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女孩》American Girl觀後感

Q-avatar-img
發佈於觀影記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獨自一人去看電影早已是我的習慣。那天跑去二輪電影院看了這部。
電影中,梁芳儀在演講稿上這麼寫著:
「這個世界上,我最不想成為的人,就是我的母親。她的恐懼使我恐懼,她的軟弱使我軟弱。」
與前陣子的《瀑布》很像,都是在探討家庭、母女之間的關係。縱使成長經驗不同,可是看的時候,我卻覺得我能夠理解芳儀,理解她的脆弱,理解她的堅強,理解她的孤單。
最後,芳儀有沒有回去美國呢?母親的病情怎麼樣了呢?這些問題在電影裡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結局,因為結局可以有無數種,問題背後還會有問題……
這世界上,有很多人或許也有相似的經驗,電影的呈現,只是現實裡的一小部分,平凡的背後充滿隱喻。然而,那些故事所帶來的,所造成的波紋,卻是綿延的。
「到底什麼是和解?應該不是和解,應該說我理解他們了。但或許我們要和解的不是父母,而是那時候孤單又糾結的自己。」——導演 阮鳳儀
2022.02.25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會員
60內容數
It puts everything in perspective when you see it from a distanc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Q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剛上映時,就一直很想看這部電影。於是那天,我一個人匆匆忙忙地跑去看,而那也是我第一次自己一個人去電影院看電影呢。或許,和大多數人一樣,我最深刻的是那場「衛兵戲」。意料之外的是,小靜媽媽說客廳裡有蛇,那時候我以為又是幻覺了,結果還真的有蛇,不然小靜又要像假扮成衛兵那樣了……看到那裡實在會鼻酸。 202
無論是小說或是電影,相對於愛情、武俠……等類型,我想我接觸最多的還是科幻。記得國小時,最常看的是比較偏向奇幻類型的小說,像是《哈利波特》、《向達倫大冒險》等。後來逐漸接觸到比較多科幻電影,包括《飢餓遊戲》、《移動迷宮》、《X戰警》等,還有漫威系列的電影:《鋼鐵人》、《蜘蛛人》、《復仇者聯盟》、《黑寡
曾經讀過李維菁老師的首部小說集《我是許涼涼》,記得當時閱讀的時候,一直對於書中那些為了愛情而委屈求全的「許涼涼們」感到同情,卻又同時感覺到人與人之間相互折磨般的痛苦。李維菁老師的文字,有著女性內心深處最深切的恐懼、掙扎與脆弱,那些自厭自棄的、支離破碎的、壓抑的、精神病的、被遺落在世界某處的人們,與試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我不轉彎……」 國中的時候常聽五月天的歌,當時聽到〈盛夏光年〉這首歌,只覺得旋律好聽,但卻不是很明白歌詞其中的含意。如今看完電影,再回過頭去聽這首歌,才終於補齊了當時不理解的那一部份。 雖然電影並不像歌詞裡寫的那樣,突破框架、勇敢的愛,而是用比較隱晦的方式呈
剛上映時,就一直很想看這部電影。於是那天,我一個人匆匆忙忙地跑去看,而那也是我第一次自己一個人去電影院看電影呢。或許,和大多數人一樣,我最深刻的是那場「衛兵戲」。意料之外的是,小靜媽媽說客廳裡有蛇,那時候我以為又是幻覺了,結果還真的有蛇,不然小靜又要像假扮成衛兵那樣了……看到那裡實在會鼻酸。 202
無論是小說或是電影,相對於愛情、武俠……等類型,我想我接觸最多的還是科幻。記得國小時,最常看的是比較偏向奇幻類型的小說,像是《哈利波特》、《向達倫大冒險》等。後來逐漸接觸到比較多科幻電影,包括《飢餓遊戲》、《移動迷宮》、《X戰警》等,還有漫威系列的電影:《鋼鐵人》、《蜘蛛人》、《復仇者聯盟》、《黑寡
曾經讀過李維菁老師的首部小說集《我是許涼涼》,記得當時閱讀的時候,一直對於書中那些為了愛情而委屈求全的「許涼涼們」感到同情,卻又同時感覺到人與人之間相互折磨般的痛苦。李維菁老師的文字,有著女性內心深處最深切的恐懼、掙扎與脆弱,那些自厭自棄的、支離破碎的、壓抑的、精神病的、被遺落在世界某處的人們,與試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我不轉彎……」 國中的時候常聽五月天的歌,當時聽到〈盛夏光年〉這首歌,只覺得旋律好聽,但卻不是很明白歌詞其中的含意。如今看完電影,再回過頭去聽這首歌,才終於補齊了當時不理解的那一部份。 雖然電影並不像歌詞裡寫的那樣,突破框架、勇敢的愛,而是用比較隱晦的方式呈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她是否明白她就像自己的母親,苦苦地哀求生命回應她的願想;甚至,再更煽情地想,她是否明白到她就是母親的Splash ──原本你們合而為一,向前馳騁,如今分散的你們,只能獨自面對接踵而來的考驗?導師一句「愛與恨往往是一體兩面」,為觀眾揭開梁芳儀的心事,她必須抵制母親,不為什麼,抵制比臣服更能感受到存在。
