論」其實是作家和讀者之間的橋樑。會點進這系列文來看的,基本大家都寫作過,無論是自有心得還是科班出身,一定會被繁雜的文學技巧、布局、人設給搞得左支右絀,寫著寫著一些愚蠢的錯誤就會跑出來。「評論」往往是最理想的「他者」角度去讓你重新審視作品;其次,我前文提到,多數讀者只會說好看、不好看,但不知道問題在哪。評論也必須擔負起點出「看點」的責任。我自己就有經驗,曾認為《飢餓遊戲》(小說)不好看,但被評論點出「看點」之後,重看就覺得好看多了。我爸在看《十二猛漢》時哈欠頻頻,被我科普了阿富汗戰爭的前因後果以及電影中的「致敬」之後,重看又覺得好看很多。

  成功的評論應該是要讓作家、讀者茅塞頓開,而不是引起宗教戰爭。

  三、「作者已死」?

  很多人拿著這句話揮舞,覺得作品產出後就不屬於作者,應該當做獨立的個體來「就事論事」。「作者已死」和「就事論事」是對的,是理想型。我們可以往這方面努力,但這件事其實是不可能做到。因為人心是複雜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如果評論沒有把作者的位置、讀者的心態、群眾的吃瓜心理放入考量,最終毀棄的,是你評論的價值--因為大家只會在乎你說話好不好聽、是不是人身攻擊、是不是毀謗人格,不會有人看你究竟評論了什麼,鬧得一身腥,何必呢?

  我在學界曾聽一位教授A說,自己曾收到一篇匿名的論文,中研院裡的同事神秘兮兮地請他評論。他評論後的文章刊登在期刊上。最後他才發現該論文的作者是學界內知名小心眼(很優秀的學者,但如果你的評論不夠格,他會找你戰到死,戰到法院也不足惜)大師,讓他嚇出一身冷汗。連學術界這種理應最該「就事論事」的地方都有這種鋩角(mê-kak,火星文:眉角)了,更別說其他地方了。

  就拿我崇拜的朱宥勳來說吧。經常以「戰神」自居,明明評論給得精準狠辣中肯,但就是經常被一些外圍的言詞鬧得惹火上身。評《斯卡羅》評得精準,偏要來一句「我寫作班畢業的同學都寫得比他好」;批評無理的留言群眾,偏要用網路聲量大小去質疑;面對黑粉,在無證據的情況下就說那是認知戰的網軍;明明佔著正理,批評潘柏霖挪用他人經驗寫散文,卻在字裡行間影射「剽竊」……至今,朱宥勳還是維持一貫的風格,但我佩服他的原因之一就是他自居戰神,卻從不會哭哭啼啼說被霸凌、被網暴、回家找奶奶哭之類,他怎麼對別人,別人就可以怎麼對他,只要看過他的作品,誰都可以罵得更難聽。

  想當「戰神」,就得放棄選擇戰場的自由。因為你是神。

  四、廉價的「戰神」之名

  從我大學時代開始,從系學會到研討會場合,總是會那麼些人講話以「尖酸刻薄為己任」。網路上、政壇上,也有許多人以「駁倒他人」來圈粉。這種「想當戰神」的症頭從網路時代擴張以來就沒有停過,無論是為了爭取自信、流量、顯擺心態,我們似乎越來越忘記做人的基本道理和底線。無論是網紅還是所謂的「美式幽默家」,都把刻薄和底線當做「笑料」,但除了讓自己看起來更討厭以外,糟蹋的是觀眾的美學品味和價值觀。

  沒錯,評論是否中聽,端看評論人的風格(再強調一次,評論也是一門技術)。很多人說「良藥苦口」,忘了前提是「良藥」而不是「苦口」。「良藥」是本質,但「苦口」卻是可以選擇的。

  健康的東西通常都難吃,但也有人可以弄得好吃。但難吃的東西不一定就等於健康,很多時候,難吃就純粹只是難吃而已。

  更多時候,明明是難吃的東西,卻偏要騙你這是「良藥」;明明只是罵人給粉絲和信徒看,偏要自封一個「戰神」;明明只是無底線的尖酸刻薄,卻偏要騙你這是「美式幽默」。

  對,當戰神真的很爽,我也當過,但真的很累--如果你是一個有職業道德的戰神--要努力維持自己的知識儲備、要通盤考量每一次發文的攻防、要沙盤推演對手的招式、要小心翼翼不讓人設崩壞(尤其不能認錯,認錯這尊神就沒用了)。這條路不好走,很容易摔得粉身碎骨又一身腥,當初賺多少信眾、賺多少流量、賺多少喝采,出事就會摔得多慘。

