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3):其為人也孝悌-儒家社會的「底層代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論語》是語錄體。孔子講學遊歷時,他的弟子記下了他的言行,弟子的弟子又記下老師的言行,後來編撰成書。可能孔子去世好多了年後,他的徒子徒孫忽然想到,應該將孔門的言論好好整理歸納一下,流傳後世。於是將各自的上課筆記歸攏起來,刪去重複的,挑選完整準確的。那時記錄文字還是竹簡,編撰工作肯定極為繁重。與我們現在電腦的快捷處理相比,簡直無法想像。所以,難免還是有些地方重複,例如「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這條語錄在《論語》中就出現過兩次。

《論語》總共分為二十篇,皆取本篇第一段話前兩個字或三個字為篇名。看得出來,編排是以內容為標準,內容相近的歸為一篇,內容重要的篇章放在前面。但並不十分嚴格。有些段落看得出來相互間有連貫性,有些沒有。也許有,但已無法得知編者的意圖了。

那麼緊接著「學而時習之」後,「學而第一」篇第二段話,也是整部《論語》的第二段話是: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raw-image

這段話承上啟下,極其重要,極其重要!可以說是《論語》一書的核心思想。

上段話「學而時習之」,孔子闡明瞭學的快樂與教的態度。那這段話就是告訴學生要學什麼?就是要學習以「孝弟」行事。闡述了「孝弟」的重要性,為什麼要以「孝弟」行事?

有子是孔子晚年的學生,姓有名若。《論語》中,孔子的學生中,只有曾參和有若被稱為「子」,其它學生都用字稱呼。合理的推測,《論語》即由曾參和有若及其門下弟子主編。

有子講,既孝順父母又聽從兄長,卻喜歡冒犯頂撞尊長,這樣的人很少。「上」,泛指所有年長者和位尊者,如天子、諸侯、貴族、官員、上級等等。而不好犯上,而敢於和尊長爭搶,這樣的人是沒有的。比如說一塊吃飯,下級和領導爭位子,搶飯菜。又如坐公車,年輕人和老年人搶坐位。君子要從根本處做起,有了根本,其它事自然就有可循之道。孝弟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關於「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朱熹的解釋是,「仁者,愛之理,心之德也。為仁,猶曰行仁」。程頤則解釋道:「論性,則以仁為孝弟之本」,「仁是性也,孝弟是用也」。「行仁自孝弟始,孝弟是仁之一事」,「然仁主於愛,愛莫大於愛親,故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弟行于家,而後仁愛及於物,所謂親親而仁民也。故為仁以孝弟為本。」他們的邏輯是這樣,仁為孝弟等其它行仁行為的根本,但孝弟又是其它行仁行為的根本,如孟子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樣解釋最為可信,符合孔子的整個思想體系。

孔子孜孜以求想為人們建立一套行為規範,為社會建立一種穩定有效可持續的秩序。通過不斷地觀察、學習、思考和實踐,提出了他的一套比較完整東西。

簡單說來,孔子認為人有天然的友善之心,「仁」就是兩人相處的象形。仁心的表現首先就是孝弟,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為根本。「仁者人也,親親為大」。以孝弟的行為準則為基礎,然後推衍出其它的行為準則,忠君尊上,如此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衝突,從而使得整個社會能夠平穩運行。

《易經·序卦》相傳為孔子所作。有言道,「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儀有所錯」。也很清楚地表明瞭孔子將自然現象映射到社會關係,父子關係映射到君臣關係的思想。顯示了孔子學說的哲學根基和內在邏輯。

也就是說,孝弟是本,忠是目的。畢竟當社會擴大後,非血緣關係更普遍,對維繫社會平穩運行也更重要。處理非血緣關係更困難也更重要。那如何處理非血緣關係呢?孔子認為血緣關係中,子應當孝順服從父母。那麼以此推及非血緣關係,就是下服從上,臣服從君。後來漢朝大儒董仲舒提出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可以說是對有子這段話的提煉和補充。

如果我們將社會看成一個電腦運行系統,那儒家「三綱說」就相當於儒家社會運行的「底層代碼」。就好比阿西莫夫提出的機器人三定律,規定了機器人的基本行為準則。機器人的任何行為都不能違反這三條規定。

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個體,或者目睹人類個體將遭受危險而袖手不管

第二定律:機器人必須服從人給予它的命令,當該命令與第一定律衝突時例外

第三定律:機器人在不違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況下要盡可能保護自己的生存

仿照機器人三定律,「三綱說」的完整意思可表述為:

第一定律:所有人都必須服從君王的命令;

第二定律:所有子女都必須服從父親的命令,當該命令與第一定律衝突時例外;

第三定律:所有妻子都必須服從丈夫的命令。當該命令與第一定律衝突時例外;

