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歡你拉我的衣服!!!!!!」女孩用力地對著男孩大喊,彷彿吹出了又長又狂烈的一大口氣。男孩有點被嚇到了,愣愣地站在原地。女孩拉著其他女同學說:「走,我們去玩那個。」一瞬間消失在男孩眼中,女孩的嘴角還彷彿帶著一抹滿足的微笑。我知道,那種滿足是替自己說話的滿足。這是任何一個有權勢的人、任何一股巨大的力量都無法取代的⋯⋯
樂樂班的孩子,每個背著書包來上繪本閱讀課時,他們的臉都很快樂。
其中一個孩子還對我說:「貓管家,為什麼我姐姐沒有這個課可以上?我姐姐五年級了。」
差點忘了說,樂樂班的孩子們,是剛升上一年級,揮別幼兒園時代的小一新生。但聽他們說,他們班上的同學們都是從幼兒園就一起當同班同學了。
剛開學沒多久,他們還像在幼兒園那般,快快樂樂的。大概是因為同學們也幾乎一模模一樣樣,不需要什麼磨合的時間,唯一就是要適應一年級的班導師跟一年級多少要跟大哥哥大姐姐們相互配合的團體生活了。
樂樂班的繪本閱讀課,我一堂課都會帶著他們讀一本繪本,再延伸一起透過討論與對話,遊戲跟創作,一方面是理解文意,一方面是讓孩子們用文字或彩繪的方式詮釋與表達自己的看法。
在這個3C產品氾濫的時代,就連大人都鮮少注重真實的人與人之間的社群對話、互動的重要性,而人畢竟是群體生物,在未來的世代,懂得合作、溝通與對話的人們,方能取得生存的優勢。因此除了課堂上的互動,我也很珍惜下課後,與孩子們之間的漫漫閒聊。
一年級的孩子們,一下課就是繼續嬉鬧玩耍!卻也避不了紛爭。
最常聽見的就是:
「貓管家,XXX拿我的東西⋯⋯」
「貓管家,OOO把XXX用哭了⋯⋯」
「貓管家,OOO用我的頭髮⋯⋯」
左一句「貓管家」,右一句「貓管家」,「貓管家」一彷若警察北北阿姨,嗶嗶嗶!違法的統統給我抓起來!「貓管家」一彷若手持法官槌,叩叩叩!全體肅靜。
在早期農業社會,庶民無法解決的,就交給「大人」來定奪。但,這群孩子間的糾紛很多是他們彼此之間的互動磨擦,另外,難道「貓管家」也要跟著孩子們回家嗎?若「貓管家」不在身邊了,孩子們要找誰來主持公道?爸爸媽媽?老師?
以貓管家的觀點來看,孩子們來學校,除了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從團體生活的過程中,認識自己!釐清自己!肯定自己!發展出一套與人交際合作的社交能力。
男孩跟女孩有時玩到瘋了,一二三木頭人,老鷹抓小雞,躲貓貓,玩得東扯西扯,便會拉女孩的衣服,已經不只一次了。
女孩又跑來告狀了,「貓管家,XXX又拉我的衣服。」
我這次嘗試去問:「那你喜歡他這樣嗎?」
女孩搖搖頭。
我又問:「那你有跟他說嗎?」
女孩愣了一下,「跟他說?」
我說:「對啊,你有跟XXX說,你不喜歡他拉妳的衣服嗎?」
女孩真的愣住了,搖搖頭。
我說:「如果你不喜歡,你要很認真地跟XXX說,你不喜歡他拉妳的衣服。」
女孩點點頭。一逕地朝著男孩走過去,對著他大喊:「我不喜歡你拉我的衣服!!!!!!」女孩用力地對著男孩大喊,彷彿吹出了又長又狂烈的一大口氣。男孩有點被嚇到了,愣愣地站在原地。女孩拉著其他女同學說:「走,我們去玩那個。」一瞬間消失在男孩眼中,女孩的嘴角還彷彿帶著一抹滿足的微笑。
我知道,那種滿足是替自己說話的滿足。這是任何一個有權勢的人、任何一股巨大的力量都無法取代的。
沒多久,我看著男孩小心翼翼地走向女孩,說:「對不起啦。」
而原本在玩的女孩們,又讓男孩加入他們的遊戲,一下子,教室內外又鬧哄哄了起來。
從那時候起,女孩跟其他人彷彿嘗到:「我不喜歡⋯⋯」這個造樣造句背後的魔力。
之後有一段時間,我很少再聽到「貓管家長,貓管家短」,而是,
「我不喜歡你拿我的東西!」
「我不喜歡你坐我旁邊!」
「我不喜歡⋯⋯」
「我不喜歡⋯⋯」
在表達自己的感受上,孩子們都往前踏出了一大步。
樂樂班的孩子們,都很快樂。即使前一秒吵來吵去,下一秒說聲對不起,就和好,又統統玩在一塊了。
然而,是否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在表達自己感受時,該怎麼明確釐清自己想表達的意涵是什麼?希望對方怎麼做?
除了不喜歡,怎麼樣調整,才是彼此都喜歡、都舒服的方式,
這又是孩子們在對話溝通上更進一步的功課了。
這天,發生了慘烈的「我不喜歡事件」。
不只是「我不喜歡」,而是「我討厭!」、「我厭惡跟那個人坐在一起!」、「我不要上課了!」,
好好好!兩造請坐下,貓管家好好來了解前因後果。原來,苦主不只表達了一次「我不喜歡」,而是無論怎麼說「我不喜歡」,對方彷彿充耳不聞。面對賴皮般的對象,在班上向來以優雅著稱的女孩崩潰了。
而且這項糾紛還溯源到他們幼兒園便結下的梁子。
一下子,這個氣呼呼,那個哇哇大哭,整個班級完全失控。
這已經不只是貓管家的繪本閱讀課了,
而是孩子們的情緒暴走發洩課了。
(待續)
(文中角色與設定均已經過改編與修潤。若有相似冒犯之處,再有勞私訊或來信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