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罪犯不只是犯罪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犯罪只是最後的外顯行為,其中包含了許多次的不理解及傷害。作者利用一位連蛋糕都切不好的犯罪少年,帶著大家探討這群少年需要協助的地方。’
作者提到,許多犯罪少年甚至做不到以下的這幾件簡單事情:
  1. 簡單的加減法
  2. 認國字
  3. 臨摹簡單的圖形
  4. 複誦短文
少年們的外顯行為讓人忽略了其內在能力的落後,也許就是帶來這些偏差行為的原因之一,往往我們只會急著糾正偏差行為,而忽略了這群犯罪少年的共通點其實為認知功能不全、缺乏彈性、自我評價錯誤等。

認知功能不全-我們看到的不只是我們看到的

認知功能不全代表的往往是聽知覺功能不全、視知覺功能不全、想像力薄弱。而聽知覺功能不全可能導致聽話狀況不佳進而誤判狀況;視知覺功能不全在課堂上可能會出現閱讀時跳行或落字,記不得國字,不知如何抄寫板書,也由於無法判斷周遭氣氛而引發被害意識或不滿情緒;想像力薄弱則缺乏時間概念,這類兒童活在只有昨天、今天、明天的世界裡,自然無法為了未來而努力,也無法順利想像對方的立場。
【可以怎麼做呢?】合力找出孩子的優弱勢,持續不間斷的加強該項能力;不再只顧著糾正最後的偏差行為。

缺乏彈性-固定的思考路徑

校園裡經常出現衝動以及沉迷一件事情就看不清楚周遭全貌的小孩。他們通常只想的到一至兩種解決方法,思想較為僵化及不知變通。不知變通的人也容易覺得自己受害。
【可以怎麼做呢?】擴充思考語言,生活中埋入需要因果思考以及快速反應的情境練習。

