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需要構音治療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婆婆都一直嫌我小孩講話不清楚要趕快去矯正,可是我就覺得還好啊我都聽得懂。」
「我爸又說小孩子長大發音就會變清楚了,不用上什麼語言治療啦,所以他到底有需要去語言治療嗎?」
有一次我和一個已經有小孩的朋友聚餐,聊到小孩講話不清楚的話題,我才發現,原來每個爸爸媽媽身邊常常都有很多「關心」孩子的親朋好友,七嘴八舌給予很多意見。爸媽有時候想讓孩子再自己發展看看,不想過度要求,又不免擔心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日後矯正不易。
其實「長大發音就會變清楚」這句話說的也不算錯,因為孩子的語音發展,確實是隨著年齡增長,有些2-3歲時發不出來的音,再大一點就自然而然地學會了。
原則上,語音清晰度的判定由爸爸媽媽或熟悉的家人來聽比較不準,因為對小孩常講的話比較了解,很容易聽懂小朋友講的內容。以下提供清晰度的標準給家長參考:
【對孩子不熟的人來聽能聽懂孩子說話內容的比例】
2歲前-25-50%
2-3歲-50-75%
4-5歲-75-90%
5歲後-90-100%(可能仍存有少許錯音)
當然,最重要的問題是,到底孩子幾歲的時候該學會什麼音呢?
根據鄭靜宜教授2017年的研究,表列孩子語音發展的順序如下:
3歲前-ㄅㄇㄋㄏ、所有母音
3歲   - ㄉㄌㄍㄐ
4歲   - ㄆㄊㄎㄑㄒ
5歲   - ㄈㄗㄘㄙ、ㄢㄣㄤㄥ
6歲後-ㄓㄔㄕㄖ
(這裡列出已發展,指的是有75%以上的同齡孩子已經學會。)
如果以上述兩個標準比較,發現:
1.他人聽孩子說話清晰度不符年齡水準
2.有好幾個以孩子年齡應該已經學會的音還發不出來
3.孩子已經滿四歲或快滿四歲
就建議找語言治療師評估,及時讓孩子接受矯正!
總之,不管是「講話不清楚就要趕快去矯正」還是「長大發音就會變清楚」都各對一部分,就請各位爸媽參考一下以上內容囉!有任何想法或疑問也歡迎留言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有一位來治療構音的孩子,進入治療室的時候總是拳打腳踢的。目前為止上了三次的課,孩子很聰明、反應很快,但每次都顯得情緒非常不穩,常常暴怒或突然放棄本來表現不錯的練習,讓人覺得不太尋常。 今天他一走進教室...
去年差不多萬聖節時,我接了一個新的語音障礙個案,是個表情豐富的小男孩。經過詳細評估後發現他的語音問題是由於先天神經損傷...
治療室的角落住著一隻大野狼,是多年前在知名連鎖瑞典傢俱(肉丸?)店買的,如今雖已絕版,在治療室中卻始終是個爭議性的熱門角色。 大野狼的玩具組合原本還包括一隻小小的奶奶玩偶...
  近年共讀風氣盛,市面上繪本百百種,不時也會有家長問我該如何挑選適合孩子的繪本。 繪本的種類、主題真的很多,家長們也都會有自己的喜好,在此介紹幾本適合剛開始共讀的孩子的蔬果主題繪本。 
  工作中時常被家長問到,學齡前的孩子在學說話過程中常常會講錯,例如看到有毛的動物都說「狗狗」,或是說出像「昨天太陽很大,今天太陽比較小。」這樣的句子。常讓家長們疑惑,這種時候,到底要不要糾正孩子說話的內容呢? 
最近有一位來治療構音的孩子,進入治療室的時候總是拳打腳踢的。目前為止上了三次的課,孩子很聰明、反應很快,但每次都顯得情緒非常不穩,常常暴怒或突然放棄本來表現不錯的練習,讓人覺得不太尋常。 今天他一走進教室...
去年差不多萬聖節時,我接了一個新的語音障礙個案,是個表情豐富的小男孩。經過詳細評估後發現他的語音問題是由於先天神經損傷...
治療室的角落住著一隻大野狼,是多年前在知名連鎖瑞典傢俱(肉丸?)店買的,如今雖已絕版,在治療室中卻始終是個爭議性的熱門角色。 大野狼的玩具組合原本還包括一隻小小的奶奶玩偶...
  近年共讀風氣盛,市面上繪本百百種,不時也會有家長問我該如何挑選適合孩子的繪本。 繪本的種類、主題真的很多,家長們也都會有自己的喜好,在此介紹幾本適合剛開始共讀的孩子的蔬果主題繪本。 
  工作中時常被家長問到,學齡前的孩子在學說話過程中常常會講錯,例如看到有毛的動物都說「狗狗」,或是說出像「昨天太陽很大,今天太陽比較小。」這樣的句子。常讓家長們疑惑,這種時候,到底要不要糾正孩子說話的內容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對於她的批評,她的哭泣我立即無感,只是安靜地聽她說,最後平靜地跟她道歉自己沒有符合她對小孩完美的期待,我就是只想專注於美好和諧的世界,當一個自私無情但快樂的人
Thumbnail
霸凌事件,其實默默在我們身邊發生。那其中牽涉其中的「主角」與「配角」是加害者、被害者?或是沉默的旁觀者?實際上,當霸凌事件被放在檯面「被處理」時,事件的主角就悄悄轉換成為介入處理的大人們。 兩個家庭的大人,在處理這件事的歷程,讓我看得雞皮疙瘩。畫風很可愛,主題很讓人慎思。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中,親子之間的關係因生活節奏加快而面臨挑戰。本文探討了孩子為何不願意回家吃飯的原因,以及父母的期待和情感需求。為什麼一種稀鬆平常的居家生活,卻被視為雙方的一種壓力?親子間的互動與理解部是很重要嗎?為什麼我們不再多努力一下?是沒時間?是覺得沒有用?
