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好的人際關係呢?在坊間書局中的介紹書籍總有關聯書籍展示,我們可以解讀「人際關係」是當前大多數人的煩惱之一。自己本身也在年齡不同階段遇到不同的人際問題,舉凡被排擠、工作上的角力與政治、甚至感情交往...等等,雖然情境大不相同,但在閱讀本書後,我才了解到這一切經歷跟自己的「心理界線」脫不了關係,甚至可能是造成自己人際問題的源頭。
自凝心平是一名日本的心理諮商師,擁有約5萬小時的諮商經驗,諮商過的個案超過2萬4千件。透過大量的個案研究與觀察,他總結出造成人際關係的因素,並在這本「不生病的人際關係」著作中,帶著讀者一步一步了解如何建立自己的心理界線,如何整理面對自己的人際關係。
作者認為「越界」容易引起人際糾紛,常見像是「我是為你好」等雖然是以善意為出發點,實際上已經越界。以「直升機父母」這個案例來說,明明是小孩需要自行體驗,像是寫作業、教哪些朋友,父母卻幫忙小孩做報告寫作業,甚至指定要交哪種朋友,剝奪小孩體驗與學習的機會。這件事背後的隱藏意涵,大多是家長的情感投射。可能是父母小時候也遇過類似的事,為了避免孩子痛苦選擇幫孩子處理,又或者是滿足父母自己的不安,希望自己小孩不能輸給其他人,甚至希望自己的小孩可以拿來炫耀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閱讀到這裡不禁審視自己過往經驗,想到與婆家長輩無法交好甚至產生衝突,大多都是越界相關。自己以「想要為他好」而做,然而對方卻無意接受。反思後了解這些決定並非長輩所需要,對方有她自己的想法與考量,這些多出來的善意反而踩了對方的界線。因此,放下許多「我覺得...」的想法,以協助者的角色幫忙老公照護長輩,一念轉變讓我輕鬆很多。雖然與長輩的衝突還是會發生,但成功降低與長輩發生衝突的頻率,處理事情也變得單純許多。
界線就是自己與他人之間的疆界。但我們該如何建立自己的界線呢?作者在本書中介紹了多達7種建立界線的方法以及多種不同個性的人的相處方式,這裡將列舉印象深刻的項目:
除了建立界線外,作者認為:「練習建立與他人之間的界線時,也必須培養尊重自己的能力,也就是培養自尊心。」當初看到這段很有感觸,以前從未想過「自尊」也有包含著「自我尊重」的意涵。尤其在工作上很容易以他人的評價來建立自我的價值感,每當自己表顯不如預期時,內心的自信總是會低落難受。理解心理界線與自我尊重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好好的尊重自己的內心與想法就不容易被他人影響與干擾。
但我們要如何擁有自己的友誼清單呢?以生物學的角度來說,人能維持幾密關係的人數是150人~160人左右,作者覺得可以先從最緊密、維持生活必要的16個人做為練習。透過加入或是剔除哪些人,慢慢浮現自己的「人際關係界線」。
羅列好16個人後,再一次每4個分組,這4個分組項目分別為「相處起來非常舒服的4個人」、「相處起來還算舒服的4個人」、「不確定相處起來是否舒服,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4個人」最後則是「其他」。
雖然作者也坦言,透過這樣分組感覺自私又殘酷,但唯有強迫自己去面對,才能真正的瞭解「什麼樣的人際關係,對自己而言才叫舒適」。
人際關係需要定時新陳代謝的原因:時常更新才能降低人際的煩惱。告別一些不好的的關係,與他們斷捨離後才能降低不必要的情緒耗損。比如總是在不好的關係中不滿著「為什麼都是要我忍耐?」「為什麼總是我要提升修養?」,透過人際關係的新陳代謝可以解決這樣的困境。
此外,每個人生階段都需要好好整理自己的人際關係,因為不同的環境,面對不同的困難問題,能夠保持聯繫的朋友們都不太相同。以育兒中的母親為例,由於生活被小孩所佔據,部分朋友因無共通話題(如育兒)或是無法赴約,會漸漸與一部分朋友疏離。然而,此時階段若是有相同經驗的育兒媽媽們就很容易成為新的朋友群,因為有相同的話題,以及需要彼此討論與扶持育兒與家庭上的困境。
雖然每個階段人際關係皆需要整理,但也不需要為疏離的人太悲傷。同上所述因為每個階段所需的人際關係不同,在這邊又以育兒母親為例,育兒的過程結束,也許又會與曾經疏離的朋友們重新建立新的友誼關係。
有些時候自己會透過外界評價來決定自己的價值,由於忽略自身的感受,部分人際關係因此成為壓力來源。直到有一天,對這樣的狀況感到疲乏與憤怒,我才恍然領悟:為何還要犧牲健康回應他人期待?為何需要他人評分才覺得自己好?
練習建立與他人之間的界線時,也必須培養尊重自己的能力,也就是培養自尊心。
這是自己在這本書中,感受非常深的一段話。甚至可以說,必須先懂的尊重自己的感受才是問題真正的源頭。唯有先尊重自己,才會知道哪種人際關係適合自己,也才會知道如何建立自己的人際界線,降低被外在他人評分的影響。
除此之外,作者是名資深心理師,擁有大量深入的個案經驗,本書除了提供如何系統的建立自己的人際清單外,針對不同類型的人如何相處,以及背後的隱性脈絡都有很好的說明。對有人際困擾的讀者來說,此書提供溫暖專業的引導,助你找出問題癥結,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