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8|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以直報怨

    人有怨仇於你,該報?還是不報?要報的話,怎樣報?以德報怨?抑或以怨報怨呀?
    咱們先看看孔子怎麼說。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憲問36】
    這裡很明顯的,孔子是不主張「以德報怨」,極其量,都只是「以德報德」。為啥不能以德報怨?想一想,人家對你有仇怨,你還用恩德來報答對方,你傻呀?人家真會以為你傻的呀!沒準,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對方說不定還得寸進尺,他這樣對你,還以為他自己是對的。這是一般人的理解。
    孔子怎麼看呢?
    孔子說:「若人有怨仇於你,你卻以恩德報答他;若人有恩德於你,而你同樣亦以恩德報答他,這樣豈不是是非不分、忠奸不辨?」
    故此,孔子是反對以德報怨的。但同時,孔子也不主張以怨報怨。孔子也曾讚賞過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稀。能夠做到不念舊惡,起碼都可以放開仇恨,而以更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人生,免得自我綑綁,以致憂鬱以終。
    然則,既不主張以德報怨,也不贊同以怨報怨,怎辦?不理它嗎?不是。
    孔子說應該「以直報怨」。
    怎樣以直報怨?這裡的「直」,就是正義的堅持、真理的堅持、原則的堅持、良知的堅持、公義的堅持。要讓對方知道,做了壞事、做了不人道的惡事,出來行,遲早都要還的。
    筆者曾經遭遇過莫大的冤屈,即使在事發當時,完全不動怒;在事後,亦不激憤,而只是按著正常途徑,沉著地以直報怨。經過兩年的堅持,對方最終都要「還」:而且還徹底地「還」。「還了」之後,我亦不以之為樂,也沒有沉冤得雪的感覺。為什麼呀?公道自在人心,對方有沒有「還」?怎樣「還」?這不是我所能操控的,也不是我所關心的;而我只管做好自己的本分,至於其他的,聽天由命。
    各位,能體會到孔子的「以直報怨」,自然會釋懷!
    (重寫於2022年11月9日於海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yidai zhongshi y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