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5|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屬於你的道德經 -- 6. 滔滔江水,道貌岸然

一直談到這裡,大家有看清楚「道」的樣子了嗎?當你站在十字路口時,光照在哪條路上你即會看到哪條路,也許看到一條路,也許看到兩條路,也許看到兩個方向。也許看到四個方向。當然也跟你的「目」望向哪裡有關。
前文提到「上善若水」,水很接近「道」,它切割分別萬物時,不佔有萬物的位置。如果咱們看著河流的岸邊,會發現儘管河岸線很長,卻沒有一段河岸是長的一樣的,變化多端,因地因勢制宜。道的展示,也是這樣,所以稱「道貌岸然」。這句成語也也有另外一個視角,道的樣貌是高大的。道不自高,想來是別人對它的銓釋。
第四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這章同樣也用水的動態來說明「道」的樣貌,萬物在道中,像是將一個容器放在水流中,容器只會被裝的剛剛好滿,不管是哪一個容器,也不會多於也不會少於該容器所能裝的容量,不會有因為堆疊累積而超出容器的現象;深遠的像是萬物的本源。
「道」在展示的時候,像是在撕一張紙,尖點不斷的消逝,分裂分別也很徹底,不會有一絲的相連。分裂時展開的空間,光可以透進來,光與空間使的外相可見,而示現分裂的「有」。光與空間對所有的「有」是一視同仁。分裂完後,給人感覺好像有什麽卻又看不到。聽起來好玄?對,道即是以玄在展示,透過分別,分裂的縫隙或空間,可以感受到好像存在,卻不知到是從哪理來,不知是誰造就了它,先於一切有形的主宰。
萬物以空隙,互相分別卻又同在天地宇宙這個空間內。
難道不是先有了天地才有道嗎?不是這樣的,第一章提到「無」「有」是同出而異名,天地之間承載萬物的空間,是跟萬物一起生成的,是萬物形塑了天地。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 不如守中。」
天地不是一開始就是這樣,是萬物形塑了天地,聖人也不是ㄧ開始就叫聖人,是百姓形塑了聖人。天地並不是自生的,聖人也不是自稱的。天地之間的空間,難道不是像風箱一樣嗎?不是的,虛天地,壓天地,它也不會變扁,一旦運作,它就生出更多空間。天地之間的空間因「無」「有」的生化而變多。定名多了會生惑,太多惑即會加速敗亡,不如維持平衡即可。
第二十二章「多則惑」,第四十四章「多藏必後亡」,與「多言數窮」是前後呼應的。「數」即是「速」。「多言」即成了「或」,會讓人不知所措而有了「惑」。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意」而由「神」展示分別分裂,稱為「谷神」,它是不會停止的。「玄」是從這裡生出來的,稱為「玄牝」。這「無」「有」生化的開開閉閉,是天地不斷生化的源頭。這接連不斷似有若無的生化,用「它」一點也不費力。
還記得第一章提過,「無」「有」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嗎?
「牝」母牛,由牛匕組成。「匕」是畜類雌性生殖器的象形,代表「所從出」。
「玄牝」指生出玄的地方。
多觀察自然界,即會看見道的不斷生化,樹木的生長不斷的分支,細胞的分裂,雪花的形成,閃電的形狀,地震的裂縫,都是玄之又玄,是眾「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