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五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互动中往往存在这样一个误区,人们以为沟通就是尽可能详细地向对方表达清楚一切,但我们需要留意一种情况,当两个人产生冲突的时候,彼此会因为情绪唤起而失去应有的心理空间,也无法接收到对方所表达的全部信息,无法分辨对方的核心意图是什么。在这种体验受限的情况下,倘若对方的反馈信息是超载的,那么接收者会因为自己的内存被迫溢出而暴怒。
就像一个人在气头上,另一个人对自己解释,哪怕说的都对,但这些「对」是无法被接收的信息,那一刻的数据吞吐大大超过了自身的带宽容量,它会被接收者体验为一种侵蚀,一种对于自己感受的漠视和暴力抗拒。这也是为什么在关系冲突中,对自身的辩解会成为更加激烈冲突的助燃剂,因为它在不断占据对方的心理内存,而没有帮对方释放空间——对方根本听不进去,也不想听,那一刻唯一能感知的就是自己的核心诉求是否被看见和回应。
这是人在情绪高度卷入后表现出的一种注意力窄化(无法心智化),它加载不了核心需求以外的信息。从调谐的角度来讲,我们优先关注的不是澄清事实,而是在对方有限的内存里,给出最关键的信息。当一个人的内存已经满溢的状态下,可以说:“别生气,我去给你弄点吃的,其他的等会再说”。更简单的:“先消消气,待会我和你好好说”。甚至也可以什么都不说,等待对方把所有想说的话说完再去回应。那些澄清和解释的话语当然也是重要的,但它要根据另一个人所处的情绪状态去匹配介入的时机。就像在心理咨询中,当来访者处在一种高度情绪化状态下的时候,这时候给予直接解释只会让ta更加暴怒,甚至连过于中立的共情也会引发破裂,因为它不是调谐的回应,哪怕它是正确的。以上这些当然不是一个公式化的东西,你可以采取任何你认为对的方式去处理那一刻的紧急情况,但核心原则是根据对方心理内存的冗余程度,去介入相应的回应动作。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两个人的内存都爆缸时,先避开冲突去自我调节,可能会是更好的处理方式。收起
    avatar-img
    1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人們對情緒釋出,真的非常的奧秘,一個心情一來便可以改變關係狀態,尤其當人們彼此都不太熟的狀態,就是因為不熟更要仔細觀察,掌握最適當平衡。 上面說的平衡是指溝通,最舒適溝通取決雙方兩者之間對於界定,有些會認為沒有什麼重要而隨性聊天,如有共識便可以兩者愉快地對談。 但有少部分人彼此都不熟的狀態就因為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情感上的疏離並不總是壞事。當您需要保持界限、避免他人不必要的能量超載,甚至在危機情況下幫助他人時,它會派上用場。但是,當情感疏離成為一種自動的內在防禦機制時,它就會變成它的不健康孿生兄弟(情感麻木)。 “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有什麼好處?” 你可能會問。答案是...如果沒有感受我們的情緒,
    Thumbnail
    溝通是雙向的 溝通的意思是互相了解對方想法/交換想法,溝通可分為兩部份,要完成這兩部份,有來有往,才是有效的溝通。 聆聽別人 表達自己 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在溝通過程中會衝口而出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這樣不但無法解決事情,還令事情更糟。如何做到讓另一半冷靜地聆聽你的需求,而你又能夠表達自己?吵
    Thumbnail
    生活裡本就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煩心事,在人與人的互動間,一不小心可能就觸碰到他人的情緒開關。 我們都不是對方,也無法時刻覺察到對方所處的情緒狀態。當自己知道情緒上來時,適時的告知對方,提出需求,讓彼此暫時離開當下所處的環境。除了能避免因為情緒當下說出傷害彼此的話,也能避免自己做出錯誤的決定。 當你清
    Thumbnail
    溝通不僅是只為了資訊的傳遞,更是促進理解與連結的橋樑。 透過文中的兩大功能概念,平衡兩者,靈活運用,建立更強大的職場與人際關係。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特別容易生氣,可能一件外人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卻能讓我們暴跳如雷、無法釋懷 我自己以前也會這樣,只要看到事情沒有依照我認為「應該」的方式進行,我就會大發雷霆,甚至氣到無法言語 最近一年來,我學著用另一種方式跟自己對話,問自己生氣或有情緒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真的是因為某件事情發生了
