⑪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述而37】
孔子說:「君子總是胸懷寬廣,小人總是憂懼悲戚。」
君子之所以能坦蕩蕩,經常都能安詳舒泰,因為他整個人生的重點,都落在公義上,即使得,不以得為喜,就算失,不以失為憂,以致寵辱皆忘,隨時都有「求仁而得仁」的滿足。
小人之所以會長戚戚,因為他經常記掛的就是得失,而哪些得失的本質是外求的、無把握的,所謂十個樽九個蓋,試問又怎能不時時憂心忡忡,誠惶誠恐,患得患失呢?
⑫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衛靈公2】
孔子說:「君子雖窮,但依然謹守做人的原則;小人一旦窮了,就會放棄做人的原則而無所不為。」
「窮」,是指現實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阨,也包括一些突如其來的打壓,以致被逼向窮途末路。這些困阨在人生的旅途中是在所難免的,不因你人格上的賢或不肖而有別。孔子當年也曾幾次絕糧挨餓,甚至生命都受到威脅,故君子亦會遭遇到困境的。
但,面對困境時,君子不會動搖做人的原則,因為他在人格上,得到充分的自我肯定,即使面對種種不平的打壓,君子依然謹守做人的原則而泰然處之。這便稱為「固窮」。
至於小人面對逆境時,自必憂心忡忡;面對不公時,自然氣憤難平;面對患得患失時,便會驚疑憂懼,力圖苟免。於是,他便很自然地作出自衛,竭力掙扎,諉過於人,乃至不擇手段,違理犯義,鋌而走險。這便稱為「窮斯濫矣」。
當面對困阨、打壓、不公的對待時,就是君子嚴峻考驗的時刻啊!要扮也扮不來的呀!(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