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讀書有感(2015)

    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沉下心在看量子力學。
    (偷偷推薦一下《量子力學基礎》 關洪著  五南圖書出版)
    現在看到一個段落,有點感想。
    剛剛才知道為什麼近物要從黑體輻射開始,要講普朗克常數,要講光電效應,要談比熱容...等等。(因為古典物理無法解釋這些問題XD)
    題外:感覺在談到普朗克的貢獻時,意外的不同資料出處還會特地標註日期,讓我覺得好有趣XDD,所以偷偷的提一下好了XDDD
    Planck principle是在1900年10月19日出生的!!!
    (以下為突然進入的回顧式心得文XDDDD)
    在當廢廢研究生的這段時間,以為自己可以做理論的愚蠢起頭。
    後來死命抓著模擬軟體的HELP不放。
    知道自學的極限,知道討論的重要。
    在上禮拜去國網中心上課,給一位老師提醒到。
    『當你能問對的問題時,其實你已經懂很多了』
    高中升大學時,我並不知道志向為何物XD
    所以老實說一路念上來......對知識是很無感的。
    基本上都只是做大人期望的事,反正也不知道要幹嘛,認真做事的感覺也不壞。
    (再加上有種不念好就會完蛋的奇怪錯覺一直鞭打我)
    就這樣到大四時,因為常常去圖書館抱書的習慣(但不見得會看完哈哈)。
    開始有點涉獵一些科普書。
    第一次被打到是看到某本書在講Pauli's exclusion principle。
    那個高中用來填原子軌域的奇妙必背法則。
    然後書裡說,如果沒有這個定理,人穿牆是可能的XD。
    如果沒有這個定理,我可能無法坐在椅子上XDDDDDDD
    那時候第一次感覺到...「哇賽,這個法則超厲害的耶!」
    沒有它我都要掉到地球的另一端去了。
    然後在自學的這段期間,還是會不時的啃一些很硬看不懂的東西。
    因為...如果自己沒有弄懂我就無法解釋,
    如果心裡產生的為什麼沒有得到解答,我就會覺得很痛苦。
    以前念書沒這種煩惱的XD
    把老師教的東西邏輯大致順過,能寫出「標準答案」就可以了。
    去了解「為什麼」多半只是為了可以更順更快的寫題目。
    好好的考試拿分,然後其他時間就是屬於自己的悠哉度日。
    所以剛上研究所時,算是第一次遇到很大很大的挫折。
    習慣找標準答案,對於沒有標準答案的世界是很恐慌的。
    所以我一直看書,希望有一本書有標準答案,然後我去理解它就好了。
    這個挫折讓我到現在還在念書狀態喔啾咪XD  阿真是沒救了。
    感覺有點離題很遠,我的心得是什麼呢?
    嗯,就是,我不曉得,是因為累積了很多枯躁的時候(就只是準備標準答案考試的時候)
    所以當我在科普書上遇到它們時,才能看到它們的生命力嗎?
    如果一剛開始有人跟我說這些東西很有趣很神奇,我能體會嗎?我能理解嗎?
    如果沒有先前這段枯燥,那這些知識之於我會變什麼樣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