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總是跟隨流行,更新每季服裝的人,其實心中是非常孤獨的。(p47)
2. 休閒活動越動態的人,想法越簡單,心眼也越少。(p107)
3. 抽菸不代表一個人的善惡,卻絕對可以看出他的心理狀態。(p153)
4. 只喜歡與同事或工作相關者結交朋友的人,是不折不扣的功利主義者。(p252)
5. 喜歡指導比自己弱勢的人,這類人心中非常重視權力欲。(p254)
6. 過分昂貴的禮物會引起反效果。(p261)
心得:
全篇分為六個章節,共36個小節,每一個小節結尾,有貼近生活的小知識分析給讀者省思。內容從「外貌、動作、興趣、習慣、名利、社交」各種層面,剖析人的心理狀態,期望讀者在用人、識人、觀人上可以告別遇人不淑的命運。
內容多次引用學者、教授、研究機構,哲學家等等研究與言論,非常值得細細品味,這也是另外難以下筆寫的心得的原因,因此本人就挑幾個感興趣的內容作分享。
1. 距離多近才算親密呢?
書中提到,其實外在的距離等同於心理上的地位,人常因彼此間親疏程度不同保持不同的距離:最親密的人,可以接近到0.5公尺;私交的朋友,可以接近到0.5~1.5公尺;公共場所的陌生人,通常保持在3公尺以上。情感親疏而表現的距離變化,在心理學上稱為「人際距離」,這在生活上可以做為一個簡單的試探工具,下次你靠近一個人時,就可以知道我們在對方心中的地位。
2. 過分昂貴的禮物會引起反效果
收到禮物自然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但是「無功不受祿」。依照人際交往的平等性原則:當人們得到「有能力回報的幫助」時,這種幫助會得到認可與感激;但當人們得到「沒有能力回報的幫助」時,這種幫助是自己沒有能力回報的,就會產生焦慮和不安。
如果有人沒來由的贈送你禮物,尤其是貴重的禮物,你會感到開心嗎?這種期況下大多數人會產生負債感和還債的精神負擔。為了減輕送禮帶來的心理負擔,可以找一個合適的理由,並依照交情深淺準備適當的禮物。同時,在社交上也可以利用這種負債感來達到個人的目的。
3. 男人為什麼愛抽菸?
書中提到,男人吸菸成癮的三大病因,如下
(1)社交影響:多數人認為吸菸能促進人際關係,同時拒絕別人遞菸是不禮貌的行為。遞菸者通過遞菸表達友好,而不抽菸者則認為拒絕是不禮貌的行為,這一來一回許多人就慢慢成癮了
(2)家庭親密度:健康的家庭環境,不僅親密度高,還可以防止孩子吸菸成癮,但原本就吸菸的父親,會成為孩子選擇吸菸的原因之一,不然孩子就要吸二手菸(類似勸不動就加入)。
(3)同儕影響:大部分的人會和朋友、同學們一起抽菸,不抽代表著拒絕某種「團體行為」。為了增加他人認同,所以透過參與吸菸,期望自己至少能不受到排擠。
總結來說,這本書提供許多識人的判斷方法,例如:金錢觀、談話主題、坐姿、穿搭、外貌(髮型髮質、下巴)、興趣(音樂、閱讀喜好、寵物),生活習慣等等多種面向去判斷一個人心理狀態,但很難從上述的單一面向去判斷一個人心性。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要想知悉一個人的所思所想,實際相處和心理學必須雙管齊下,才能在學習中檢驗,檢驗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而在運用上,唯有反覆熟讀內容,才能運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