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情緒來了,怎麼辦?試試《當下的釋放》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解身體的痛,療心裡的傷

前言

當下的釋放》作者劉素珍女士,在書中提到自己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曾面臨過一連串的人生衝擊:包括:最親近的父母和姐姐竟然在三個月內相繼過世;再加上,她當時身體不適去做檢查,結果是她的細胞「非常異常」—意思是如果確定惡性的話,生命可能剩不到一個月。回家後她放聲大哭,哭著哭著,想到:兒子怎麼辦?想到:錢怎麼辦?想到:男友怎麼辦?各種念頭不斷湧現,然後呢,邊想邊哭,邊想邊哭,大哭小哭連續不斷,不知哭了多久,突然間她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自己都快死了,為什麼想的卻是別人?」她驚覺到她好像沒有為自己活過…於是又開始大哭。內在的許多想法蜂擁而出,她就這樣讓思緒奔流,經過整整六天五夜的痛哭和挖掘,她整個人脫胎換骨,對所有事情的看法都改觀了。她終於真正地活著,因為它能與自己「同在」了。(「同在」的意思是正視目前的工作或行為,而不陷入過去與未來的想法中。也就是所謂的「活在當下」。)

關於釋放

釋放的方法是女士在無意發現的,有次,她想要鬆開腿部疼痛的點,但用氣功手法(她本身的氣功造詣很高)怎麼做都沒用,此時她突然說出「釋放這個疼痛的能量。」說完突然莫名大哭,腦中浮現幼時被打畫面,沒多久,痛消失了,因此發現了釋放。(見該書前言)
中醫有句關於"氣結"的說法,叫做「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意思是會痛大概都表明該處有氣結,必須要把它疏通。原來僅用來表示身體有痛處時,可是透過女士的釋放,竟然可看出身體的痛,可能源於心理的傷…我知道此說尚不可解,但無妨先存疑,只是心中先存有此概念。

遇到負面情緒時

當負面情緒—不管是憤怒、悲傷、痛苦等等—出現時,我們都會想著要擺脫它,或者想要逃避它,或者想要壓制它,或者想要隱藏它,可是一般來說,這些方法都沒有什麼效用,原因很簡單,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源於你的念頭,所有上述方法都只是用一組念頭來對抗另一組念頭而已,念頭和念頭相互對抗、衝撞,沒完沒了,不愉快不可能因而消失(請停下來想想,是否如此?)。
舉個例子可能更清楚,上司把不是你的過錯怪罪到你身上,甚至還當眾辱罵你,你整個火氣都上來了,你想當面翻臉又不敢…,事後愈想愈氣,想到了剛來時同事如何欺壓,主管又如何苛求;想到了自己如何認真負責,又如何忍氣吞聲,想到了如果升職要如何報復那些同事,又要如何譏諷那個不夠格的主管…又想著是否明天想辦法抗爭?又想著要不要裝做沒事?…想著不要再去想了;再想著就當做被狗咬到好了…大人有大量,姑且隱忍一下…,請問:不愉快的感覺會因上述想法而消失嗎?

消除不愉快只能是自己

負面情緒長年存在,令人不勝其煩,因此你想要求神問卜,想要知道前世今生,想要透過諮商輔導等等,來消除出現的不愉快,但這些做法依然成效不大,原因很簡單,上述方式或許可以協助或支持你,但"解鈴還需繫鈴人",你或許沒注意到:你的不愉快源於你的念頭,經過別人提醒你才讓你注意到這個節點,別人也可以協助你或設法支持你去處理,但真正能處理的還是你自己—你的念頭別人如何能消止?能消止你的念頭只有你自己,也只能是你自己,不是嗎?