《美國女孩》不替誰解釋些什麼,拍出母女關係裡那種細微難解的無力感,那對彼此都沒辦法、但彼此都很清楚「這就是她愛我的方式」的親密關係,時近時遠。生活,就是在各種悲喜痛苦裡不斷交織,無論過去的記憶、現在的當下,未知的未來,也許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這條路上,一邊撿拾那樣的情感,帶著它,繼續往前走。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她是否明白她就像自己的母親,苦苦地哀求生命回應她的願想;甚至,再更煽情地想,她是否明白到她就是母親的Splash ──原本你們合而為一,向前馳騁,如今分散的你們,只能獨自面對接踵而來的考驗?導師一句「愛與恨往往是一體兩面」,為觀眾揭開梁芳儀的心事,她必須抵制母親,不為什麼,抵制比臣服更能感受到存在。
《美國女孩》不替誰解釋些什麼,拍出母女關係裡那種細微難解的無力感,那對彼此都沒辦法、但彼此都很清楚「這就是她愛我的方式」的親密關係,時近時遠。生活,就是在各種悲喜痛苦裡不斷交織,無論過去的記憶、現在的當下,未知的未來,也許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這條路上,一邊撿拾那樣的情感,帶著它,繼續往前走。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美國前總統川普於 2025 年 1 月底與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會面後,儘管業界期待這次會談能讓美國對半導體產業的關稅政策有所緩和,但結果卻顯示,美方仍然計劃提高對中國、甚至可能擴及台灣晶片產業的關稅。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緊密交織的背景下,此舉對於以台積電(TSMC)為代表的台灣晶片供應商無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2024年美西出差飯店附近的景點和餐廳,包含San Francisco Premium Outlets、Cali Kid Burgers、Walmart、iniBurger、大華超市99 Ranch Market以及一家越南餐廳的心得,並分享了美國物價和飲食文化的觀察。
Thumbnail
OpenAI 聯手軟銀等巨頭,啟動「星際之門」計畫,擬投資5000億美元打造 AI 數據中心,規模空前。此舉不僅引發馬斯克質疑,更凸顯科技巨頭間的競合關係。阿峰老師將深入剖析資金來源、技術內幕、商業佈局及對台灣的影響,帶領讀者洞悉此計畫的重要性。
在《電影的本性-物質現實的復原》裡,克拉考爾提到電影強調的「偶然性」。而在《美國女孩》短暫的校園鏡頭中,強烈感受到鏡頭的「獨斷性」帶出的零星畫面,所呈現的校園生活也勾勒出我心裡油然生出的強烈質疑:『在校園生活真的沒有一絲的有趣可言嗎?』『學生都是考試機器嗎?』或許我們知道這是導演要呈現台灣教育氣
曾幾何時,我只要聽到母親的聲音,看到母親的訊息,我就煩躁起來。由內而外,從頭到腳的厭煩。 她依然是世界上最棒的母親,可是我就是煩躁,忍不住想甩開。 我討厭她打來的電話沒有重點,漫無邊際地把整個故事講完,但我的耐性就像壽命將盡的電池,疾速減少。 我只想知道重點。 我討厭她分享的訊息缺乏
Thumbnail
《美國女孩》是臺灣導演阮鳳儀執導的時代成長劇情電影,由方郁婷、林嘉欣、莊凱勛及林品彤共同主演。劇情取自於導演的親身經歷,描述原本已經移民的一家人,因為母親生病的緣故,讓在美國已經擁有自己生活的女孩,必須回台灣重新適應,而水土不服造成家庭衝突及成長的故事。 本片為導演首次執導長片,便入圍7項金馬
Thumbnail
「放手」從來不容易,放下憎恨、放下恐懼(對女兒生活的過度掌控)、放下不捨.....是人們一輩子都在學習卻未必學會的生活課題。—我的母親手記
很快地就把「不存在的母親」看完了,是一本很容易讀的書。作者紀錄了媽媽與自己對同一件事情的回憶,同一件事往往對母女來說是很不同的印象與感受。從一個女兒,一個中年的女兒回頭看媽媽的一生,我身為一個中年女性讀者,只能用「感慨萬千」來形容。 這個世界不乏失職的媽媽,可能會虐待孩子,拋棄孩子… 但我很幸
Thumbnail
