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正想要的理想生活是什麼?
有許多人曾經找作者做財務諮詢,在深入探究想要財富自由的原因後,發現目標並不是一定要賺到多少錢,許多人的真正需求是想要「時間自由」,可以做自己時間的主人,何時想要做什麼全都由自己掌握,能夠隨時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用為錢煩惱。
由於食衣住行是人的基本需求,但我們經常會花大量時間在滿足基本生活所需上,真正能自由運用的時間反而有限。例如:當你買了一件昂貴的衣服,每一次穿完都要拿去送洗、熨燙,這期間所花費的金錢和時間都是成本。又或者當你買了一台高級的吸塵器,後續的電池修理、維護成本。
該如何減少這些花費在生活基本需求上的時間及空間管理成本呢?進而分配更多時間讓我們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書中作者介紹四種整理方法,幫助我們事半功倍,能夠善用整理拿回時間:
1. 決定空間用途,相關用品必須可以馬上取得。
2. 桌面清空,只放使用頻率高或是正要使用的物品。
3. 減少物品取得的步驟跟難易度。
4. 依照空間以及記憶力來決定物品量。
有效的整理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選擇,當我們擁有的物品越多,每天需要做的選擇就越多,太多選項不但不能讓我們更自由,反而使我們陷入選擇障礙,浪費更多時間在做不必要的事情。
倘若你也認同整理收納的目的在於「空出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那麼只要我們「提高自覺」,知道什麼是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事,透過整理磨練決斷力,逐漸的,更認識自己的需求,進而描繪出我們的人生樣貌,活出你想要的人生。
如果你不珍惜金錢,就等於不珍惜你的時間
相信你一定聽過「時間等於金錢」這幾個字,也有些人會說「我的時間很值錢」,你對於這兩句話有什麼想法?我的解讀是,大部分沒有富爸爸的我們,在達成財富自由的目標之前,必須用我們的時間去換金錢,因此每個人都應該要有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的觀念。關於時間和金錢的關係,目前已經處於財富自由狀態的作者提供讀者們一些建議,避免自己把用生命換來的錢拿去買一堆不必要的東西,讓自己瞎忙又陷入無謂的煩惱。
這裡為你統整書中資訊,歸類為以下五個方面,當我們先具備這些概念,之後就可以著手開始行動:
1. 懂得分辨資產和負債。買資產,不買負債。
2. 訂下目標跟規則,主動選擇真正想要做的事。適時說No,以「保護時間資產」為第一優先考量。
3. 「開源節流」是理財的萬用方法。開源就是增加收入;節流就是降低自己的物慾。
4. 有明確的目標儲蓄,算出讓自己財富自由的數字。並在設立目標的同時加上期限。
5. 要用錢買可以抗通膨的生息資產。儲蓄搭配複利就能夠建構自動生錢系統。
進行物品的斷捨離,也掃除心靈的垃圾
在日本僧侶細川晉輔的《解憂禪語錄》書中有一段文字,特別值得獻給忙碌的現代人:
這段文字傳達的主要理念是:雖然幸福沒有形體,但它無處不在,只在於我們有沒有用心去體會、在行動中去感受。
環顧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不論有形的物體、無形的資產,其實我們什麼都不缺。在這個世界上,真正困住我們心靈的,是對過去的執著、對物品的罪惡感、對一段關係的不捨,以及對未來的不安。
好比在新冠疫情爆發初期,許多人曾經歷買不到口罩的困境,因此就算現在已經可以方便買到這些物品,很多人家中仍會囤積大量的口罩跟酒精,以備將來不時之需。但這種不安全感需要我們抱持理性去控制,當我們能與自我的潛意識溝通,才能有效做出改變。
因此,要想做好斷捨離,我們要能夠探討自己埋藏在潛意識的想法,不能只處理表面問題,而忽略根本原因。你認為買下一個心中渴望已久的東西會更幸福嗎?事實是,當你獲得一樣東西,當下會感到滿足和快樂,但這種快樂並不會長久伴隨著你,很快的,你又會有下一樣渴望獲得的東西,而且你得到這樣東西所消耗的時間和金錢,通常會比前一樣東西來的多。這將會形成一種沒有休止的循環。
要想感到開心、快樂,依靠物質來填補只是其中一種方式,而這種方式卻會讓我們離財富自由越來越遠,並且陷入永無止盡的黑洞。幸福其實很容易,這個世界存在很多可以令你感到幸福的微小事物,就看你能不能發現,因為幸福是種感受。唯有當你找到自己最想要的生活,瞭解自己真正的需求,才能更進一步實踐想要的人生。
總結這一篇的重點,可以歸類為以下三點:
1. 如果你還沒存到緊急預備金,請不要直接越級挑戰投資,因為這有可能讓你面臨自己無法承受的風險。
2. 重點從來都不是空間太小,而是物品太多。
3. 唯有帶著覺察去整理金錢,才能找到根源,進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