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自己說-2 (書)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近期開始看書

後來發覺讀序蠻有趣的,可以理解作者的想法跟書本的起源。
偶爾還是很想念自己國小沒什麼在上課,沉浸在亞森羅蘋全集、世界名著跟恐怖小說的世界裡,就像最近《老人與海》改版出新,認真按了加入購物車,但又想,看了這本書對目前人生有什麼幫助的現實考量

結論,近期開始看書,或者說躲進書裡,寫下來也加點素材。

【已讀】
  1.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Lori Gottlieb
    一年多前看的書,只記得當時又哭又笑的看完作者的經歷,然後紀錄了一些喜歡的比喻
    (1) The only way out is through. 唯一的出路是走過
    (2) 於是,我們終於啟程,這次沒有離開,一直到學會開自己的車,找自己的路,注意路況,安全駕駛。
    (3) 人脆弱的時候像生蛋,一掉就破,濺得滿地都是;有了韌性之後則像熟蛋,掉到地上也許還是會受損,但不至於完全破碎,也不會灑得滿地。這麼多年下來,面對時已從生蛋變成熟蛋,只是心裡那顆生蛋還是三不五時冒出來。
  2. 身體不說謊:再揭幸福童年的祕密-Alice Miller
    我不想當你們希望的那個我,而我還沒有勇氣去做我希望的自己-
    我希望在你們身邊可以感到很自由-
  3. 幸福童年的真正祕密:愛麗絲.米勒的悲劇-Martin Miller
    意外的,以為看完這本書會對上一本書的思考有多一點翻轉,但好像比較被猶太經歷拉走。但是還是很佩服作者挖掘過去經歷的毅力,以及反駁的勇氣。
  4.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Robert de Board
    當開始後,一直很好奇關於結束的判定或是樣子,但這本書沒有一個好的回答,倒是喜歡書裡的一個比喻:
    「想像在一個小星球上只有三個人,你和另外兩個人。那兩個人比你高一倍以上,你完全仰賴他們,不只是食物,還有情感上的需求。他們通常對你不錯,你也以愛來回應。但有時候他們會生你的氣,讓你感到害怕、不快樂。他們是那樣的高大、有力,所以你感到無助。」「你無法逃離,因此只能忍受,學習以最好的方式因應」
    當時是那樣的,但是現在可以有點不一樣
  5. 生命的禮物-Irvin D. Yalom
    在啟點文化podcast上聽到這本書,很幸運的直接在附近的書店買到,然後我得到了關於結束的指引——備忘錄第61則〈治療好比生活的彩排〉——原來如此
    另外印象最深刻的是提到Karen Horney的文字
    「人的內心藏有自我實現的傾向。只要移除障礙,每個人都能發展為成熟而完全實現自我的成人,就好比小小的橡實終將長成高大的橡樹一樣。」
    :我覺得我在路上
    :至少你有看到障礙,有些人沒有看到就絆倒了
    :! That's right !