  五、寫評論的前提

  和任何寫作活動一樣,要練習。

  第一、先擺正心態:「假如原作者就坐在你對面,你必須親口告訴他你的評價。」這是擺脫「戰神心態」很重要的一步

  第二、評論者自己本身的涉略廣度要夠:評論者必須要能快速找到能和評論的作品「對標」的作品--就像是一把尺,衡量作品的高低和美學。類似的布局、人設、風格可以在哪部作品中看到?致敬?超越?獨樹一格?評論者必須很精準地挑出這把尺,以及精準地在這把尺上刻上刻度。

  第三、評論者自己的創作閱歷:雖然我們經常說「好的美食家不一定是好的廚師」,但通常會是起碼的「廚師」。再強調一次,能任性地只說「好不好看」、「好不好吃」的只有純粹的顧客。你想搞評論,就至少得一隻腳踏進這個圈子。最起碼,你得知道創作的緣起緣滅。否則你根本不知道評論的作品目前處在哪個位置。

  例如中國的樂評人丁太升,評論也以尖酸刻薄為人所知,曾批評歌手VAVA,但被要人「來一段」的時候卻豪氣萬千地說「我不會」。雖然招致大量嘲諷,其實丁太升本人也是有創作過音樂的經驗的(但不是他批評的RAP)--即便是招來大量嘲諷和反感,他仍在樂壇上有一席之地,憑藉的就是這個創作閱歷的本錢。

  例如《玫瑰的名字》中的神職人員師徒主角,徒弟禁不起農女「肉償」的請求而破了戒律。師父卻淡淡地說:「我認為神職人員都起碼要有一次經驗,這樣我們才知道色慾的本質是什麼。」

  因此,在寫作的過程中對於評論的對象也能有更多的同理心,有同理心就能切中更多要害。

  當然,一部作品任何人都有權評論,但評論的高低與否也是他人能「評論」的,端看評論者自己的斟酌。

  六、寫評論的注意事項

  我個人在寫評論時會拆成兩塊:點狀帶狀

  點狀,就是在細節上的表現,例如用字遣詞、筆法、場景、人設等等。

  帶狀,就是在布局上的表現,例如起承轉合、風格策略、人設組合、價值觀取捨等等。

  越是寫作前期的作品,點狀優劣就會越明顯,這一點從看大家的評論就能了解。一個人設、一句台詞、場景描摹等等。但隨著創作者更加成熟,帶狀優劣就會浮現出來,這時才是決勝點。因為點狀優劣其實可以靠練習進步,但帶狀優劣往往事關一個創作者的才能和品味。而且點狀優劣其實狀況單純,評論門檻不高,說來說去也就是那幾種(但確實能從點狀問題去看創作者的大問題)。

  但帶狀問題學問非常大,不只考驗評論者自己的寫作功力,也考驗評論者平常怎麼吸收、消化知識、品味和作品。

  換句話說,想當評論者,能力必然是多面的。前文說要衡量作品好壞得靠尺,其實一個好的評論者,尺有好幾把,且能伸能縮,只有一把尺走到底的評論者是沒有未來的,很快就會被看破手腳。

  被看破手腳的評論者長什麼模樣?

  --用字遣詞粗暴且單調。

  例如美食節目看到很多,本來「嚼勁」、「彈牙」、「入口即化」都變成「太頂了」。

  好的評論者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以描繪的看點和細節。

  七、什麼是好的評論

  彩虹合唱團的指揮金承志,在描述唱法時不會「像山高水長」,而是「從第幾小節開始下重音、從第幾段開始拉高幾個半音」等等非常具體且可操作的「細節」。

  沒錯,好的評論有兩個特徵:「具體細節」「可操作性」。比喻是創作者的事情,評論者必須無情地撕開修辭的面紗,直指最具體的操作。就像精美的機器人,大家可以說好美,但評論者必須拆開來看機器人內在的結構,為大眾指出這個機器人精美運作的原理。同樣地,當一部作品做壞了、尷尬了、怪怪的,評論者也必須指出創作者哪邊做錯或是失策,甚至給出替代方案。

  八、結論

  說到這裡,其實評論跟尖酸刻薄八桿子打不著關係,一切都是評論人自身的選擇。批評本身就不好聽,還要用一些無謂的羞辱性詞彙等於是自找麻煩,也容易被模糊焦點。

  我一直主張,寫評論的難度不比創作低,甚至要懂更多,不僅要懂創作,還要懂不同時期不同類別不同文化不同媒介的作品,更要懂評論所帶來的人情世故,這是寫評論需要具備的「三圍能力」。