自我評價錯誤-一再的負循環

無法給予自己正確的評價和反饋,自然無法產生改變自己的動機。例如:犯下滔天大罪卻覺得自己很溫柔、自尊心強,過度自信或過度自卑。作者也提及,唯有與他人維持正常的關係才能建立正確的自我評價。
【可以怎麼做呢?】透過事件的紀錄或者是回顧,讓小孩正確的認識自己。
做好自己的每件小事,就是對社會最有益的事。對於周遭的人事物,多一份好奇心及善意,好好的對待並教導我們的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支持並有勇氣繼續面對充滿挑戰的人生。
    avatar-img
    49會員
    82內容數
    我是一位特教老師,透過專題紀錄課程、學生們的烏龍事件、家長以及導師們關心的議題。這個專題也提醒自己,對於周遭發生的事物要更有感、減少麻木不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孩子偏差行為可能是他們缺乏因應某些情況的能力,或是因為缺乏家長的關愛。本文探討了孩子偏差行為的原因和應對方式,並提出了培養孩子的能力和父母應給予的關愛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天下雜誌〈「大齡小偷」5年增40% 失智長輩偷竊怎麼辦?會被起訴嗎?〉報導中訪談摘要,以及對於其他領域意見、犯罪統計,關於刑事司法程序的補充: 1.對於警察犯罪統計數據的補充說明;2. 「大齡小偷」不等於人人都有失智症;3.偵查法定原則;4.失智症患者的症狀不一而足;5. 司法精神鑑定
    Thumbnail
    行為是各項因素綜合交流下的最終結果 他們缺乏心理工具,導致學習困難、情緒調節困難、不懂社交…累積到最後便在「暴怒攻擊VS壓抑憂鬱」兩極端之間遊走。 並非是智能障礙或邊緣智力的孩子就會是這樣,因為還有家人關係、穩定經濟、友善環境、固定規律及找到有生存意義的生活方式,能撐起一個人。
    Thumbnail
    青少年犯案,這是有些遙遠的事情,這本書透過少年法庭法官的眼睛,帶我們認識青少年案子中的種種面向。除了故事以外,本篇聚焦於我對於非行青少年更進一步的思考。
      以成年人身分傷害未成年者,首先已經不值得我們的同情和體諒。其次,社會要給予一個人重新做人的機會,首先要求的是那個人自己願意重新做人、願意以行動證明其誠心改變。而不是嘴上說願意改、回頭繼續當他的加害者。
    Thumbnail
    孩子未能將活動依照大人想要的方式完成很可能是大腦執行功能發育未完全所致。執行功能被形容為大腦中的交通警察,負責調節專注力、決定事情優先順序和彈性思維。與其指責,不如先暫停,觀察及理解孩子的困難,給予適量的協助及支持。
    Thumbnail
    過年期間除了看飢餓遊戲被各種殘忍包圍,只看完第一部之外,就是讀完這本書。日本的犯罪事件和霸凌的預防、矯治反省、實踐,著實帶來了許多重要的想法,而這些也值得每一個希望社會能更好的人注意、努力。 反省真的是一件困難的事。首先否定自己就已經相當困難,再者對於這個否定還得給出社會期待的回應。加害者對於這樣
    Thumbnail
    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 宮口幸治 分享書籍及彙整心得~2024.01.07 前兩天就想整理,放寒假及年休,潛意識也跟著放鬆休息,今天搭高鐵過程能沈澱下來整理,兒子很乖在旁邊聽故事玩玩具。 從本書理解到非行少年特徵包含:認知功能不全、無法控制情緒,容易發怒、不知變通、自我評價錯誤,不了解自己問
    Thumbnail
    孩子偏差行為可能是他們缺乏因應某些情況的能力,或是因為缺乏家長的關愛。本文探討了孩子偏差行為的原因和應對方式,並提出了培養孩子的能力和父母應給予的關愛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天下雜誌〈「大齡小偷」5年增40% 失智長輩偷竊怎麼辦?會被起訴嗎?〉報導中訪談摘要,以及對於其他領域意見、犯罪統計,關於刑事司法程序的補充: 1.對於警察犯罪統計數據的補充說明;2. 「大齡小偷」不等於人人都有失智症;3.偵查法定原則;4.失智症患者的症狀不一而足;5. 司法精神鑑定
    Thumbnail
    行為是各項因素綜合交流下的最終結果 他們缺乏心理工具,導致學習困難、情緒調節困難、不懂社交…累積到最後便在「暴怒攻擊VS壓抑憂鬱」兩極端之間遊走。 並非是智能障礙或邊緣智力的孩子就會是這樣,因為還有家人關係、穩定經濟、友善環境、固定規律及找到有生存意義的生活方式,能撐起一個人。
    Thumbnail
    青少年犯案,這是有些遙遠的事情,這本書透過少年法庭法官的眼睛,帶我們認識青少年案子中的種種面向。除了故事以外,本篇聚焦於我對於非行青少年更進一步的思考。
      以成年人身分傷害未成年者,首先已經不值得我們的同情和體諒。其次,社會要給予一個人重新做人的機會,首先要求的是那個人自己願意重新做人、願意以行動證明其誠心改變。而不是嘴上說願意改、回頭繼續當他的加害者。
    Thumbnail
    孩子未能將活動依照大人想要的方式完成很可能是大腦執行功能發育未完全所致。執行功能被形容為大腦中的交通警察,負責調節專注力、決定事情優先順序和彈性思維。與其指責,不如先暫停,觀察及理解孩子的困難,給予適量的協助及支持。
    Thumbnail
    過年期間除了看飢餓遊戲被各種殘忍包圍,只看完第一部之外,就是讀完這本書。日本的犯罪事件和霸凌的預防、矯治反省、實踐,著實帶來了許多重要的想法,而這些也值得每一個希望社會能更好的人注意、努力。 反省真的是一件困難的事。首先否定自己就已經相當困難,再者對於這個否定還得給出社會期待的回應。加害者對於這樣
    Thumbnail
    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 宮口幸治 分享書籍及彙整心得~2024.01.07 前兩天就想整理,放寒假及年休,潛意識也跟著放鬆休息,今天搭高鐵過程能沈澱下來整理,兒子很乖在旁邊聽故事玩玩具。 從本書理解到非行少年特徵包含:認知功能不全、無法控制情緒,容易發怒、不知變通、自我評價錯誤,不了解自己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