  6. 日漸親近-Irvin D. Yalom
    生命的禮物裡提到的書,太好奇了所以買來看。
    好像跟著他們走完了整個療程,當自己知道這是一本完全出版的書,就會意識到這個治療有一個好的結局,但是當裡面的內容開始循環在同一個議題打轉或是停留,就會需要深吸一口氣,沉悶的無進展,像齒輪一樣卡住,但就是要那樣吧,即使會卡住,還是要打起精神找另一條出路。
    很多時候覺得自己很難表達,所以看這本書也同時參考回答跟想法
  7. 一日浮生:十個探問生命意義的故事-Irvin D. Yalom
    btw, 這本書封好美
    很多時候還是會忍不住問自己意義,這一切有什麼意義,但意義不會自己跑出來,總要先走了,走在路上了,才有機會出現。
    四個終極關懷:孤獨、無意義、死亡、自由
    「我們全都是一日浮生;記人者與被記者都是,全都只是暫時的——記憶與被憶亦然。等時候到了,你將忘記一切;等時候到了,所有的人也都將忘記你。總要時時記得,不多久,你將一無所是,你將不知所終」——《沉思錄》
    認真考慮要看沉思錄,但我再考慮200次,不對,500次
  8. 診療椅上的謊言-Irvin D. Yalom
    這大概是自己10年內的第一本小說,人物很多,又有一些素材是前面幾本書有看到的,混在這本書裡面讓我有點頭腦打結,總要中場休息一下,再次掉進書裡面。總之這本書蠻好看的,只是角色不同,比較多是當故事書了。

【待讀清單】
  1. 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回憶錄-Irvin D. Yalom
  2. 梵谷兄弟-Deborah Heiligman
  3. 高敏感是種天賦-Ilse Sand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41內容數
    用我的方式理解畫。Btw, 關於畫畫我只會塗顏色和火柴人, 所以沒有期待沒有傷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許多人忘記了珍惜自己的內心聲音。艾爾文的書籍《陪自己走走》提醒我們,人生不必因一時的挫折而氣餒,應該專注於自己想要的未來,而不應被他人的生活所羨慕。我們的每一步都算數,不論過去的遭遇,我們仍有機會重建自我。讓我們學會用心打理自己的生活,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Pooh分享了她最近閱讀的書籍《對自己也當個好人》。這本書以輕鬆的語調探討了孤獨、自我接納和追求真實自我的重要性。作者通過自身經歷,分析了與他人分享脆弱的感受,並強調在生活的每個階段都應學會接受失敗和孤獨,進而成長。Pooh的感想也鼓勵讀者勇敢嘗試新事物,讓人生更加充實。
    Thumbnail
    當我覺得沮喪、被卡住時,我就會拿起這本書,翻起其中章節,充電、提醒自己。 看著那些問題問自己:接下來,我該怎麼做? 這些答案都與外界無關,而是誠實的面對自己。
    Thumbnail
    「不要把任何人的話視為真理,因為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 這本書是前陣子邂逅今年最愛之「成為自由人」,同一位作者李惠貞老師去年的著作。作者會想要寫這本書,是因為覺得社會上太多普遍的想法,並非事實而是出於恐懼,藉此想要和年輕的孩子們說說話。
    Thumbnail
    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就被它的書名吸引。也因為過去一兩年來我都在持續學習與擔任生命教練(Life Coach)的工作,因此讓我格外的感興趣。 作者Lori Cottlieb是一位心理治療師。這一本書是她經歷了重大感情挫折之後自己尋找其他的心理治療師的過程,以及他身
    Thumbnail
    《自療書》作者 / 楊依靜。ISBN 9786269583256。 這是一本像金句集的書。 ●榮格說 「每個人都有兩次生命 第一次是活給別人看 第二次是活給自己看 四十歲是轉捩點」 (p.150) ●你的前半輩子也許活在別人的眼光裡,你的後半輩子要還給自己,追尋自己想要的人生。(p
    Thumbnail
    鮮少看名人傳記的我,因為要更了解心理學家們借了歐文亞隆的《成為我自己》 原先從醫的歐文,後來因為對心理學有興趣,轉而走諮商,也寫了不少團體治療的工具書 寫著寫著,他發現他自己對小說很有興趣 於是轉了一個大彎,改為寫小說 我喜歡他最後給自己的註記 人生走這一遭,很喜歡,可以再來一次
    Thumbnail
    每天我放鬆的方式,除了看迷因外,大概最愛的就是關乎心理學、哲學的書籍、文章、學術等(好像還滿變態的,怎麼會有人放鬆方式是看這些),這幾年也逐漸從中算是找到了自我的屬性、人生的信念,及適合執行的方式,通常我看完一個理論或方向,會從生活中開始實踐,畢竟要找出自己適宜的方式,要能夠長久且穩定。
