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

更新於 2024/07/1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也許 你該找個人聊聊》


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就被它的書名吸引。也因為過去一兩年來我都在持續學習與擔任生命教練(Life Coach)的工作,因此讓我格外的感興趣。


作者Lori Cottlieb是一位心理治療師。這一本書是她經歷了重大感情挫折之後自己尋找其他的心理治療師的過程,以及他身邊幾個客戶的綜合案例。這些故事看似獨立,卻又相互的串連。因為內容很多、情節複雜,甚至其中很多案例都讓我深思,所以我這一本書破天荒看了兩週才看完。


心理治療師(psychotherapist)與教練(Coach)共通點都是讓心中有困擾的人找到傾訴的對象,然後專注地聆聽,並且表達同理。想想看,在現在這個世界裡,找一個可以專注聽你講話而不打斷、不插嘴的人有多難?對於周遭關愛我們的人,我們總是報喜不報憂,並且把痛苦都獨自吞下;或是認為根本沒有人可以理解我們的想法,所以壓根就不想講。但是,長久下來只會讓自己越來越焦慮,越來越負面。很多時候,就算對親朋好友講了,他們也會熱心的提供一堆解決方案,好像很有道理,但是總是還會覺得少了一些什麼⋯⋯ 因此,心裡治療師與教練的工作就是與他們一起檢視自己的內心。


兩者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心理治療師會與客戶面對他們過去的創傷,並且給予直接的指導與建議,(精神科醫師會使用不同的治療方式來針對性的解決客戶的心理相關疾病)而教練則是面對有煩惱與壓力的一般人,透過他們對於未來的憧憬而讓他們產生對於當下的覺察,近一步找到自己的方向。所以在閱讀這本書時,有很多作者與客戶交談時的描述我都會覺得很熟悉,只不過教練不能對客戶的想法有推斷與評價,但是心理醫師可以做專業的判斷。


書中寫了一共六個個案(包含作者自己在內),他們面對心理治療時,都有不同的期待,不同的想法,與不同的反應。而這本書裡面的客戶幾乎都沒有心理疾病,純粹都是人生遭遇到了重大的挑戰,希望透過心理治療來找到解答。作者也提到:就算是心理治療或是心理諮商,也很難一次就會有效,因此大部分的客戶都會長期與醫師合作。一直到自己有能力獨立(心理上)為止。


其實很多時候,在生活中打擊或是挑戰時,人們根本不需要他人長篇大論的個人經驗分享。事實上,他們僅僅在試圖將自己的故事分享出來的過程中,就會找到答案。在現在的世界中,各大短影音平台、youtube、或是相關的各大媒體,都充斥了滿滿的心靈雞湯,分析問題不但一針見血,實行步驟聽起來也如雷灌頂,但是久了以後會留下深刻印象的根本沒幾個,可以因此而改變現狀的可能性更是低到無以復加。但是在收看這些影片時,會分泌大量的多巴胺,也許是因為他們幫我們說出了我們心裡的話、也許是他們幫我們罵了不敢罵的人、又或是他們給我們的未來畫了一張很香的大餅,以至於現代人都在這種地方找尋生命的價值,漸漸的,缺乏了向內探索的能力⋯⋯


每一個人生命中的課題都有所不同,例如書中作者分享的第一個案例約翰,一天到晚說別人是蠢貨,而且極度缺乏耐性。我馬上聯想到的就是影集FRIENDS中Rechal那個嘴賤的爸爸。但是到了最後才知道,這只是他隱藏自己脆弱的一種手段,藉此才可以把最深處的悲傷掩蓋起來。可是因為這樣,他身邊的親人反而離他越來越遠。這也是我們常常使用的方式:越是囂張的人其實越沒自信、越是孤僻的人其實越渴望關注、而越是搞笑的人有可能越悲觀。而他們基本上都不見得自己有意識到這一點⋯⋯ 而透過一個觀察者,深度地聆聽之後,作為一面鏡子將他們的行為反饋回去,可以有效的促使他們深度的探查自己的內心。


