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夢想勒索》:大人的善意,年輕人的絕望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作者:高部大問
譯者:葉廷昭
年份:2021年
國籍:日本
當今我們的教育鼓勵年輕人追求「夢想」,同時致力於創造「選擇」的自由,讓年輕人可以像填大學志願一樣,為迷茫的人生藍圖制定「遠大」的目標;然而,正是因為這種充滿善意的舉止,反而令「夢想」二字聽來充滿壓迫。這樣弔詭的現象,在作者高部大問的這本《夢想勒索》被尖銳地提點出來。
本書非常有趣,作者開頭就直接轉達時下高中生的想法──拜託大人們不要再鼓勵年輕人追夢。這個想法聽起來非常刺耳,好似這些高中生不想努力,但有趣的是,作者彷彿預料到大人們的責難,開始逐點擊破大人們自圓其說的善意,接著提出一個有點反直覺的觀念,也就是「沒有夢想也能生存下去」。
說到這裡,本書非常強調「大人」與「年輕人」的對立,雖然作者沒有明確指涉年齡之類的條件,但我認為作者想強調的差異,就在於「是否有受到夢想感召」。
不過,「是否有受到夢想感召」不等於「是否實現夢想」,因為有非常多的大人其實沒有實現夢想,但仍然鼓勵年輕人追求夢想。於是,一個疑問浮現──「為什麼沒有實現夢想的大人,依然鼓勵年輕人追夢呢?」
作者提出了兩個我認為很有趣的看法:
第一,最愛鼓勵追夢的職業──老師,本身就是成功實踐「夢想」的人。
由於成為一名「合格教師」,需要從大學時期就開始培訓,並且經歷實習、考取教師證照、應聘學校等關卡,因此會成為老師的人,很多是從小就立定志向,並且築夢踏實的人。然而,當老師們相信夢想的力量,甚至歌頌夢想的偉大時,對於還在探索自我的學生來說,很可能就會變成一種壓迫。
第二,發展職涯教育的內在動力,被教育體制包裝成「夢想」。
由於政府把人生規劃的重責大任交付給學校,讓學校老師必須幫助學生找到未來的方向,而找到未來方向的最簡單方式,就是讓學生選擇未來期望的工作。可是,又因為老師不忍用成績限制學生,因此老師改用「夢想」引導學生,讓學生可以直接面向自我。但同樣地,當學生對自我缺乏認識之際,這種善意同樣可能令人窒息。
綜觀以上就會發現,「老師」這一類大人,其實是最善於用「夢想」壓迫年輕人的存在,但這些老師之所以要如此,是因為政府把人生規劃的責任轉嫁給老師,讓老師只能拿出自己相信的價值,用這樣的價值嘗試幫助年輕人。
於是在經歷這些循環之後,有些年輕人相信了夢想,而且成功實踐夢想,成為相信夢想的大人;有些年輕人相信了夢想,卻變成沒有辦法實踐夢想的大人,所以他們怪罪自己、家庭、社會、現實、機運等因素,然後繼續鼓吹夢想的價值;最後還有些年輕人,因為相信了夢想,但自始至終都找不到夢想,變成永遠被這個價值所束縛的大人,沮喪地過生活。
這種因為善意而導致的悲劇輪迴,正是作者亟欲點出的弊端。
因此,當年輕人還是找不到夢想,或甚至已經成為大人,卻還沒辦法找到夢想的時候,作者鼓勵大家先專注在自己熱衷的事物,相信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其意義,便不必執著去追尋夢想,更何況「沒有夢想也能生存下去」。
至於愛鼓勵追夢的「大人」,作者則勸誡他們,別再盲目地鼓勵年輕人追夢,也別再主動提供建議或機會,讓年輕人產生選擇焦慮,只要做好自己的事、過好自己的生活,年輕人就會看著大人的生活方式,進而思考人生、找到方向。
後話:
讀完本書,我不免會覺得作者某些觀點有些激進,但一想到十八歲的我,我又忍不住想支持作者為年輕人發聲的決心。我相信「夢想勒索」確實存在,它的存在因應不同人的生命際遇,可能很顯性,也可能很隱性,但問題就在於,當「夢想」被社會塑造成構築自我認同的重要條件時,就有戕害身心的弊端。
但願日後我不會急著鼓勵年輕人追夢,而是先用心過好自己的人生。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拍手或按愛心,支持我繼續分享更多好作品,謝謝!