《瀑布》一片涵蓋了母女關係、家庭如何承擔精神疾病、及心理壓力扭曲下帶來的正面影響,透過電影中精神科醫生與女兒的互動所蘊含的情感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的接納是核心。故事敘述了一對母女在疫情期間與所面臨的壓力中共同成長、共同轉化,面對壓力匯集的「瀑布」,勇於面對,最終選擇信任、守護彼此。
Thumbnail
  本片為導演阮鳳儀的自傳式電影,描述主角芳儀(方郁婷 飾)1997年隨母親(林嘉欣 飾)與妹妹(林品彤 飾)移居美國生活,2003年因母親罹患乳癌而搬回台灣,父親(莊凱勛 飾)則常出差往返大陸與台灣。回到台灣的兩位姊妹須重新習慣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體罰教育、交新朋友等),及只聽得懂中文、忙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美國前總統川普於 2025 年 1 月底與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會面後,儘管業界期待這次會談能讓美國對半導體產業的關稅政策有所緩和,但結果卻顯示,美方仍然計劃提高對中國、甚至可能擴及台灣晶片產業的關稅。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緊密交織的背景下,此舉對於以台積電(TSMC)為代表的台灣晶片供應商無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2024年美西出差飯店附近的景點和餐廳,包含San Francisco Premium Outlets、Cali Kid Burgers、Walmart、iniBurger、大華超市99 Ranch Market以及一家越南餐廳的心得,並分享了美國物價和飲食文化的觀察。
Thumbnail
OpenAI 聯手軟銀等巨頭,啟動「星際之門」計畫,擬投資5000億美元打造 AI 數據中心,規模空前。此舉不僅引發馬斯克質疑,更凸顯科技巨頭間的競合關係。阿峰老師將深入剖析資金來源、技術內幕、商業佈局及對台灣的影響,帶領讀者洞悉此計畫的重要性。
在《電影的本性-物質現實的復原》裡,克拉考爾提到電影強調的「偶然性」。而在《美國女孩》短暫的校園鏡頭中,強烈感受到鏡頭的「獨斷性」帶出的零星畫面,所呈現的校園生活也勾勒出我心裡油然生出的強烈質疑:『在校園生活真的沒有一絲的有趣可言嗎?』『學生都是考試機器嗎?』或許我們知道這是導演要呈現台灣教育氣
曾幾何時,我只要聽到母親的聲音,看到母親的訊息,我就煩躁起來。由內而外,從頭到腳的厭煩。 她依然是世界上最棒的母親,可是我就是煩躁,忍不住想甩開。 我討厭她打來的電話沒有重點,漫無邊際地把整個故事講完,但我的耐性就像壽命將盡的電池,疾速減少。 我只想知道重點。 我討厭她分享的訊息缺乏
Thumbnail
《美國女孩》是臺灣導演阮鳳儀執導的時代成長劇情電影,由方郁婷、林嘉欣、莊凱勛及林品彤共同主演。劇情取自於導演的親身經歷,描述原本已經移民的一家人,因為母親生病的緣故,讓在美國已經擁有自己生活的女孩,必須回台灣重新適應,而水土不服造成家庭衝突及成長的故事。 本片為導演首次執導長片,便入圍7項金馬
Thumbnail
「放手」從來不容易,放下憎恨、放下恐懼(對女兒生活的過度掌控)、放下不捨.....是人們一輩子都在學習卻未必學會的生活課題。—我的母親手記
很快地就把「不存在的母親」看完了,是一本很容易讀的書。作者紀錄了媽媽與自己對同一件事情的回憶,同一件事往往對母女來說是很不同的印象與感受。從一個女兒,一個中年的女兒回頭看媽媽的一生,我身為一個中年女性讀者,只能用「感慨萬千」來形容。 這個世界不乏失職的媽媽,可能會虐待孩子,拋棄孩子… 但我很幸
Thumbnail
《瀑布》一片涵蓋了母女關係、家庭如何承擔精神疾病、及心理壓力扭曲下帶來的正面影響,透過電影中精神科醫生與女兒的互動所蘊含的情感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的接納是核心。故事敘述了一對母女在疫情期間與所面臨的壓力中共同成長、共同轉化,面對壓力匯集的「瀑布」,勇於面對,最終選擇信任、守護彼此。
Thumbnail
  本片為導演阮鳳儀的自傳式電影,描述主角芳儀(方郁婷 飾)1997年隨母親(林嘉欣 飾)與妹妹(林品彤 飾)移居美國生活,2003年因母親罹患乳癌而搬回台灣,父親(莊凱勛 飾)則常出差往返大陸與台灣。回到台灣的兩位姊妹須重新習慣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體罰教育、交新朋友等),及只聽得懂中文、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