    Thumbnail
    看完了這本書,讓我最有感覺的其實應該是「放下」,把空間留給奇蹟發生,鬆開手,接受所有的不確定性,享受當下。接下來將會分為四大部分跟大家分享: (一)自處、冥想與活在當下 (二)接受原始的樣貌(自己與他人) (三)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 (四)學會放下 為奇蹟留下空間 這篇先跟大家介紹第一部
    Thumbnail
    2023年的10月透過朋友的推薦和網路資訊,於是打開了這本我觀望已久的哲學心理書。初品此書當下的心境是對於人際、社會、自我感到無力和絕望,不再相信人與人之間有純粹的信任,也不再相信社會是單純的,更不再相信自己有勇氣和能力可以面對困境,但當我翻開第一個章節,簡單明瞭的一句話:生命中所遇到的困境都和人際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許多人忘記了珍惜自己的內心聲音。艾爾文的書籍《陪自己走走》提醒我們,人生不必因一時的挫折而氣餒,應該專注於自己想要的未來,而不應被他人的生活所羨慕。我們的每一步都算數,不論過去的遭遇,我們仍有機會重建自我。讓我們學會用心打理自己的生活,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Pooh分享了她最近閱讀的書籍《對自己也當個好人》。這本書以輕鬆的語調探討了孤獨、自我接納和追求真實自我的重要性。作者通過自身經歷,分析了與他人分享脆弱的感受,並強調在生活的每個階段都應學會接受失敗和孤獨,進而成長。Pooh的感想也鼓勵讀者勇敢嘗試新事物,讓人生更加充實。
    Thumbnail
    當我覺得沮喪、被卡住時,我就會拿起這本書,翻起其中章節,充電、提醒自己。 看著那些問題問自己:接下來,我該怎麼做? 這些答案都與外界無關,而是誠實的面對自己。
    Thumbnail
    「不要把任何人的話視為真理,因為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 這本書是前陣子邂逅今年最愛之「成為自由人」,同一位作者李惠貞老師去年的著作。作者會想要寫這本書,是因為覺得社會上太多普遍的想法,並非事實而是出於恐懼,藉此想要和年輕的孩子們說說話。
    Thumbnail
    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就被它的書名吸引。也因為過去一兩年來我都在持續學習與擔任生命教練(Life Coach)的工作,因此讓我格外的感興趣。 作者Lori Cottlieb是一位心理治療師。這一本書是她經歷了重大感情挫折之後自己尋找其他的心理治療師的過程,以及他身
    Thumbnail
    《自療書》作者 / 楊依靜。ISBN 9786269583256。 這是一本像金句集的書。 ●榮格說 「每個人都有兩次生命 第一次是活給別人看 第二次是活給自己看 四十歲是轉捩點」 (p.150) ●你的前半輩子也許活在別人的眼光裡,你的後半輩子要還給自己,追尋自己想要的人生。(p
    Thumbnail
    鮮少看名人傳記的我,因為要更了解心理學家們借了歐文亞隆的《成為我自己》 原先從醫的歐文,後來因為對心理學有興趣,轉而走諮商,也寫了不少團體治療的工具書 寫著寫著,他發現他自己對小說很有興趣 於是轉了一個大彎,改為寫小說 我喜歡他最後給自己的註記 人生走這一遭,很喜歡,可以再來一次
    Thumbnail
    每天我放鬆的方式,除了看迷因外,大概最愛的就是關乎心理學、哲學的書籍、文章、學術等(好像還滿變態的,怎麼會有人放鬆方式是看這些),這幾年也逐漸從中算是找到了自我的屬性、人生的信念,及適合執行的方式,通常我看完一個理論或方向,會從生活中開始實踐,畢竟要找出自己適宜的方式,要能夠長久且穩定。
    Thumbnail
    看完了這本書,讓我最有感覺的其實應該是「放下」,把空間留給奇蹟發生,鬆開手,接受所有的不確定性,享受當下。接下來將會分為四大部分跟大家分享: (一)自處、冥想與活在當下 (二)接受原始的樣貌(自己與他人) (三)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 (四)學會放下 為奇蹟留下空間 這篇先跟大家介紹第一部
    Thumbnail
    2023年的10月透過朋友的推薦和網路資訊,於是打開了這本我觀望已久的哲學心理書。初品此書當下的心境是對於人際、社會、自我感到無力和絕望,不再相信人與人之間有純粹的信任,也不再相信社會是單純的,更不再相信自己有勇氣和能力可以面對困境,但當我翻開第一個章節,簡單明瞭的一句話:生命中所遇到的困境都和人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