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 也有“故事的力量” ! (0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善用”故事的力量“,不只是這時代的顯學,早在<三字經>裡就已經用好用滿了~為什麼24孝獨舉黃香?孔融讓梨有什麼難?

上一篇“為人子 方少時 親師友 習禮儀”

談及孩子的“學習該從何時開始“,以及“如何學”

因為傳統儒家思想,認為禮儀是學習的根本,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

而禮的本質是仁,仁的本質是孝悌,孝悌起於為他人著想的心態,所以習禮儀要從孝悌做起。

也就是,先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才能逐步發展到“仁”,“仁”是禮的核心。

如果還是覺得難以理解,不妨想像,眼前有一顆酪梨,這個酪梨是禮,剖開酪梨,裡面大大的果核就是“仁”,而這個果核哪裡來?從小小的種子來,種子就是“孝悌”。

raw-image


因此,接下來三字經就要分舉孝悌的例子啦~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黃香九歲就知道扇枕溫衾,孝順父母是為人子女應當作的。

黃香,東漢江夏人,九歲喪母,根據《後漢書》〈黃香傳〉記載,失恃後的黃香「思慕憔悴,殆不免喪,鄉人稱其至孝」。黃香對待父親也是極其孝順,夏日襖熱、蚊蠅多,黃香在父親就寢前會先將床鋪搧涼。冬天寒冷,黃香會先暖被再讓父親安寢。孝順的黃香也是勤學之人,後來博通群書、享譽京城,人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黃香孝親的事蹟因此被選入二十四孝中而廣為今人所知。

然,二十四孝中有閔子騫單衣順母、孟宗哭竹,還有聞雷泣墓、負米養親、甚至還有親嚐湯藥的帝王之尊漢文帝……等故事,各各精彩感人、孝感動天。為何《三字經》獨舉黃香為孝親典範呢,為什麼不找個最苦最窮或地位最高的來舉例呢?

1. 因為黃香細膩的觀察力,能同理感受父親所需。

2. 孝在日用平常,扇枕溫衾是每個人不論年紀、性別、貧富、地位都能做到的。因此以黃香溫席為例最能體現生活中處處可行孝道。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孔融四歲的時候,就知道要把大顆的梨子讓給兄長。可見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知道長幼有序、恭敬長上的道理。

孔融讓梨的故事就是因為《三字經》的傳誦而人盡皆知,這故事有幾個特點:

1. 故事發生時孔融才四歲,四歲的孩子還是幼兒,通常看到喜歡的東西會據為己有,有的直接動手搶,有的用哭鬧,因此四歲能讓梨即便在今日都很罕見,至少我家是講不聽也做不到。

2. 孔融為什麼懂得禮讓兄長呢?必然是家教之故,讓幼小的他對長幼之序有根深蒂固的觀念,因此能自然而然自動自發,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

3. 為什麼發生在家中的事會被記載在後漢書中成為公眾教材呢?作者應是藉由這個故事勉勵眾人、帶動兄弟友愛的風氣。

4. 為什麼「弟於長」要「宜先知」呢?依據前文而來,可見「宜先知」是指學禮儀時應當先知道兄弟之道。兄弟友愛也是向父母盡孝的一環,於內的心態能行孝悌,學禮時就不會只存外相而無內在質地。

以上,有孝有悌

在三字經裡穿插故事案例,這不也是現代“用故事教小孩”的教養方法嗎?