28會員
5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夏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雖然我們前文談到許多「持續」的必要性。但很多人放棄寫作,恰恰是因為「持續」帶來沒有盡頭的無力感。好像我們不停地為字數而堆著字數,唯一的成就感來源也是字數。好看嗎?不知道。難看嗎?也不知道。  
  應該很多創作者都聽過一句話:「寫喜劇沒什麼,把悲劇寫好才叫神。」或其他意義類似的話。   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是來自我很喜歡的小說:《字靈》第一集的後記。作者怪盜紅自述自己在寫作大綱時被弟弟這樣吐槽,因此發憤寫了悲劇。
  雖然我們前文談到許多「持續」的必要性。但很多人放棄寫作,恰恰是因為「持續」帶來沒有盡頭的無力感。好像我們不停地為字數而堆著字數,唯一的成就感來源也是字數。好看嗎?不知道。難看嗎?也不知道。  
  應該很多創作者都聽過一句話:「寫喜劇沒什麼,把悲劇寫好才叫神。」或其他意義類似的話。   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是來自我很喜歡的小說:《字靈》第一集的後記。作者怪盜紅自述自己在寫作大綱時被弟弟這樣吐槽,因此發憤寫了悲劇。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寫美食文案,不僅僅是描述食物,更重要的是能夠透過文字喚起讀者的感官體驗。烤肉的香氣、口感以及視覺效果,都是激發食慾的關鍵。 以下將教你如何透過具體的形容詞與場景描述,讓文案變得生動可口。趁著台灣人最愛的中秋烤肉季節,與大家分享撰寫訣竅! 形容香氣
在暑假的尾聲參加夢N次方高,回想自己這一年的教學,其實已經有點疲累,想做的很多,但做出來的成果卻與我所期待的有不小的落差,聽完教育夥伴的分享,發現他們也有遇到與我同樣的困難,向老師們學習! 課例一、說明文閱讀寫:佩慈老師 海豚、動物的尾巴 學生先用課文認識說明文特色:下定義、分類、做比較、舉例子
寫美食文案,不僅僅是描述食物,更重要的是能夠透過文字喚起讀者的感官體驗。烤肉的香氣、口感以及視覺效果,都是激發食慾的關鍵。 以下將教你如何透過具體的形容詞與場景描述,讓文案變得生動可口。趁著台灣人最愛的中秋烤肉季節,與大家分享撰寫訣竅! 形容香氣
在暑假的尾聲參加夢N次方高,回想自己這一年的教學,其實已經有點疲累,想做的很多,但做出來的成果卻與我所期待的有不小的落差,聽完教育夥伴的分享,發現他們也有遇到與我同樣的困難,向老師們學習! 課例一、說明文閱讀寫:佩慈老師 海豚、動物的尾巴 學生先用課文認識說明文特色:下定義、分類、做比較、舉例子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文案】 【孩子是穿越的/爸爸是搞暗戀的/媽媽是搞養成系的】    1. 某天,向南枝接到警局打來的電話,告知她兒子走丟了,讓她趕快去接。 笑話,她一個花季少女,怎麼可能有兒子? 「……」向南枝在警局看著五官跟她復刻一般的小屁孩,再次陷入沉思。
Thumbnail
2023.10.25(三)     在讀碩士之前,聽到有人學位論文寫五年、六年,甚至博論寫十年的也有,覺得很不可思議。以前在大學期間,我也有申請寫學士論文,從找指導老師、提出問題意識、找資料、翻報紙、寫草稿直到完稿總共也就花大約八個月的時間,所以我預計自己碩士論文應該也是一年之內就可以全部完成。
Thumbnail
網路作為文學的新興載體,會減損文學的價值嗎?隨著媒介的轉變,我們或許也不斷地失去著什麼......
Thumbnail
曾經他是一位脾氣火爆、時而摔拍的求勝者,如今已是一位優雅揮灑、接發回反皆紳士的網壇神話。從1998年以16歲拿下溫布頓青少年組冠軍,到2018年奪下生涯第20座大滿貫,一次又一次,他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冠軍獎盃上,劃下讓所有人難以跨越的紀錄高牆,他的名字,已經成為傳奇。
Thumbnail
現代耽美小說推薦心得文:【短篇+現代+主受+生子+強強+感情慢熱+甜寵文+感情線比事業線多】
Thumbnail
《不斷作死後我成了白月光》是穿成惡毒女配的女主「甯寧」和男主(魔修之子)「裴寂」的沙雕歡樂修仙愛情故事。
Thumbnail
