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何「不問馬」?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怎樣的故事

《論語正義·鄉黨》:“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大致的意思是說:孔子退朝,得知馬廄被燒了,只問了一句“有人受傷嗎?”("廄焚。子退朝"到這兒為止,都是記錄者的客觀描述;"曰:「傷人乎?」則是如實的記錄),但記錄者加了一句“不問馬”,言下之意是:一般人應該會再追問一下馬的狀況,可是孔子竟然不問。這兒的不問應該有兩個意思,其一是蓄意的不問,另一則是有所疏忽的沒問。(事實上,如果孔子問了的話,也沒有記錄的必要了,因為那是常人都會有的做法;就因為孔子不問,所以記錄者才認為有必要追記;而對於後人來說,也因”不問馬”,所以才有了討論的必要和價值。)

那孔子為何不問馬呢?

一.朱子的看法

朱子解釋說:“非不愛馬,然恐傷人之意多,故未暇問。蓋貴人賤畜,理當如此。
朱子的意思是:"孔子不是不愛馬,但更關心的是有沒有人因為馬廄被燒了而受傷,所以沒空去問馬的狀況。再者本來就應該是重視人而看輕馬的。"可是朱子的解釋只是朱子個人的判斷和看法,"未暇問":順口問一句,怎會沒空呢?再者,比起畜來或許應該更重視人,可是馬絕不是無足輕重的畜,所以"不問馬”應該不是"重人賤畜"那麼簡單就能帶過的。

二.《四書辨疑》的看法

《四書辨疑》就不同意朱子的說法,因為:只需問”傷馬乎",這個追問加起來只有三個字,那有什麼"未暇問"的“貴人賤畜”部份,重視人當然沒錯,問題是牲畜被火燒灼也會痛常人都應該會有憐憫之心,何況聖人;"理當如此"部份,意思似乎是問了好像就不合理,請問:問了有什麼地方不合理了?不問才不合理,不是嗎?

三.《反身錄》的看法

《反身錄》認為:“傷人乎?不問馬”可能是因為倉促之間,急著想知道人有沒有受傷,因此忘了問馬吧?該書認為常人都會問了,何況是仁民愛物的聖人。(所以他同意朱子的說法:"未暇問");但卻希望大家不要拘泥於朱子”重人賤畜”的說法,因為此說法未必正確,主要的理由同《四書辨疑》。

四.上述看法總結

朱子認為"不問馬”乃因”未暇問"且應"重人賤畜"。《反身錄》同意其"未暇問",理由是在倉促之間忘了;但不同意孔子是因”重人賤畜”的關係;《四書辨疑》則不同意朱子上述的兩個理由。好,那麼問題又回到了原點,孔子為何”不問馬”?
==================================

孔子為何不問馬(之二)

一.斷句不對

此說法是從斷句上來理解這句話,認為”傷人乎?不問馬”的斷句是不對的,應該是:"傷人乎?否,問馬。"也就是說:孔子問有沒有人受傷?得到沒有的回答後,接著問馬的狀況。前面提過:接著問馬是人之常情,如此斷句後,與常人無異,何必多此一舉的追記?因此,此說法似說不通。

二.廄是孔家的

另一種說法是清人考證的,他們探討"廄焚"的”廄"到底指謂的是誰的廄?如果:此馬廄為孔子自家的,孔子是魯國的大夫,因此官配有馬。夫子坐著馬車去上朝,家裡的馬廄沒馬,馬就在自己身旁,因此當然不會問馬了。可是,記錄者應該是孔子的學生,他不知道這種狀況嗎?那他加上"不問馬”三個字做什麼?所以此種說法有待商榷

三.廄是國家的

再一種說法是:馬廄是國家的。請看原文:“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如果馬廄是國家的,那麼這兒的解釋應該是:孔子上朝時得知國家的馬廄大火,退朝後,特別問道:有沒有人受傷?因為他當時的職位是司寇,依據〈周禮·秋官·司民〉:“司寇,司傷人者也。”知道有沒有人受傷?是他的職責所在,所以他才會問(也應該問):「傷人乎?」"不問馬”則因負責國馬的有圉人、皂人、趣馬、馭馬、僕夫、校人等等擔負與馬有關而不同職務的人,孔子如果問了將有越權之嫌。所以他才會不問(是蓄意的不問,而非疏忽的不問)。

看法—代結語

《論語·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意思是說:不在那個職位,就不要考慮—遑論干預—那個職位的事了。而此事例中的”不問馬”,正是這句話的註解和範例,也是記錄者加上此句的原由。
此公案到此結束,你認為呢?