覺察很重要

負面情緒出現時,托勒認為"覺察"很重要,留佩萱認為應該"感受"和"面對”,然而,這些都是相對被動的,並沒有去處理,而是靜默的讓情緒因為被"覺察"到,而自然且自動的消失(情緒被覺察到就有了出口了)。而劉素珍則是更進一步的去"釋放”它(要注意的是:"釋放"的前提仍然是"覺察”。你不是陷在情緒中,而是脫離了情緒,與情緒有了距離,你站在旁邊「冷眼旁觀」。)
當下的釋放》一書的副標題是「解身體的痛,療心裡的傷」,意思是它可把糾結在身體的痛點,以及堆疊在心裡的苦惱都釋放開來,讓當事者重新得到健康和自由。

消解情緒的做法

那要怎麼釋放呢?首先靜下心來,讓那個傷、那個痛如實呈現;承認並接受那個傷、那個痛;(不要有任何的念頭,不要想去解釋、批判、否定…);然後,開始釋放。釋放時只要說出想要釋放的情緒或傷痛就可以。例如「釋放頭痛的能量」、「釋放挫敗感的能量」…,接著只需靜靜的等待,能量自然出現,不要對「它是什麼」存有任何的預設,也許它是曾經發生過的、意想不到的、已經遺忘的…,
也許你會問:有用或有效嗎?事實上,這樣問就已經對之存疑了,不相信它,有效也有可能被解釋成無效,你說是嗎?所以放開心胸,試試看吧!不必花錢,花一點時間和精力,或許就減輕甚至消除了你的傷痛了,有何損失?
電視偶然看到另個做法,寫下來。你有沒有發現:在寫時,你就無法陷溺在精緖或傷痛中,而必須與之有段距離。而寫下來還可以是用不同的角色,例如寫的人是第一人稱,描寫的人對象是"我";或者第二人稱,描寫的對象是"你";甚至是第三人稱,描寫的對象是”他"。不同人稱,看法和角度會有不同,但也都與情緖或傷痛拉開了距離。
用寫的可以,當然,用說的,畫的,演的,唱的也應該都可以才對。