avatar-img
109會員
363內容數
主要更新極短篇小說欄位,但不定期更新個人影評、電視電影編劇寫作技巧、提案技巧、其他電影知識......希望有需要的人可以參考、分享或收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觀影囈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若論經典臺灣鬼魂形象,「女鬼」絕對是最具代表性的存在,像是林投姐、椅仔姑、女鬼橋等,都是耳熟能詳的臺灣女鬼傳說。這本《臺灣女鬼:民俗學裡的女鬼意象》以臺灣歷史背景、性別權力、場景意象等層面,簡明分析女鬼的形象內涵,頗具文化價值,也很適合喜歡恐怖題材者閱讀,理解鬼魂存在的意義。
身為i世代第一年出生的我,完全理解本書談論的務實、謹慎、恐懼等心理狀態,也對未來歷史如何解釋這一代人的行為,充滿好奇與不安。但我也試著相信作者所言,只要繼續練習以論點闡述立場,並且學習查證消息、懂得與不同世代的人相處,i世代依然能夠為世界帶來進步的價值觀點,並且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理想生活。
若論經典臺灣鬼魂形象,「女鬼」絕對是最具代表性的存在,像是林投姐、椅仔姑、女鬼橋等,都是耳熟能詳的臺灣女鬼傳說。這本《臺灣女鬼:民俗學裡的女鬼意象》以臺灣歷史背景、性別權力、場景意象等層面,簡明分析女鬼的形象內涵,頗具文化價值,也很適合喜歡恐怖題材者閱讀,理解鬼魂存在的意義。
身為i世代第一年出生的我,完全理解本書談論的務實、謹慎、恐懼等心理狀態,也對未來歷史如何解釋這一代人的行為,充滿好奇與不安。但我也試著相信作者所言,只要繼續練習以論點闡述立場,並且學習查證消息、懂得與不同世代的人相處,i世代依然能夠為世界帶來進步的價值觀點,並且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理想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隱性潛能》提到一個重要實驗,顯示優秀的幼兒園老師對學生未來收益的影響:經驗豐富的教師能使學生在成年後的年收入增加達一千多美元,且在一個20人的班級中,優質教師可為此班級學生累積32萬美元的額外終生收入。這本書提醒了教師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角色,並鼓勵老師們積極思考其對學生的影響,值得教育界深入研究。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外在獎勵雖然有幫助,但過於頻繁則有可能削弱內在動機。因此,在考慮使用外在獎勵的時候,需要問問自己:我們追求的是眼前的表現,還是長遠的熱情和興趣?鼓勵某種行為時,應尋找激發內在動機的方法,而不僅僅依賴外在獎勵。
上午出門,在經過社區中庭時,看見一個媽媽牽著小女孩,她們倆抬頭看著天空,媽媽指著遙遠的天際劃過的一架飛機,告訴小女孩以後要帶她坐飛機,到處旅行看美麗的風景,小女孩則是開心地大喊著:「我以後要當機長,開飛機帶媽媽去旅行。」
我們若能像孩童般看待生命的態度,不要對自己的生命設限,那麼夢想,絕不會僅止於夢想而已。
Thumbnail
經營頻道這麼久,最常遇到小貓們問: 我到底要怎麼找到我的目標 要畢業了,對於未來還一片茫然怎麼辦? 畢業季就在轉角倒數了!比起其他youtuber爭相恭喜學生族群失業,我更想告訴你們,畢業之後,該怎麼找到自己人生的下一站。
Thumbnail
還記得小時候對著父母大聲說出的夢想嗎?還記得那晚面對自己的興趣與課業的抉擇嗎?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改變了主意?又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持著他們尋找自己喜歡和適合的工作? 透過實際上街訪問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們,暸解他們選擇背後的原因,也領悟到如何面對轉變的調適以及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
Thumbnail
「你們真的都是很好的孩子,但這不是讚美喔。」 面對童年逆境生存的方法,有時不適用於長大之後的環境,讓人背離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標,有時甚至讓人誤以為「我想要的就是這個」,卻無法看見內心真正的渴望。
Thumbnail
「為什麼你長大想當室內設計師?」 「因為我想幫助別人實現家的夢想!」 這是「DreamMore 追夢計畫」中,Mentor 與 Mentee 的其中一段對話。DreamMore 追夢計畫的宗旨是建立完善的一對一學習輔導 & 生涯探索,為經濟或地緣不利的學生,提供課業輔導與職涯規劃之協助。
Thumbnail
《隱性潛能》提到一個重要實驗,顯示優秀的幼兒園老師對學生未來收益的影響:經驗豐富的教師能使學生在成年後的年收入增加達一千多美元,且在一個20人的班級中,優質教師可為此班級學生累積32萬美元的額外終生收入。這本書提醒了教師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角色,並鼓勵老師們積極思考其對學生的影響,值得教育界深入研究。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外在獎勵雖然有幫助,但過於頻繁則有可能削弱內在動機。因此,在考慮使用外在獎勵的時候,需要問問自己:我們追求的是眼前的表現,還是長遠的熱情和興趣?鼓勵某種行為時,應尋找激發內在動機的方法,而不僅僅依賴外在獎勵。
上午出門,在經過社區中庭時,看見一個媽媽牽著小女孩,她們倆抬頭看著天空,媽媽指著遙遠的天際劃過的一架飛機,告訴小女孩以後要帶她坐飛機,到處旅行看美麗的風景,小女孩則是開心地大喊著:「我以後要當機長,開飛機帶媽媽去旅行。」
我們若能像孩童般看待生命的態度,不要對自己的生命設限,那麼夢想,絕不會僅止於夢想而已。
Thumbnail
經營頻道這麼久,最常遇到小貓們問: 我到底要怎麼找到我的目標 要畢業了,對於未來還一片茫然怎麼辦? 畢業季就在轉角倒數了!比起其他youtuber爭相恭喜學生族群失業,我更想告訴你們,畢業之後,該怎麼找到自己人生的下一站。
Thumbnail
還記得小時候對著父母大聲說出的夢想嗎?還記得那晚面對自己的興趣與課業的抉擇嗎?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改變了主意?又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持著他們尋找自己喜歡和適合的工作? 透過實際上街訪問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們,暸解他們選擇背後的原因,也領悟到如何面對轉變的調適以及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
Thumbnail
「你們真的都是很好的孩子,但這不是讚美喔。」 面對童年逆境生存的方法,有時不適用於長大之後的環境,讓人背離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標,有時甚至讓人誤以為「我想要的就是這個」,卻無法看見內心真正的渴望。
Thumbnail
「為什麼你長大想當室內設計師?」 「因為我想幫助別人實現家的夢想!」 這是「DreamMore 追夢計畫」中,Mentor 與 Mentee 的其中一段對話。DreamMore 追夢計畫的宗旨是建立完善的一對一學習輔導 & 生涯探索,為經濟或地緣不利的學生,提供課業輔導與職涯規劃之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