創作結束後的文本,就像是長大離家的孩子。父母當然會對孩子的成長有所預期,但孩子不可能完全變成期待的樣子。作者創造了文本,而讀者群提供了更多視角,讓我們得以更加了解這個孩子。謝銘祐與陳世憲老師肯定深知這一點,那為什麼當國民黨徒引用其作品時,他們卻這麼不滿?
Thumbnail
看了理財書就真的會理財嗎?看了保健書你就會變醫生嗎?看了食譜就會變大廚嗎?陌生的作者、冰冷的文字,根本無法說服閱聽者甚麼事。關鍵是,你是否自願想要相信這件事?或者你的觀念本來就如此?只是剛好有其他人的文字符合你的心意而已?
Thumbnail
因為在寫作定位之前,我們所面臨到種種的困難,最麻煩的就是面臨「內捲化」(Involution)的情況,在「人人都是作家」的過度競爭時代,例如就算你是最紅的醫師出了暢銷的保健書籍,也難保證有沒有其他人來檢視你的理論,或是明天又蹦出一個美女名醫,因為我們隨時都處在競爭之中,無人能逃過這個現象
Thumbnail
我看著畫面中,不論是文字跳動、句子前進或是段落增刪,有著時快時慢,時出現時消逝的韻律,還不時出現小叮嚀的提示語,像是美麗而無聲的電影。我不禁感嘆,當文章不只是一個人的靜態技術,而是一門集合眾人的動態藝術,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這樣的浪潮?如何保有自我?又該如何決定文章真正結束的時刻?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文案】 【孩子是穿越的/爸爸是搞暗戀的/媽媽是搞養成系的】    1. 某天,向南枝接到警局打來的電話,告知她兒子走丟了,讓她趕快去接。 笑話,她一個花季少女,怎麼可能有兒子? 「……」向南枝在警局看著五官跟她復刻一般的小屁孩,再次陷入沉思。
Thumbnail
2023.10.25(三)     在讀碩士之前,聽到有人學位論文寫五年、六年,甚至博論寫十年的也有,覺得很不可思議。以前在大學期間,我也有申請寫學士論文,從找指導老師、提出問題意識、找資料、翻報紙、寫草稿直到完稿總共也就花大約八個月的時間,所以我預計自己碩士論文應該也是一年之內就可以全部完成。
Thumbnail
網路作為文學的新興載體,會減損文學的價值嗎?隨著媒介的轉變,我們或許也不斷地失去著什麼......
Thumbnail
曾經他是一位脾氣火爆、時而摔拍的求勝者,如今已是一位優雅揮灑、接發回反皆紳士的網壇神話。從1998年以16歲拿下溫布頓青少年組冠軍,到2018年奪下生涯第20座大滿貫,一次又一次,他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冠軍獎盃上,劃下讓所有人難以跨越的紀錄高牆,他的名字,已經成為傳奇。
Thumbnail
現代耽美小說推薦心得文:【短篇+現代+主受+生子+強強+感情慢熱+甜寵文+感情線比事業線多】
Thumbnail
《不斷作死後我成了白月光》是穿成惡毒女配的女主「甯寧」和男主(魔修之子)「裴寂」的沙雕歡樂修仙愛情故事。
Thumbnail
創作結束後的文本,就像是長大離家的孩子。父母當然會對孩子的成長有所預期,但孩子不可能完全變成期待的樣子。作者創造了文本,而讀者群提供了更多視角,讓我們得以更加了解這個孩子。謝銘祐與陳世憲老師肯定深知這一點,那為什麼當國民黨徒引用其作品時,他們卻這麼不滿?
Thumbnail
看了理財書就真的會理財嗎?看了保健書你就會變醫生嗎?看了食譜就會變大廚嗎?陌生的作者、冰冷的文字,根本無法說服閱聽者甚麼事。關鍵是,你是否自願想要相信這件事?或者你的觀念本來就如此?只是剛好有其他人的文字符合你的心意而已?
Thumbnail
因為在寫作定位之前,我們所面臨到種種的困難,最麻煩的就是面臨「內捲化」(Involution)的情況,在「人人都是作家」的過度競爭時代,例如就算你是最紅的醫師出了暢銷的保健書籍,也難保證有沒有其他人來檢視你的理論,或是明天又蹦出一個美女名醫,因為我們隨時都處在競爭之中,無人能逃過這個現象
Thumbnail
我看著畫面中,不論是文字跳動、句子前進或是段落增刪,有著時快時慢,時出現時消逝的韻律,還不時出現小叮嚀的提示語,像是美麗而無聲的電影。我不禁感嘆,當文章不只是一個人的靜態技術,而是一門集合眾人的動態藝術,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這樣的浪潮?如何保有自我?又該如何決定文章真正結束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