結語

負面情緒常有,如何處理也可以找到諸多的方法,但知道這些都沒有什麼用,除非你真的用在實務上…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之所以痛苦,乃因大腦不受控制 前言 《當下的力量》一書的作者托勒曾描述他自己得道的過程,二十九歲的某晩深覺痛苦不堪,幾乎無法忍受,正當此時,突然察覺到好像有兩個我,一個是痛苦不堪的我,一個是察覺到自己正處於痛苦之中的我…,而當他察覺到自己在痛苦時,好像就忘了自己的痛苦…。 之後他提出:人之所以痛苦
一人改變了120個孩子的命運,自己和全家人的命運也因這些孩子被改變了 前言 抖音上竟然出現柏劍的訊息,內容是:他為了到醫院去陪產,只能把收養的數十個孩子暫時送到寄宿學校,結果,孩子們雖然表面上更加努力的做出良好表現,但內心卻惶惶然,充滿了不安,整天提心吊膽的等待著他們的老爸—柏劍—的歸來,因為他們
前言 學生時代讀過一則故事,印象深刻。記得的劇情是:高僧沒有任何身外物,唯獨寶愛一個甕,有天甕失手落地,高僧竟然望都沒望一眼,施然而去。別人問他原因,他的回答是:「甕已破,視之何益。」 之所以記得,乃因當時覺得其修行異於常人的,高! 想起這個故事後,試著用「甕已破,視之何益。」上網蒐尋,沒想到竟然真
前言 <盆栽故事>有點意思,因此看完且寫完後,想看看還有沒有什麼比較有意思的故事,於是上網用"故事”來查找,結果出來了一個所謂的”故事結構”,點進去一看,原來故事是有結構的(我之前曾描述過類似的主題,但已是好久前了),那,能否找個什麼然後套用這個結構看看是否吻合呢?
故事 看過一個故事,印象深刻,故事是這麼說的: 老禪師最喜愛的盆栽,竟然被負責打掃的小徒弟給摔壞了,小徒弟一時嚇壞了也楞住了。旁邊的師兄之一有點幸災樂禍的說:「喔喝,這下看你怎麼辦?師父一定會很生氣的,一定會把你趕出寺院的!」小徒弟把摔壞的盆栽整理好之後,提心吊膽的去報告老禪師,並準備接受處罰。老禪
繞東華 吃完早餐,約略十點左右,小琴說要去東華大學看看…,我是在東華退休的,但從未去過東華大學(當年花師與東華合併,第二年花師師生要併入東華上課時,我就退休了)。導航顯示騎過頭了,才又轉了回來。標示極小,且學校要從小巷轉進去。直接騎車進校園,警衛也沒管,校園很大,東一座建築,西一個球場,沒有歸屬感,
人之所以痛苦,乃因大腦不受控制 前言 《當下的力量》一書的作者托勒曾描述他自己得道的過程,二十九歲的某晩深覺痛苦不堪,幾乎無法忍受,正當此時,突然察覺到好像有兩個我,一個是痛苦不堪的我,一個是察覺到自己正處於痛苦之中的我…,而當他察覺到自己在痛苦時,好像就忘了自己的痛苦…。 之後他提出:人之所以痛苦
一人改變了120個孩子的命運,自己和全家人的命運也因這些孩子被改變了 前言 抖音上竟然出現柏劍的訊息,內容是:他為了到醫院去陪產,只能把收養的數十個孩子暫時送到寄宿學校,結果,孩子們雖然表面上更加努力的做出良好表現,但內心卻惶惶然,充滿了不安,整天提心吊膽的等待著他們的老爸—柏劍—的歸來,因為他們
前言 學生時代讀過一則故事,印象深刻。記得的劇情是:高僧沒有任何身外物,唯獨寶愛一個甕,有天甕失手落地,高僧竟然望都沒望一眼,施然而去。別人問他原因,他的回答是:「甕已破,視之何益。」 之所以記得,乃因當時覺得其修行異於常人的,高! 想起這個故事後,試著用「甕已破,視之何益。」上網蒐尋,沒想到竟然真
前言 <盆栽故事>有點意思,因此看完且寫完後,想看看還有沒有什麼比較有意思的故事,於是上網用"故事”來查找,結果出來了一個所謂的”故事結構”,點進去一看,原來故事是有結構的(我之前曾描述過類似的主題,但已是好久前了),那,能否找個什麼然後套用這個結構看看是否吻合呢?
故事 看過一個故事,印象深刻,故事是這麼說的: 老禪師最喜愛的盆栽,竟然被負責打掃的小徒弟給摔壞了,小徒弟一時嚇壞了也楞住了。旁邊的師兄之一有點幸災樂禍的說:「喔喝,這下看你怎麼辦?師父一定會很生氣的,一定會把你趕出寺院的!」小徒弟把摔壞的盆栽整理好之後,提心吊膽的去報告老禪師,並準備接受處罰。老禪
繞東華 吃完早餐,約略十點左右,小琴說要去東華大學看看…,我是在東華退休的,但從未去過東華大學(當年花師與東華合併,第二年花師師生要併入東華上課時,我就退休了)。導航顯示騎過頭了,才又轉了回來。標示極小,且學校要從小巷轉進去。直接騎車進校園,警衛也沒管,校園很大,東一座建築,西一個球場,沒有歸屬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你常閱讀創傷相關主題的文章,應該會常接觸到一個專有名詞,叫做「解離」。「解離」是指在個人壓力已經超出當下能承受的範圍時,個人的認知思考、情緒、身體感受三者分離的狀態。
Thumbnail
說來也妙 因為和一個朋友聊到焦慮的事我就把之前借的這本書拿出來看(這本書後面也有很多人預約 剛好最近碰上的事也讓我該好好面對自己的情緒 ——————正文開始—————— 看這本書時一直有一個畫面冒出來 理科太太之前曾經訪博恩一集 問他怎麼面對自己的情緒 博恩回覆,他會想像情
Thumbnail