    當心中有憤怒攢積的時候,通常不是事件本身引起;而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失去了信任與平衡。當雙方各持己見,而其一方用了拉攏第三方來贊同自己看法,再將第三方說法來決定事情的走向,這類人是否心機太深? 有必要活得如此虛假?當自己不斷地往這個方向思考就會阻斷自己的成長。而是接受對方的模樣,因為不過就是如此了,還
    這是一個意識層面、實際情況不斷交疊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大腦的直覺反應與心理的防備反應,在那些非我的能量裡所產生的分裂情緒。 - 我們不可能知道每個人到底經歷了什麼、整合了什麼,能夠明白的是,那些能夠說出口的都是淺層的,和解能夠藏在對話裡,也會躲在殘酷的事實裡。 - 有時過於理性而失去了情感連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人們對情緒釋出,真的非常的奧秘,一個心情一來便可以改變關係狀態,尤其當人們彼此都不太熟的狀態,就是因為不熟更要仔細觀察,掌握最適當平衡。 上面說的平衡是指溝通,最舒適溝通取決雙方兩者之間對於界定,有些會認為沒有什麼重要而隨性聊天,如有共識便可以兩者愉快地對談。 但有少部分人彼此都不熟的狀態就因為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情感上的疏離並不總是壞事。當您需要保持界限、避免他人不必要的能量超載,甚至在危機情況下幫助他人時,它會派上用場。但是,當情感疏離成為一種自動的內在防禦機制時,它就會變成它的不健康孿生兄弟(情感麻木)。 “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有什麼好處?” 你可能會問。答案是...如果沒有感受我們的情緒,
    Thumbnail
    溝通是雙向的 溝通的意思是互相了解對方想法/交換想法,溝通可分為兩部份,要完成這兩部份,有來有往,才是有效的溝通。 聆聽別人 表達自己 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在溝通過程中會衝口而出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這樣不但無法解決事情,還令事情更糟。如何做到讓另一半冷靜地聆聽你的需求,而你又能夠表達自己?吵
    Thumbnail
    生活裡本就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煩心事,在人與人的互動間,一不小心可能就觸碰到他人的情緒開關。 我們都不是對方,也無法時刻覺察到對方所處的情緒狀態。當自己知道情緒上來時,適時的告知對方,提出需求,讓彼此暫時離開當下所處的環境。除了能避免因為情緒當下說出傷害彼此的話,也能避免自己做出錯誤的決定。 當你清
    Thumbnail
    溝通不僅是只為了資訊的傳遞,更是促進理解與連結的橋樑。 透過文中的兩大功能概念,平衡兩者,靈活運用,建立更強大的職場與人際關係。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特別容易生氣,可能一件外人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卻能讓我們暴跳如雷、無法釋懷 我自己以前也會這樣,只要看到事情沒有依照我認為「應該」的方式進行,我就會大發雷霆,甚至氣到無法言語 最近一年來,我學著用另一種方式跟自己對話,問自己生氣或有情緒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真的是因為某件事情發生了
    當心中有憤怒攢積的時候,通常不是事件本身引起;而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失去了信任與平衡。當雙方各持己見,而其一方用了拉攏第三方來贊同自己看法,再將第三方說法來決定事情的走向,這類人是否心機太深? 有必要活得如此虛假?當自己不斷地往這個方向思考就會阻斷自己的成長。而是接受對方的模樣,因為不過就是如此了,還
    這是一個意識層面、實際情況不斷交疊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大腦的直覺反應與心理的防備反應,在那些非我的能量裡所產生的分裂情緒。 - 我們不可能知道每個人到底經歷了什麼、整合了什麼,能夠明白的是,那些能夠說出口的都是淺層的,和解能夠藏在對話裡,也會躲在殘酷的事實裡。 - 有時過於理性而失去了情感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