而作者由於感情問題,感受到自己已經出現一些憂鬱症的症狀,也尋找了一位心理治療師。我覺得這一點說明了她非常清楚自身能力以及所能承受的極限,所以當她被大量負面的情緒束縛時,完全束手無策。所有過去她在醫學院學習的都是如何治療別人,但是就是無法治癒自己。當然,她也會偷偷觀察她治療師的治療技巧,切入角度,這也是一種學習。


我認為,這也是東西文化的不同。西方人會承認自己的脆弱,願意面對自己的陰暗面。而傳統的東方思想則是讓我們要展現強大,要能夠獨立的解決自身的問題,盡量不要去麻煩別人,給別人造成困擾。可是即便是如此,作者在決定要替自己尋找一位心理治療師時,還是充滿了不少的糾結,除了面對自己心理的障礙,對於陌生醫師的恐懼,以及想到他人的看法等等⋯⋯ 更何況是一般人。但是明白自己的需求而去請教專業人員的思維,確實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非常的少見,取而代之的是:讓藝人教你怎麼治病;讓網紅教你怎麼運動;讓KOL教你怎麼做人,這一類例子不勝枚舉,背後的原因當然也非常複雜,不過事實上,有專門的需求還是要由專門的人員來提供。


假如你不清楚心理治療師,或是生命教練的工作是什麼,可以閱讀一下這一本書,雖然內容有四百多頁,但是它並不是一本治療的紀錄,而更像是一本探究生命旅程的小說,不旦真情流露,同時引人入勝。在看著個案們一步步接近他們內心答案的過程中,我也因此感覺到被療癒。同時讀者也可以發現:倒底這類型工作的價值在哪裡?工作內容是什麼?自己是不是也需要請一位專業人士聊一下自己心中的那個結,近一步接納自己。我們有多少機會可以回顧自己的過去?認真面對想望的未來?所以,找一個人聊聊吧,不是打屁扯蛋,而是一場高品質的對話,沒有批判,沒有建議,更不會討論其他人!所有的焦點都圍繞在自己身上,討論情緒的由來,重視的價值觀,以及真正的理想,我相信僅僅一個小時,就會感受到對於自己有了更新的認識。


我等你來找我聊一聊!




