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22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多元成家:尊重更多不同的家庭樣貌

文/王聖華
2019 年 5 月 17 日,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化的國家,這是「多元成家」的重大里程碑,但並不是終點。「多元成家」源於臺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簡稱伴侶盟)於 2012 年提出的三項修正草案:「婚姻平權」、「伴侶制度」與「家屬制度」。多元成家希望能將更多家庭形式入法,讓不同類型的親密關係與家庭,都享有法律保障,同時,也落實憲法賦予人們的權利,任何人都能自由選擇欲建構的關係形式。
打破過往婚姻必須由「一男一女」結成的傳統,「婚姻平權」草案期望能尊重 LGBT+ 群體的自由,無論性別、性傾向為何,都能自行選擇是否要邁入婚姻。另一方面,過往婚姻所帶來的既有社會規範與法律責任歸屬,成為許多現代人難以接受的枷鎖,因而不願進入婚姻關係,對此伴侶盟也提出「伴侶制度」,以「較多討論空間」的方式,建立法律上的一對一親密關係,並且伴侶關係並非一定要建立於浪漫愛與性關係上,友情也能成為根基。「家屬制度」則擴充了對於「家」的定義,過往僅能藉由婚姻、血緣或收養關係建立家庭,許多人擁有「永久共同生活」的期望,卻不符合以上條件,因而無法享有家屬間的保障。在伴侶盟提出的草案中,只要是約定好的二人或二人以上,經過討論與登記,即可組建家庭、相互照顧。
「多元成家」草案於 2013 年送入立法院後,湧起大量反對聲音,當時難以入法。然而,這項草案並非無疾而終,而是深深影響了後續的改變:伴侶盟提出「多元成家」草案的四年後,同性婚姻正式入法,以《司法院釋字第 748 號解釋施行法》保障同志的婚姻自由,社會也更了解、尊重這些群體。經過「婚姻平權」的成功,伴侶盟與其他民間團體不止步於此,持續推動「伴侶制度」與「家屬制度」合法化,期望人們都能夠以自身最舒適的方式,自由選擇組建親密關係或家庭,並且受法律保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