附註:

取材並改寫自:中文百科知識;關鍵字”不問馬”。網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解身體的痛,療心裡的傷 前言 《當下的釋放》作者劉素珍女士,在書中提到自己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曾面臨過一連串的人生衝擊:包括:最親近的父母和姐姐竟然在三個月內相繼過世;再加上,她當時身體不適去做檢查,結果是她的細胞「非常異常」—意思是如果確定惡性的話,生命可能剩不到一個月。回家後她放聲大哭,哭著哭著
人之所以痛苦,乃因大腦不受控制 前言 《當下的力量》一書的作者托勒曾描述他自己得道的過程,二十九歲的某晩深覺痛苦不堪,幾乎無法忍受,正當此時,突然察覺到好像有兩個我,一個是痛苦不堪的我,一個是察覺到自己正處於痛苦之中的我…,而當他察覺到自己在痛苦時,好像就忘了自己的痛苦…。 之後他提出:人之所以痛苦
一人改變了120個孩子的命運,自己和全家人的命運也因這些孩子被改變了 前言 抖音上竟然出現柏劍的訊息,內容是:他為了到醫院去陪產,只能把收養的數十個孩子暫時送到寄宿學校,結果,孩子們雖然表面上更加努力的做出良好表現,但內心卻惶惶然,充滿了不安,整天提心吊膽的等待著他們的老爸—柏劍—的歸來,因為他們
前言 學生時代讀過一則故事,印象深刻。記得的劇情是:高僧沒有任何身外物,唯獨寶愛一個甕,有天甕失手落地,高僧竟然望都沒望一眼,施然而去。別人問他原因,他的回答是:「甕已破,視之何益。」 之所以記得,乃因當時覺得其修行異於常人的,高! 想起這個故事後,試著用「甕已破,視之何益。」上網蒐尋,沒想到竟然真
前言 <盆栽故事>有點意思,因此看完且寫完後,想看看還有沒有什麼比較有意思的故事,於是上網用"故事”來查找,結果出來了一個所謂的”故事結構”,點進去一看,原來故事是有結構的(我之前曾描述過類似的主題,但已是好久前了),那,能否找個什麼然後套用這個結構看看是否吻合呢?
故事 看過一個故事,印象深刻,故事是這麼說的: 老禪師最喜愛的盆栽,竟然被負責打掃的小徒弟給摔壞了,小徒弟一時嚇壞了也楞住了。旁邊的師兄之一有點幸災樂禍的說:「喔喝,這下看你怎麼辦?師父一定會很生氣的,一定會把你趕出寺院的!」小徒弟把摔壞的盆栽整理好之後,提心吊膽的去報告老禪師,並準備接受處罰。老禪
解身體的痛,療心裡的傷 前言 《當下的釋放》作者劉素珍女士,在書中提到自己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曾面臨過一連串的人生衝擊:包括:最親近的父母和姐姐竟然在三個月內相繼過世;再加上,她當時身體不適去做檢查,結果是她的細胞「非常異常」—意思是如果確定惡性的話,生命可能剩不到一個月。回家後她放聲大哭,哭著哭著
人之所以痛苦,乃因大腦不受控制 前言 《當下的力量》一書的作者托勒曾描述他自己得道的過程,二十九歲的某晩深覺痛苦不堪,幾乎無法忍受,正當此時,突然察覺到好像有兩個我,一個是痛苦不堪的我,一個是察覺到自己正處於痛苦之中的我…,而當他察覺到自己在痛苦時,好像就忘了自己的痛苦…。 之後他提出:人之所以痛苦
一人改變了120個孩子的命運,自己和全家人的命運也因這些孩子被改變了 前言 抖音上竟然出現柏劍的訊息,內容是:他為了到醫院去陪產,只能把收養的數十個孩子暫時送到寄宿學校,結果,孩子們雖然表面上更加努力的做出良好表現,但內心卻惶惶然,充滿了不安,整天提心吊膽的等待著他們的老爸—柏劍—的歸來,因為他們
前言 學生時代讀過一則故事,印象深刻。記得的劇情是:高僧沒有任何身外物,唯獨寶愛一個甕,有天甕失手落地,高僧竟然望都沒望一眼,施然而去。別人問他原因,他的回答是:「甕已破,視之何益。」 之所以記得,乃因當時覺得其修行異於常人的,高! 想起這個故事後,試著用「甕已破,視之何益。」上網蒐尋,沒想到竟然真
前言 <盆栽故事>有點意思,因此看完且寫完後,想看看還有沒有什麼比較有意思的故事,於是上網用"故事”來查找,結果出來了一個所謂的”故事結構”,點進去一看,原來故事是有結構的(我之前曾描述過類似的主題,但已是好久前了),那,能否找個什麼然後套用這個結構看看是否吻合呢?
故事 看過一個故事,印象深刻,故事是這麼說的: 老禪師最喜愛的盆栽,竟然被負責打掃的小徒弟給摔壞了,小徒弟一時嚇壞了也楞住了。旁邊的師兄之一有點幸災樂禍的說:「喔喝,這下看你怎麼辦?師父一定會很生氣的,一定會把你趕出寺院的!」小徒弟把摔壞的盆栽整理好之後,提心吊膽的去報告老禪師,並準備接受處罰。老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雍也第六)。  矢,發誓。厭,憎惡。孔子去見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子路很不高興,大概事後當面指責了孔子。孔子則發誓否認子路的指責,否則讓老天爺譴責我。   這個記述很蹊蹺,語焉不詳。具體是啥情況,後人就只