應該說,孔子及儒家為中國人設計的這三條底層代碼對維持社會運行,還是很有成效的,沿用了二千多年。但也有致命的缺陷,只能保持社會階段性的穩定秩序。時間長了,系統超載了,就會崩潰。崩潰會造成大幅度的人口財產損失,相當於系統資訊大量丟失,基本上就相當於格式化了。然後重建重裝,系統呈現週期性崩潰和重建。儒家社會也缺乏自我更新升級能力,每次崩潰和重建後,系統都不能超越前一階段水準。可能規模更大了,更複雜了,但沒有質的改變,發展始終處於停滯狀態。

在中國近代遭受西方文化的衝擊後,儒家的這三條代碼不得不進行一些修正和調整。目前看來,第一條有所加強;第二條第三條曾被局部短暫地廢除,但目前正逐步回復。但肯定不可能回復到近代以前的水準了。當今中國社會,可以看成仍然是以「三綱」為底層代碼,但打了若干強化、弱化或修正補丁的系統。


2017年2月20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上小堂的沙龍
95會員
334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江上小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28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2024/11/28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2024/11/21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2024/11/21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2024/10/31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2024/10/31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Thumbnail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第二)。 這是孔子在告誡作為君子,應當如何處理與他人的關係,用小人來反襯。孔子認為君子應當對人一視同仁,而不應當厚此薄彼,與一些人關係親密,而與另一些人關係疏遠。而小人正相反。周,是普遍的意思。比,是親近的意思。甲骨文的『比』
Thumbnail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第二)。 這是孔子在告誡作為君子,應當如何處理與他人的關係,用小人來反襯。孔子認為君子應當對人一視同仁,而不應當厚此薄彼,與一些人關係親密,而與另一些人關係疏遠。而小人正相反。周,是普遍的意思。比,是親近的意思。甲骨文的『比』
Thumbnail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學而第一)。  最後一句,還在裡仁篇裡又出現一次。子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裡仁第四)。   這段話是對孝做出具體的說明。看來,孝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父母在時要『無違』,父母死時要『慎終』,
Thumbnail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學而第一)。  最後一句,還在裡仁篇裡又出現一次。子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裡仁第四)。   這段話是對孝做出具體的說明。看來,孝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父母在時要『無違』,父母死時要『慎終』,
Thumbnail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第一)。  這段話分兩句。後一句,『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在後面『子罕第九』篇中又單獨出現了一次。兩句話之間有聯繫,前者強調君子要穩重,後者強調君子交友要謹慎。   孔子說:『君子不穩重就沒有威嚴,學問也不會
Thumbnail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第一)。  這段話分兩句。後一句,『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在後面『子罕第九』篇中又單獨出現了一次。兩句話之間有聯繫,前者強調君子要穩重,後者強調君子交友要謹慎。   孔子說:『君子不穩重就沒有威嚴,學問也不會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學而第一)。 孔子的這段話,涵蓋性很強,全面闡述了儒家對門徒弟子的基本要求和學習的次序。因而被當成了後世儒家啟蒙讀物《弟子規》的總綱。   《弟子規》開篇總敘言道:『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學而第一)。 孔子的這段話,涵蓋性很強,全面闡述了儒家對門徒弟子的基本要求和學習的次序。因而被當成了後世儒家啟蒙讀物《弟子規》的總綱。   《弟子規》開篇總敘言道:『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論語》是語錄體。孔子講學遊歷時,他的弟子記下了他的言行,弟子的弟子又記下老師的言行,後來編撰成書。可能孔子去世好多了年後,他的徒子徒孫忽然想到,應該將孔門的言論好好整理歸納一下,流傳後世。於是將各自的上課筆記歸攏起來,刪去重複的,挑選完整準確的。那時記錄文字還是竹簡,編撰工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論語》是語錄體。孔子講學遊歷時,他的弟子記下了他的言行,弟子的弟子又記下老師的言行,後來編撰成書。可能孔子去世好多了年後,他的徒子徒孫忽然想到,應該將孔門的言論好好整理歸納一下,流傳後世。於是將各自的上課筆記歸攏起來,刪去重複的,挑選完整準確的。那時記錄文字還是竹簡,編撰工
Thumbnail
延續上一篇的話題,各位想過求知問學的根本是什麼嗎?那求知問學的終極目的又是什麼? 今天我想引述的就是有子所說的話,然而必須先說明,他話中含意是不對的,我們不能因為是出現在經典裡的話就不加思考而照單全收,覺得反正都是好的東西就一概而論,否則會有學而不精、得過且過之弊。
Thumbnail
延續上一篇的話題,各位想過求知問學的根本是什麼嗎?那求知問學的終極目的又是什麼? 今天我想引述的就是有子所說的話,然而必須先說明,他話中含意是不對的,我們不能因為是出現在經典裡的話就不加思考而照單全收,覺得反正都是好的東西就一概而論,否則會有學而不精、得過且過之弊。
Thumbnail
簡述: 《論仁、論孝、論君子》的內容是選輯自《論語》一書,是孔子的門人和後學的記錄。此文提及「仁」、「孝」或「君子」的涵義。
Thumbnail
簡述: 《論仁、論孝、論君子》的內容是選輯自《論語》一書,是孔子的門人和後學的記錄。此文提及「仁」、「孝」或「君子」的涵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