與其講大道理,不如用故事繪本讓小孩理解。

這就是“故事的力量”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瞬花時
12會員
79內容數
在台北生活、在京都學習,池坊花道引立教授、裏千家茶道,愛花又愛茶,茶道不只為飲一杯茶或看茶人點茶,要賞書畫、讀禪語、看花、品茶具、吃和菓子、還要觀心.要學會做茶主人也要懂作客之道.在寂靜緩慢的步調中,體會清 靜 和 寂之道.
一瞬花時的其他內容
2023/03/29
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夏朝的國君將帝位傳給兒子,開啟了天下一家的世襲制度。夏朝歷經四百三十九年才改朝換代。 社為土神,稷為穀神,社稷合稱國家。
Thumbnail
2023/03/29
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夏朝的國君將帝位傳給兒子,開啟了天下一家的世襲制度。夏朝歷經四百三十九年才改朝換代。 社為土神,稷為穀神,社稷合稱國家。
Thumbnail
2023/03/28
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 唐堯和虞舜被尊稱為二帝,他們將帝位禪讓給賢能的人,是歷史上聖明的時代。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 夏朝的禹、商朝的湯、周朝的文王和武王,是夏商周三代以王道治天下的聖王。 三王: 並非指三個君王,而是指夏商周三代開國時皆以王道治理天下。
Thumbnail
2023/03/28
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 唐堯和虞舜被尊稱為二帝,他們將帝位禪讓給賢能的人,是歷史上聖明的時代。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 夏朝的禹、商朝的湯、周朝的文王和武王,是夏商周三代以王道治天下的聖王。 三王: 並非指三個君王,而是指夏商周三代開國時皆以王道治理天下。
Thumbnail
2023/03/27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本段先言讀書的次第,再明讀史書應掌握的要領在於考世系,知終始。 為什麼經子通才能讀諸史?
Thumbnail
2023/03/27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本段先言讀書的次第,再明讀史書應掌握的要領在於考世系,知終始。 為什麼經子通才能讀諸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Thumbnail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學而第一)。  子夏,姓姬名商,子夏是他的字,衛國人。比孔子小四十四歲。以『文學』著稱,名列孔門十哲和七十二賢人。   對『賢賢易色』有很多不同的解釋,就不列舉了。我理解,『賢賢』之意就是像賢人那樣行
Thumbnail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學而第一)。  子夏,姓姬名商,子夏是他的字,衛國人。比孔子小四十四歲。以『文學』著稱,名列孔門十哲和七十二賢人。   對『賢賢易色』有很多不同的解釋,就不列舉了。我理解,『賢賢』之意就是像賢人那樣行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學而第一)。 孔子的這段話,涵蓋性很強,全面闡述了儒家對門徒弟子的基本要求和學習的次序。因而被當成了後世儒家啟蒙讀物《弟子規》的總綱。   《弟子規》開篇總敘言道:『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學而第一)。 孔子的這段話,涵蓋性很強,全面闡述了儒家對門徒弟子的基本要求和學習的次序。因而被當成了後世儒家啟蒙讀物《弟子規》的總綱。   《弟子規》開篇總敘言道:『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論語》是語錄體。孔子講學遊歷時,他的弟子記下了他的言行,弟子的弟子又記下老師的言行,後來編撰成書。可能孔子去世好多了年後,他的徒子徒孫忽然想到,應該將孔門的言論好好整理歸納一下,流傳後世。於是將各自的上課筆記歸攏起來,刪去重複的,挑選完整準確的。那時記錄文字還是竹簡,編撰工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論語》是語錄體。孔子講學遊歷時,他的弟子記下了他的言行,弟子的弟子又記下老師的言行,後來編撰成書。可能孔子去世好多了年後,他的徒子徒孫忽然想到,應該將孔門的言論好好整理歸納一下,流傳後世。於是將各自的上課筆記歸攏起來,刪去重複的,挑選完整準確的。那時記錄文字還是竹簡,編撰工
Thumbnail
品格跟學問哪個重要?這個問題不只是家庭問題,也是社會問題,甚至是國家領導的問題。答案看起來呼之欲出,但是為什麼?根據三字經,筆者提供了兩個說明方法,一個引經據典闡述道理,一個是分析法。選一個,然後,告訴你的孩子吧~
Thumbnail
品格跟學問哪個重要?這個問題不只是家庭問題,也是社會問題,甚至是國家領導的問題。答案看起來呼之欲出,但是為什麼?根據三字經,筆者提供了兩個說明方法,一個引經據典闡述道理,一個是分析法。選一個,然後,告訴你的孩子吧~
Thumbnail
善用”故事的力量“,不只是這時代的顯學,早在<三字經>裡就已經用好用滿了~為什麼24孝獨舉黃香?孔融讓梨有什麼難?
Thumbnail
善用”故事的力量“,不只是這時代的顯學,早在<三字經>裡就已經用好用滿了~為什麼24孝獨舉黃香?孔融讓梨有什麼難?
Thumbnail
人人從小誦讀的三字經有BUG?!孟子說人性本善,荀子說人性本惡,揚雄說人性善惡相混,搞不清楚誰對誰錯,查查孔子怎麼說?結果大老師孔子根本沒說!
Thumbnail
人人從小誦讀的三字經有BUG?!孟子說人性本善,荀子說人性本惡,揚雄說人性善惡相混,搞不清楚誰對誰錯,查查孔子怎麼說?結果大老師孔子根本沒說!
Thumbnail
延續上一篇的話題,各位想過求知問學的根本是什麼嗎?那求知問學的終極目的又是什麼? 今天我想引述的就是有子所說的話,然而必須先說明,他話中含意是不對的,我們不能因為是出現在經典裡的話就不加思考而照單全收,覺得反正都是好的東西就一概而論,否則會有學而不精、得過且過之弊。
Thumbnail
延續上一篇的話題,各位想過求知問學的根本是什麼嗎?那求知問學的終極目的又是什麼? 今天我想引述的就是有子所說的話,然而必須先說明,他話中含意是不對的,我們不能因為是出現在經典裡的話就不加思考而照單全收,覺得反正都是好的東西就一概而論,否則會有學而不精、得過且過之弊。
Thumbnail
簡述: 《論仁、論孝、論君子》的內容是選輯自《論語》一書,是孔子的門人和後學的記錄。此文提及「仁」、「孝」或「君子」的涵義。
Thumbnail
簡述: 《論仁、論孝、論君子》的內容是選輯自《論語》一書,是孔子的門人和後學的記錄。此文提及「仁」、「孝」或「君子」的涵義。
Thumbnail
家庭教育・敦倫積德 (四)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人稟ㄅㄧㄥˇ〔承受〕天地之正氣以生,當效法天地高厚覆載之德,以參贊化育〔參預謀劃天地生成萬物教化、培育之德〕,繼往開來〔承續先人的事業,並為後人開拓道路〕,庶可不愧與天地并立為三,以稱三才之名耳。 〈續編下冊 楊椒山先生言行錄序〉
Thumbnail
家庭教育・敦倫積德 (四)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人稟ㄅㄧㄥˇ〔承受〕天地之正氣以生,當效法天地高厚覆載之德,以參贊化育〔參預謀劃天地生成萬物教化、培育之德〕,繼往開來〔承續先人的事業,並為後人開拓道路〕,庶可不愧與天地并立為三,以稱三才之名耳。 〈續編下冊 楊椒山先生言行錄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