    avatar-img
    1會員
    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immy Yi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都知道,過度追尋外表的結果就是讓人產生容貌焦慮,很多在自己網路上群媒體上不斷強調美好外型的教練有的時候卻成為會員們感受到壓力的主要來源。所幸,現在有很多教練覺察到這一點,更加地強調訓練與健康的相關聯性。 本來以為狀況會越來越好,結果前一陣子,教練導致會員焦慮的原因又多了一個:那就是身體排列
    《內在原力》今天看完了這一本書,滿有共鳴的,作者艾瑞克提出了改變人生的九種心態,我覺得非常有共鳴,所以這一本書閱讀得速度非常快。而這本書的內容可說是在他之前在TMBA活動演講「從優秀到卓越」的延伸版。在我看完整本書之後,又再到youtube上收看了一次這一段演講,對於內容有更完整的吸收。如果嫌看書的
    今天的新會員是一位女性,目標是要減脂。在她測體脂肪時,我從背後觀察了一下,大概發現了她身體的一些失衡與緊繃的地方。於是一開始訓練,我稍微調整了一下她的呼吸模式,接著關節活動度的動態伸展,然後帶核心訓練動作,連結到臀部肌肉群的啟動,以及一些徒手訓練動作。 其實這些動作對沒有訓練經驗的她來說,並沒有很
    《人們為什麼想要被認可?》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渴望被他人認同,因為這是人類得以發展文化與文明的本能,在《社交天性》一書中有完美的闡釋。希望被人認同並不是一件壞事,從我們小的時候學走路時,父母看到了我們成功的跨出了第一步,會興奮的給出讚美,而小孩子受到了父母的鼓勵之後,有更強烈的動機繼續努力。而
      你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經驗:在經過一間麵包店時,聞到裡面剛烤好麵包的撲鼻香味,一下子就把你帶進小時候,媽媽牽著你的手逛麵包店的回憶呢?或者是在外面用餐時,點了一碗香菇雞湯,目的就是重溫一下家的味道?如果有當過兵的,一定會記得,在野戰行軍時,在如影隨形的小蜜蜂上面一定會買得到的七七乳加巧克力,那
    本來我看這一本書的書名,是有關於提問的,同時對於本書的介紹也是有關於找人聊一聊的重要性,因此讓我對它產生了興趣。但是看了以後才知道,他的原文書名是”Just ask” ,這個”ask”在這一本書中是「請求」的意思。這一本書主要探討的是說我們如何可以請求他人的協助。 現在的網路媒體,大家都無所不用其
    我們都知道,過度追尋外表的結果就是讓人產生容貌焦慮,很多在自己網路上群媒體上不斷強調美好外型的教練有的時候卻成為會員們感受到壓力的主要來源。所幸,現在有很多教練覺察到這一點,更加地強調訓練與健康的相關聯性。 本來以為狀況會越來越好,結果前一陣子,教練導致會員焦慮的原因又多了一個:那就是身體排列
    《內在原力》今天看完了這一本書,滿有共鳴的,作者艾瑞克提出了改變人生的九種心態,我覺得非常有共鳴,所以這一本書閱讀得速度非常快。而這本書的內容可說是在他之前在TMBA活動演講「從優秀到卓越」的延伸版。在我看完整本書之後,又再到youtube上收看了一次這一段演講,對於內容有更完整的吸收。如果嫌看書的
    今天的新會員是一位女性,目標是要減脂。在她測體脂肪時,我從背後觀察了一下,大概發現了她身體的一些失衡與緊繃的地方。於是一開始訓練,我稍微調整了一下她的呼吸模式,接著關節活動度的動態伸展,然後帶核心訓練動作,連結到臀部肌肉群的啟動,以及一些徒手訓練動作。 其實這些動作對沒有訓練經驗的她來說,並沒有很
    《人們為什麼想要被認可?》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渴望被他人認同,因為這是人類得以發展文化與文明的本能,在《社交天性》一書中有完美的闡釋。希望被人認同並不是一件壞事,從我們小的時候學走路時,父母看到了我們成功的跨出了第一步,會興奮的給出讚美,而小孩子受到了父母的鼓勵之後,有更強烈的動機繼續努力。而
      你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經驗:在經過一間麵包店時,聞到裡面剛烤好麵包的撲鼻香味,一下子就把你帶進小時候,媽媽牽著你的手逛麵包店的回憶呢?或者是在外面用餐時,點了一碗香菇雞湯,目的就是重溫一下家的味道?如果有當過兵的,一定會記得,在野戰行軍時,在如影隨形的小蜜蜂上面一定會買得到的七七乳加巧克力,那
    本來我看這一本書的書名,是有關於提問的,同時對於本書的介紹也是有關於找人聊一聊的重要性,因此讓我對它產生了興趣。但是看了以後才知道,他的原文書名是”Just ask” ,這個”ask”在這一本書中是「請求」的意思。這一本書主要探討的是說我們如何可以請求他人的協助。 現在的網路媒體,大家都無所不用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是一本一名在芝加哥職業的心理師,她自己前往諮商、以及她所協助的四名個案所交織而成的故事。 也就是說,這裡面不只有她自己生活遇到問題而前往諮商、還有四名不同個案的人生故事。 我覺得相當精彩好看