姊姊一家人與妹妹本預計 7 月去日本旅遊。在搭飛機當天,姊姊在桃園機場大門外被地面反光突起物絆倒。她手上拖著行李反應不及,臉部撞上了人行道的檻,傷得很重。
Thumbnail
個案原先是要來處理憂鬱和失眠的問題,不過療癒的時候發現憂鬱的部分其實要先從療癒胸口開始,因為改善胸口情況就能改善憂鬱。
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與極限。如果我們總是想要去做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那會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痛苦與煩惱。我們需要學會放過自己,放下心中多餘的情緒,減少給自己的內耗,才能獲得真正的平靜與快樂。 有許多的情緒其實都是多餘的,它們就像一把刀,一寸寸地割傷我們的心。而這些情緒,往往都是我們自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無法進入寬恕的狀態,因為傷口太深、太痛。文章探討了遭受指責、憤怒、受傷情緒等問題,並提出了與自己、與他人和解的方式,並提倡坦誠表達感受。此外,文章也提到創傷的治療需要時間,應以冷靜的方式面對激動的情緒。最終呼籲讀者用時間和坦誠共勉,淡化情緒的創傷痕蹟。
Thumbnail
脫離負面制約,不僅是頭腦的課題,更是能量場的課題。
Thumbnail
2021.3.19 有時覺得自我療癒是一件痛苦又美好的事情, 要將過去的某個已知的傷口、或封印在心裡某個自己都不知道的傷痛赤裸裸的攤開來面對, 如果只清理了部分,除了自己知道還需要鼓起勇氣再持續面對之外,終於被看見的那個曾經受傷的自己也會加緊頻率千方百計呼喚你再次去療癒她,
Thumbnail
約翰.詹姆斯以及羅素.傅裡曼分享瞭如何正確地面對和療癒傷心的過程。他們提到了人們在面對失落時的常見做法和觀念,以及如何從中療癒自己。透過練習七次的聚會,分享關係圖,寫療癒完成信,可以幫助自己走出失落。這本書對所有想要療癒自己內心的人都具有很大的幫助。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你常閱讀創傷相關主題的文章,應該會常接觸到一個專有名詞,叫做「解離」。「解離」是指在個人壓力已經超出當下能承受的範圍時,個人的認知思考、情緒、身體感受三者分離的狀態。
Thumbnail
說來也妙 因為和一個朋友聊到焦慮的事我就把之前借的這本書拿出來看(這本書後面也有很多人預約 剛好最近碰上的事也讓我該好好面對自己的情緒 ——————正文開始—————— 看這本書時一直有一個畫面冒出來 理科太太之前曾經訪博恩一集 問他怎麼面對自己的情緒 博恩回覆,他會想像情
Thumbnail
姊姊一家人與妹妹本預計 7 月去日本旅遊。在搭飛機當天,姊姊在桃園機場大門外被地面反光突起物絆倒。她手上拖著行李反應不及,臉部撞上了人行道的檻,傷得很重。
Thumbnail
個案原先是要來處理憂鬱和失眠的問題,不過療癒的時候發現憂鬱的部分其實要先從療癒胸口開始,因為改善胸口情況就能改善憂鬱。
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與極限。如果我們總是想要去做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那會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痛苦與煩惱。我們需要學會放過自己,放下心中多餘的情緒,減少給自己的內耗,才能獲得真正的平靜與快樂。 有許多的情緒其實都是多餘的,它們就像一把刀,一寸寸地割傷我們的心。而這些情緒,往往都是我們自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無法進入寬恕的狀態,因為傷口太深、太痛。文章探討了遭受指責、憤怒、受傷情緒等問題,並提出了與自己、與他人和解的方式,並提倡坦誠表達感受。此外,文章也提到創傷的治療需要時間,應以冷靜的方式面對激動的情緒。最終呼籲讀者用時間和坦誠共勉,淡化情緒的創傷痕蹟。
Thumbnail
脫離負面制約,不僅是頭腦的課題,更是能量場的課題。
Thumbnail
2021.3.19 有時覺得自我療癒是一件痛苦又美好的事情, 要將過去的某個已知的傷口、或封印在心裡某個自己都不知道的傷痛赤裸裸的攤開來面對, 如果只清理了部分,除了自己知道還需要鼓起勇氣再持續面對之外,終於被看見的那個曾經受傷的自己也會加緊頻率千方百計呼喚你再次去療癒她,
Thumbnail
約翰.詹姆斯以及羅素.傅裡曼分享瞭如何正確地面對和療癒傷心的過程。他們提到了人們在面對失落時的常見做法和觀念,以及如何從中療癒自己。透過練習七次的聚會,分享關係圖,寫療癒完成信,可以幫助自己走出失落。這本書對所有想要療癒自己內心的人都具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