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為何像吃了炸彈一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家中有青少年的家長,應該不陌生小孩到了青春期後,回家就關在房間、整天掛在網路上、前一秒還有說有笑,下一秒像顆炸彈一樣,暴跳如雷……..。許多家長也知道孩子進入青春期的叛逆階段,一開始還會告訴自己稍微忍耐一下,但久了!開始覺得自己從小辛苦拉拔孩子長大,辛苦工作養家活口為何要忍氣吞聲,接下來的親子互動就開始進入世界大戰不然就是冰河時期...。
為何青少年的情緒反應如此猛烈或喜怒無常,看到父母就像看到仇人一樣,其實這跟青少年的大腦發展有關。在人類的腦發展過程,就像蓋房子一樣由下往上發展,大腦的發育過程主要是從下層腦到上層腦,從腦幹、邊緣系統、大腦皮質。最先發展好的區域是腦幹,嬰兒在出生時腦幹就已經發育完全,腦幹負責基本生存機能,例如:呼吸、心跳。接著是發育的區域是邊緣系統,其中的杏仁核主宰著情緒,約在15歲左右會趨於成熟,且一旦偵測周遭有危險就會傳送訊息給腦幹,而產生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生理反應。而在人類演化過程,情緒的原型就是為了求生存而有的警示訊號。情緒中最強烈的兩種情緒「恐懼」和「憤怒」,前者驅使我們逃跑,後者驅使我們戰鬥。因此在面對危險時,反擊或是逃跑都是為了求生存的本能反應。所以當青少年選擇逃跑時,親子關係就會陷入冰河時期,相反地,若青少年較傾向於憤怒,當然就是炮火猛烈的連環攻擊...。
講到這邊,許多父母一定會很納悶,有些青少年站起來都比自己高、看起來體態魁武、頂嘴時總是劈哩啪啦,講得頭頭是道,但怎麼長高長肉就是不長腦袋。對!重點來了!在人類的大腦發展中的大腦皮質,主要負責人的高級認知功能,包括做出決定、計劃,抑制衝動,同時也和社交活動、理解他人和自我認知,大體來說,約要到25歲左右(但仍具個別差異)才會發育完全。這代表著,青少年跟著成熟的大人一樣能夠感知情緒,但卻沒有成年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很難跟大人一樣做出理性的判斷。也就是成熟的大人在面對憤怒的事情時,可以三思而後行,但青少年常常因為不爽拳頭就出去了!
也因著青少年的杏仁核已趨於成熟而有許多的情緒感受,但卻因大腦皮質的發育不全,無法做好衝動控制。青少年的情緒就像雲霄飛車一樣起起伏伏,但大腦皮質的剎車系統卻還沒裝置好。當青少年還在暈車時,身旁的大人不斷問他們:「你為何不煞車、為何不開慢一點」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剎車系統還沒裝好,面對父母的詢問,只好再回到冰河時期不然就像吞了炸彈一樣開火反擊。親子關係也在一點一滴中,慢慢被啃噬與吞沒...。那到底要怎麼跟難搞的青少年互動呢?靜待下回……
avatar-img
2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青少年容易憤怒,對整個世界也看不順眼,這樣不滿,那樣也不滿,彷彿全世界虧欠了他,尤其是父母,將他帶到世上就從此欠了他似的。他們一有不滿,情緒便湧上來,並將情緒全部丟給父母。 父母肯定難受,不過青少年易怒是因為青春期身體出現變化,大腦正處於劇烈重組。準備轉大人的青少年,對情緒的反應敏感得不可思議。生
Thumbnail
時常聽許多父母會說小孩進入青春期就開始叛逆,但我總認為青春期不應該成為叛逆的代名詞,因為在我的成長環境裡,手足們都沒有所謂的「叛逆期」,這不代表我們一直都很順從父母,反而是我們從小就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即使父母無法認同我們的想法也從沒有認定我們刻意唱反調而為我們貼上「叛逆」的標籤。 《叛
遇見衝突時,請轉身離去 前言 《別為小事抓狂(6): 閃亮青春100招》的第31招是《遇見衝突時,請轉身離去》該書主要的對像是青少年,這是人類發展過程中較為獨特的一個階段,此階段中,青少年無論在身體、認知、和社會、心理等方面都呈現出迅速成長的狀態,也影響到他們的感覺、思維、決策、情緒、以及與周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父母與青春期孩子之間溝通的重要性,並從心理學與行為學的角度分析青少年情緒波動的原因。文章強調通過認真辯論與開放的交流,父母能更有效地陪伴孩子成長,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和思考能力。揭示了青少年的獨特需求,以及父母應保持的支持性角色,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探索自我,最終促進健康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觀看電影《腦筋急轉彎2》後對於青少年情緒變化的體悟,並提到了父母在面對青少年的焦慮和情緒困擾時該如何理解和應對。通過電影的觀賞,作者認為可以讓父母更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並進一步提高親子關係的安定度。