    Thumbnail
    憤怒常常是冰山一角,只要看透表層,你會發現還有很多感受浸在水裡:恐懼、無助、嫉妒、寂寞、不安全感等等。
    Thumbnail
    「不論是聽人說故事,或是讓人把故事說完,都需要時間。在你理出真正的脈絡之前,大多數人的故事聽起來都雜亂無章,我的故事也不例外。」也許,傾聽是關係的第一步,種種繁複的行為背後,都關乎著信任。
    Thumbnail
      每年都一樣。放榜前,興高彩烈,對人生充滿無限憧憬與期待;放榜後,闃黑無光,人生像崩塌的樓房,壓死了一條條的希望。   這幾年下來,我知道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夢想要闖,都有自己的理想要追,更有艱困的一關要過,畢竟榜單上的名字,是騙不了人的。   第一現場的教育工作者,除了教書、做人,還得拼湊學生那被
    Thumbnail
    螢幕前的你,正困在面前的巨大牢籠裡嗎?別緊張,這本書的開始,就是這樣的情緒,而可能和你一樣崩潰、懊惱、心煩意亂的,是一位平時工作給人印象應該祥和、平靜的——心理師。 書中作者正面臨人生重大挫折,身為心理師的她,也為自己找了一位心理師,諮商,並且共同面對受困的自我。本書正是以作者和身旁的相關個案為例
    Thumbnail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書籍全名是:「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因此,誠如書名,這本書以小說型態呈現出心理師與他的個案的諮商現場,以及心理師自己成為個案,和他的諮商師談話的歷程。透過每個故事,會發現不是所有的事都能有解方,有的鎖也可能遺失了鑰匙,既然改變不了⋯⋯
    Thumbnail
    不是小說,但層次遞進;不是工具書,但知識點像沙金般,自然地流瀉⋯⋯
    Thumbnail
    諮詢心理師這樣的職業,是相當神秘又神聖的,他們看起來總是專業朝氣,善於掌控氣氛,兼具理性與感性的強大能力,讓受困者解開心防,並且能找出連當事人可能都沒發現的,藏在心深處那把鑰匙,再將鑰匙交托到你手上,帶領你打開自己,走出陰天。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是一本一名在芝加哥職業的心理師,她自己前往諮商、以及她所協助的四名個案所交織而成的故事。 也就是說,這裡面不只有她自己生活遇到問題而前往諮商、還有四名不同個案的人生故事。 我覺得相當精彩好看
    Thumbnail
    憤怒常常是冰山一角,只要看透表層,你會發現還有很多感受浸在水裡:恐懼、無助、嫉妒、寂寞、不安全感等等。
    Thumbnail
    「不論是聽人說故事,或是讓人把故事說完,都需要時間。在你理出真正的脈絡之前,大多數人的故事聽起來都雜亂無章,我的故事也不例外。」也許,傾聽是關係的第一步,種種繁複的行為背後,都關乎著信任。
    Thumbnail
      每年都一樣。放榜前,興高彩烈,對人生充滿無限憧憬與期待;放榜後,闃黑無光,人生像崩塌的樓房,壓死了一條條的希望。   這幾年下來,我知道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夢想要闖,都有自己的理想要追,更有艱困的一關要過,畢竟榜單上的名字,是騙不了人的。   第一現場的教育工作者,除了教書、做人,還得拼湊學生那被
    Thumbnail
    螢幕前的你,正困在面前的巨大牢籠裡嗎?別緊張,這本書的開始,就是這樣的情緒,而可能和你一樣崩潰、懊惱、心煩意亂的,是一位平時工作給人印象應該祥和、平靜的——心理師。 書中作者正面臨人生重大挫折,身為心理師的她,也為自己找了一位心理師,諮商,並且共同面對受困的自我。本書正是以作者和身旁的相關個案為例
    Thumbnail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書籍全名是:「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因此,誠如書名,這本書以小說型態呈現出心理師與他的個案的諮商現場,以及心理師自己成為個案,和他的諮商師談話的歷程。透過每個故事,會發現不是所有的事都能有解方,有的鎖也可能遺失了鑰匙,既然改變不了⋯⋯
    Thumbnail
    不是小說,但層次遞進;不是工具書,但知識點像沙金般,自然地流瀉⋯⋯
    Thumbnail
    諮詢心理師這樣的職業,是相當神秘又神聖的,他們看起來總是專業朝氣,善於掌控氣氛,兼具理性與感性的強大能力,讓受困者解開心防,並且能找出連當事人可能都沒發現的,藏在心深處那把鑰匙,再將鑰匙交托到你手上,帶領你打開自己,走出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