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2|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Luke說書-《華頓商學院的情緒談判課》

    Chapter 2-4:從不學習溝通關鍵。

    一、黃平的AHA-Moment:

    「拒絕也是一種答案。」
    如果妳今天因為求職或是申請學位,需要請一位朋友幫妳寫封推薦信。通常妳會以什麼句子「開頭」,並以什麼句子「結尾」?我想有不少人會使用「不好意思打擾了」作為開頭,以「如果不方便也沒關係。」做為結尾。
    這有什麼問題嗎?其實這兩句表達禮貌的句型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問題,有問題的是我們寫下這兩句話時的「心態」。
    「我們預設自己會被拒絕,且因恐懼而提前為被拒絕打了預防針。」
    我們之所以用這類的句子開頭,大多時候是為了預防自己被拒絕時所受到的傷害。有趣的是不管我們提出的需求為何,好像我們一但被對方拒絕,這世界的顏色就瞬間逝去了,我們的人生似乎就變得黑白慘淡。
    黃平我對於人類為什麼這麼害怕被拒絕感到非常有興趣,在經過長時間的探討與訪問後得到一個可能的結論:
    「其實我們害怕的不是拒絕本身,而是被拒絕伴隨著的否定!」
    所以我們一但被拒絕,第一個出現在心裡的想法會是自己做錯了什麼,或是自己的哪個方面不足。會有這樣的想法無可厚非,覺得自責或不平的情緒也是非常容易理解。
    但如果我們一直維持這樣的負面心態,那我們很容易因為恐懼與厭惡的情緒,變得越來越害怕被別人拒絕。而我們對「被拒絕」的恐懼會讓自己陷入自我懷疑與不自信。而不自信的心態一旦產生,我們在與對方提需求時,又會使對方對妳更加的不信任,使你更容易被拒絕,進而造成一個負向的飛輪。
    但被拒絕真的是一件這麼可怕的事情嗎?我們來仔細探討一下被拒絕這件事的本質吧!
    首先我們先來換一個角度吧!每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一定都會拒絕別人。我們來想想什麼樣的情況你會拒絕別人呢?
    不管是沒有需求、沒有時間或甚至單純不喜歡對方的形象,我們會拒絕別人原因很多,但你發現了嗎?不論是哪一種原因,我們之所以會拒絕對方,大部分並不是因為對方做錯了什麼,反而更多的時候僅僅是對方出現的時機點不對。
    「其實被拒絕的本質,只是雙方的需求沒有重合,並不是對個人的否定。」
    所以與其視「被拒絕」為一個負面的結果,不如將它視為一種答案,一種因為自己的努力與行動而得到的答案。
    因為比起那些因恐懼而停留在原地的人,你已經比別人多前進一步了。

    二、聽我MurMur一下吧:

    「被拒絕就像手沖咖啡,一開始會感到苦澀,但久了之後你就會開始研究它味道的來源。」
    當然因為自己的錯誤產生誤會,最後造成對方拒絕你的需求也是會發生的。但是比起自責內耗,或許我們更應該去思考:「為什麼我們會被拒絕?」
    這邊推薦一下黃平我自己被拒絕時會思考的幾個問題:
    一、對方為什麼要答應你?
    比起沈浸在被拒絕的情緒。在我會在提出需求時,去思考對方為什麼要答應我。我提出的需求或服務是不是也剛好能滿足對方的需求。
    理想來說,我提出的需求在被達成的同時, 我也能解決對方的問題,這是最好的。如果沒有,那我就會去思考當對方答應我的需求後,他能不能得到一些好處?又或者是我提出的這個需求能夠符合對方想實踐的某個價值。
    而如果都沒有,那自己提出的需求被拒絕就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吧。那自責跟否定自己就很奇怪了。
    二、時機點是不是不對?
    你有沒有在會議的過程中接到信貸的推廣電話?這時候你的語氣理論上不會太好吧?所以當對方態度不好的拒絕你時,有可能是他正在忙碌,也可能是今天跟老婆吵架心情不好。
    這個時候就不要再糾結了,換個時間再聯絡吧,千萬不要在當下糾纏。
    三、是不是表達的方式有問題?
    很多事情即便立意良善,只要表達的方式與角度不同,結果就會截然不同,比如:
    (1)請問你可以幫我寫個推薦信嗎?
    (2)我真的對這個領域很感興趣,之前聽到你在這個領域有些資源,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引薦一下?
    我相信後者對方感受會比前者舒服得多,這使我們也比較不容易被拒絕。
    四、對方是不是無能為力?
    還有一種情況就事對方根本就無能為力。有可能是我們的需求根本不符合流程制度,也可能是對方沒有相應的權限。總之如果對方因為某種不可抗力的理由而拒絕你,這時我們就應該要去解決背後的問題,而不是持續的打擾對方。
    我們會被拒絕一定有一個理由,但不論理由為何,去思考為什麼會拒絕並解決它,絕對比怨地自怨自艾合理多了。
    共勉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Electronic sales’s life, sharing about foods,exercise and travels. “You are far freer than you think!”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