「說話」是一種能力、一項智慧、更是一門心靈藝術——護念自心、並護念他心,則喜、怒、哀、樂的表現和文詞語彙的傳遞,處處都能利人益己! 三、「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聖經舊約‧傳道書第一章)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歡的駿馬,平常是在宮中飼養。一天這匹駿馬突然無緣無故死了,唐太宗非常生氣,要處死那位養
「說話」是一種能力、一項智慧、更是一門心靈藝術——護念自心、並護念他心,則喜、怒、哀、樂的表現和文詞語彙的傳遞,處處都能利人益己! 二、用愛心說誠實話——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春秋時代,齊景公喜愛的一匹馬突然死了。景公大怒,下令肢解養馬的馬夫。當齊景公盛怒之時,宰相晏子在旁也不便直接攔阻—
Thumbnail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第六)。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特別好學,他不遷怒於人,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可惜不幸很年輕就死了。現在沒有了
Thumbnail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長第五)。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Thumbnail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為政第二)。 孔子說,『不是自己的祖先而去祭祀,就是諂媚;見到該做的事而不做,就是沒有勇氣』。   按照舊時禮法,都是祭祀自己的祖先或自己國家信奉的神祇。祭祀他人的祖先或其它國家的神祇,就是違禮。但到了孔子所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雍也第六)。  矢,發誓。厭,憎惡。孔子去見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子路很不高興,大概事後當面指責了孔子。孔子則發誓否認子路的指責,否則讓老天爺譴責我。   這個記述很蹊蹺,語焉不詳。具體是啥情況,後人就只
「說話」是一種能力、一項智慧、更是一門心靈藝術——護念自心、並護念他心,則喜、怒、哀、樂的表現和文詞語彙的傳遞,處處都能利人益己! 三、「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聖經舊約‧傳道書第一章)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歡的駿馬,平常是在宮中飼養。一天這匹駿馬突然無緣無故死了,唐太宗非常生氣,要處死那位養
「說話」是一種能力、一項智慧、更是一門心靈藝術——護念自心、並護念他心,則喜、怒、哀、樂的表現和文詞語彙的傳遞,處處都能利人益己! 二、用愛心說誠實話——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春秋時代,齊景公喜愛的一匹馬突然死了。景公大怒,下令肢解養馬的馬夫。當齊景公盛怒之時,宰相晏子在旁也不便直接攔阻—
Thumbnail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第六)。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特別好學,他不遷怒於人,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可惜不幸很年輕就死了。現在沒有了
Thumbnail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長第五)。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Thumbnail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為政第二)。 孔子說,『不是自己的祖先而去祭祀,就是諂媚;見到該做的事而不做,就是沒有勇氣』。   按照舊時禮法,都是祭祀自己的祖先或自己國家信奉的神祇。祭祀他人的祖先或其它國家的神祇,就是違禮。但到了孔子所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