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在引導孩子理解情緒時家長可以參考情緒的發展階段,各種情緒是有不同的先後順序的,較複雜的情緒如:驕傲、罪惡感等,會到大一點點才會出現。 而EQ裡強調,除了洞察、控制自己的情緒,觀察他人情緒也十分的重要,而觀察他人的情緒反應需要能了解、推估別人的心理狀態,根據年齡的發展也會有不同的心智成熟度。 情緒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生氣是一個正當且正常的情緒反應,不論是因為需求沒有被滿足、受到挫折、被攻擊,生氣都是一個自然而然發生的反應。而學齡前的孩子,因為口語表達還不完善,更容易在累績需多負面情緒後直接爆炸,2-3歲的孩子也因為心智年齡的發展開始要求"獨立",各種不要不要以及反抗大人的協助與意見,反覆的遭遇挫折而容易暴躁生氣
「老實說,處理父母的問題,會比處理孩子的問題更加麻煩得多。我們可以 設法改變孩子,卻很難改變孩子的父母。如果父母不肯跟著改變,要讓孩子確 實改過自新,就會非常困難」~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   作者接觸過很多犯罪的少年,很多時候都是出自於父母管教太多或是忽略的狀態,甚至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青少年容易憤怒,對整個世界也看不順眼,這樣不滿,那樣也不滿,彷彿全世界虧欠了他,尤其是父母,將他帶到世上就從此欠了他似的。他們一有不滿,情緒便湧上來,並將情緒全部丟給父母。 父母肯定難受,不過青少年易怒是因為青春期身體出現變化,大腦正處於劇烈重組。準備轉大人的青少年,對情緒的反應敏感得不可思議。生
Thumbnail
時常聽許多父母會說小孩進入青春期就開始叛逆,但我總認為青春期不應該成為叛逆的代名詞,因為在我的成長環境裡,手足們都沒有所謂的「叛逆期」,這不代表我們一直都很順從父母,反而是我們從小就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即使父母無法認同我們的想法也從沒有認定我們刻意唱反調而為我們貼上「叛逆」的標籤。 《叛
遇見衝突時,請轉身離去 前言 《別為小事抓狂(6): 閃亮青春100招》的第31招是《遇見衝突時,請轉身離去》該書主要的對像是青少年,這是人類發展過程中較為獨特的一個階段,此階段中,青少年無論在身體、認知、和社會、心理等方面都呈現出迅速成長的狀態,也影響到他們的感覺、思維、決策、情緒、以及與周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父母與青春期孩子之間溝通的重要性,並從心理學與行為學的角度分析青少年情緒波動的原因。文章強調通過認真辯論與開放的交流,父母能更有效地陪伴孩子成長,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和思考能力。揭示了青少年的獨特需求,以及父母應保持的支持性角色,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探索自我,最終促進健康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觀看電影《腦筋急轉彎2》後對於青少年情緒變化的體悟,並提到了父母在面對青少年的焦慮和情緒困擾時該如何理解和應對。通過電影的觀賞,作者認為可以讓父母更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並進一步提高親子關係的安定度。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在引導孩子理解情緒時家長可以參考情緒的發展階段,各種情緒是有不同的先後順序的,較複雜的情緒如:驕傲、罪惡感等,會到大一點點才會出現。 而EQ裡強調,除了洞察、控制自己的情緒,觀察他人情緒也十分的重要,而觀察他人的情緒反應需要能了解、推估別人的心理狀態,根據年齡的發展也會有不同的心智成熟度。 情緒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生氣是一個正當且正常的情緒反應,不論是因為需求沒有被滿足、受到挫折、被攻擊,生氣都是一個自然而然發生的反應。而學齡前的孩子,因為口語表達還不完善,更容易在累績需多負面情緒後直接爆炸,2-3歲的孩子也因為心智年齡的發展開始要求"獨立",各種不要不要以及反抗大人的協助與意見,反覆的遭遇挫折而容易暴躁生氣
「老實說,處理父母的問題,會比處理孩子的問題更加麻煩得多。我們可以 設法改變孩子,卻很難改變孩子的父母。如果父母不肯跟著改變,要讓孩子確 實改過自新,就會非常困難」~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   作者接觸過很多犯罪的少年,很多時候都是出自於父母管教太多或是忽略的狀態,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