Thumbnail
寶寶在學習說話的過程中,從分辨聲音到學會斷句和語音分割,逐漸推論話語中可能的對象和意義,最後反覆校正語句中的正確性。科學家觀察到寶寶對於聲音的反應以及推論對象和意義的能力,這有助於我們理解寶寶語言學習的過程。
Thumbnail
五個月的寶寶雖然還無法說出有意義的詞彙,但卻正在努力發出各種聲音。父母應該如何適當地和寶寶互動,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勇於嘗試表達。本文介紹了寶寶語言發展的過程,以及父母應該如何使用兒語、媽媽語和成人語來幫助寶寶發展語言能力。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記者曾金萬/基隆報導】衛福部立基隆醫院26日指出,幼童語言發展遲緩,影響未來人格發展,家長如發現幼童有語言障礙,即應儘快治療。 復健科語言治療師李穎安表示,俗云「3歲定80,6歲定終生」。6歲之前確實為孩子早療的黃金期,絕非空穴來風的口號。以神經醫學來說,0至3歲幼兒的神經連結非常快速,此一時期
Thumbnail
孩子學習說話的過程充滿奇妙,而學習第二語言也是一個挑戰。本文探討如何教養孩子學習說話與英語的關鍵,並分享心得及方法。
Thumbnail
在親子溝通的旅程上,我們常誤以為連珠炮般的提問能解開孩子心中的謎團,卻忽略了「傾聽」才是搭建心靈橋樑的鑰匙。 本文揭示了一個簡單卻強大的真理:透過真誠的傾聽與肯定回應,我們不僅能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更能賦予他們表達自我的力量。 邀請您一起探索,如何透過每一次的對話傾聽,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密無間。閱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對於她的批評,她的哭泣我立即無感,只是安靜地聽她說,最後平靜地跟她道歉自己沒有符合她對小孩完美的期待,我就是只想專注於美好和諧的世界,當一個自私無情但快樂的人
Thumbnail
霸凌事件,其實默默在我們身邊發生。那其中牽涉其中的「主角」與「配角」是加害者、被害者?或是沉默的旁觀者?實際上,當霸凌事件被放在檯面「被處理」時,事件的主角就悄悄轉換成為介入處理的大人們。 兩個家庭的大人,在處理這件事的歷程,讓我看得雞皮疙瘩。畫風很可愛,主題很讓人慎思。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中,親子之間的關係因生活節奏加快而面臨挑戰。本文探討了孩子為何不願意回家吃飯的原因,以及父母的期待和情感需求。為什麼一種稀鬆平常的居家生活,卻被視為雙方的一種壓力?親子間的互動與理解部是很重要嗎?為什麼我們不再多努力一下?是沒時間?是覺得沒有用?
Thumbnail
寶寶在學習說話的過程中,從分辨聲音到學會斷句和語音分割,逐漸推論話語中可能的對象和意義,最後反覆校正語句中的正確性。科學家觀察到寶寶對於聲音的反應以及推論對象和意義的能力,這有助於我們理解寶寶語言學習的過程。
Thumbnail
五個月的寶寶雖然還無法說出有意義的詞彙,但卻正在努力發出各種聲音。父母應該如何適當地和寶寶互動,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勇於嘗試表達。本文介紹了寶寶語言發展的過程,以及父母應該如何使用兒語、媽媽語和成人語來幫助寶寶發展語言能力。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記者曾金萬/基隆報導】衛福部立基隆醫院26日指出,幼童語言發展遲緩,影響未來人格發展,家長如發現幼童有語言障礙,即應儘快治療。 復健科語言治療師李穎安表示,俗云「3歲定80,6歲定終生」。6歲之前確實為孩子早療的黃金期,絕非空穴來風的口號。以神經醫學來說,0至3歲幼兒的神經連結非常快速,此一時期
Thumbnail
孩子學習說話的過程充滿奇妙,而學習第二語言也是一個挑戰。本文探討如何教養孩子學習說話與英語的關鍵,並分享心得及方法。
Thumbnail
在親子溝通的旅程上,我們常誤以為連珠炮般的提問能解開孩子心中的謎團,卻忽略了「傾聽」才是搭建心靈橋樑的鑰匙。 本文揭示了一個簡單卻強大的真理:透過真誠的傾聽與肯定回應,我們不僅能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更能賦予他們表達自我的力量。 邀請您一起探索,如何透過每一次的對話傾聽,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密無間。閱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