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尋找創作靈感 (By David AI)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前言:之前在「試用 OpenAI 新服務 ChatGPT ,雜想 AI 將為創作環境帶來的影響」一文提到, AI 將會大幅取代沒有觀點、缺乏個人經驗與特色的內容,我仍然抱持著同樣的看法。所以用 AI 示範一篇好像頗有一回事,又好像什麼都沒有說,又好像有那麼一點見地的文章 😆

整篇內容超過 60 % 是透過 AI 輔助創作的,包含配圖都是 AI 給的摘要與關鍵字建議,最後再加上個人的增修與調整。(耗時:< 1 hr)

你分得出來嗎?


有些很年輕的創作者,看到專業的創作者能夠很有紀律、維持高效產出,經常會很不可置信,這背後其實是有一套運作框架的。優秀的創作者,通常都會有一個自己的內部資料庫/靈感庫/素材庫。

因為,既然要能夠有源源不絕的產出(Out-put),代表著也要能夠有持續的輸入(In-Put)。否則,當你持續產出一陣子時,很快就會遇到瓶頸期,找不到靈感,但同時又一直在寫差不多的東西,自己感到疲乏、消耗的同時,讀者和受眾也對於雷同的作品感到厭倦。

raw-image

如何尋找創作靈感


找尋創作靈感,是創作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絕對不是坐在家裡一直想破頭,以下幾種方式可以參考:

  • 觀察周遭的環境:周遭的人、物、事件都可以是創作靈感的源頭。好的創作者不只善於表達、創作,同時也經常善於觀察。侯孝賢經常告訴年輕導演的一句建議是:「可以走路,就不要搭車;可以搭公車捷運,就不要搭計程車。」因為在他眼中,唯有長期累積對人與事的深刻觀察,才能寫出真實的角色與劇本,這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 閱讀:閱讀、大量的閱讀。閱讀永遠是最好的答案,透過閱讀其他作品,了解不同的風格和觀點,可以為自己的創作帶來靈感,帶來新的想法。
  • 尋找新事物:探索新事物,像是走訪新城市、嘗試新的食物、體驗新的活動,都可以給你帶來靈感。
  • 與他人合作:與其他人合作,不只是表面的聊天與噓寒問暖,而是分享想法和交流經驗,這個過程一定可以給你帶來新的靈感。
  • 寫下想法: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想法,把它們寫下來,有時候想法會變成靈感。


上述的幾個方法,都可以幫助你找到創作靈感,當然了,這幾個方法談的其實都差不多——保持著開放的心態:隨時接受新的想法和靈感,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固定的思維模式中。

當你能夠持續給自己帶來足夠的、精彩的、有趣的輸入,並且也能維持與之相應的產出時,你可以試著開始幫自己設下一些新的挑戰。例如連續 30 天針對特定主題持續日更。你也可以嘗試新的創作方式,或是擴大自己的創作領域,或是開始將作品與時事議題產生更多連結等等。


你不應該做的


你不應該做的事,因為它們可能會扼殺靈感:

  • 抄襲:不要抄襲他人的創作,這樣不但是不對的,也不會給你帶來任何新的靈感。長期下來,你只會變成一個東拼西湊的「知識搬運工」,內容越來越缺乏見地,越來越沒有靈魂。
  • 批判自己:不要輕易批判自己,尤其是當你的創作並不如預期時,正如我在「當某篇作品表現比過去其他作品還更好時,我該做什麼?」一文中提到,創作者最正確的心態,不是追求那 15 分鐘的爆紅,而是持續、穩定的產出內容,因為創作不叫座是常態,輕易批判自己會讓你失去信心,也扼殺靈感和未來的創作。
  • 比較自己與他人:不要比較自己與他人,因為每個人的創作都是獨特的。比較自己與他人會使你感到壓力,扼殺靈感。


找尋靈感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但也需要耐心和自我寬容。創作不應該是壓力,創作應該是一種快樂和放鬆的過程,所以如果感到困難或壓力過大,就應該暫停創作,找個好心情再繼續,或是回過頭尋找新的靈感。


有了靈感後,我應該要馬上開始創作嗎?


一般的教學和分享會告訴你,創作是有方法和系統框架的,有了初步的靈感、想法後,你可以下述的方式延伸:

  1. 設定目標:從靈感延伸你想寫什麼,以及你的作品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2. 創建大綱:使用靈感,制定大綱,確定作品的結構和要發表的內容。
  3. 深入研究:通過研究,獲取關於你想寫的主題的更多知識,以增加作品的內容。
  4. 創作:開始寫作,在大綱的指導下實現你的靈感。
  5. 檢查:在寫完作品後,檢查你的作品,確保其符合你的要求,以及它是否發揮出你想要表達的意念。(延伸閱讀,vocus 創作者成長學院 的分享:「數位時代,成為自己的審稿者」
  6. 修改:如果需要,隨時進行修改,使作品持續變得更好。


但我個人更推薦以下的方式。

當你有靈感時,你的確應該立刻記錄到自己的靈感庫中。因為靈感容易消失,也稍縱即逝,但其實你並不需要第一時間在有靈感的情況下,就急著展開創作。

你可以從自己的靈感庫中,將找出過去紀錄的相似靈感,可能是某個課程的筆記、可能是與某人閒聊時得到的新知識,它們有相似的主題、相同的脈絡,在這樣的情況下,先進行相關的梳理和排列。

這樣的概念很類似去年流行的「卡片盒筆記」,有興趣可以上網搜尋相關的介紹,但我自己沒有那麼講究特定的格式,下面用舒肥作為靈感、脈絡來舉個例子,分別在不同的時候紀錄了相關的靈感:

  • 靈感一:剛出社會的時候曾經看了《天菜大廚》(Burnt)這部電影,對裡頭副廚談到的舒肥很有印象,尤其她嘲笑布萊德利飾演的主角是老派廚師那段。(註:那時我想寫的其實是影評。)
  • 靈感二:後來舒肥棒在這過去幾年逐漸普及,餐廳出現各種我一直吃不懂的舒肥牛排、舒肥雞胸肉,口感說好聽是非常一致,但難聽就是了無生意、單調,這件事情在我心中種下一個問號,想說哪天要哪大寫特寫,包括近幾年雨後春筍般出現的什麼水煮餐盒、舒肥餐盒也是,老天,不是什麼都丟到水裡煮或低溫煮就行,吃起來根本就是不用心的亂煮餐盒,什麼鬼,我還不痛罵一頓!
  • 靈感三:家裡的廚具添購了舒肥棒,本打算用來嘗試自己做厚切培根的,方便以後在家煮早餐,但也因為這樣稍微研究了一下各種食譜,但我發現都比不上自己直接煮來得方便。我對自己控制料理溫度還是有些心得的,心中經常嘀咕:搞個水波蛋還要在那邊等半天,5分鐘就可以搞定啦!我開箱使用後的傲慢心得:舒肥機在大多情況下是給料理新手使用的,而且越用你會越不理解料理,失去料理的手感。(真正的料理人就是要直火燒烤!)
  • 靈感四:發現舒肥的另一個好處在於,能夠幫助自己了解更多的化學作用,理解蛋白質和不同溫度的差異。此外,舒肥對於廚房、鍋爐空間有限的烹飪者來說,最棒的地方在於「解放雙手」,煮班尼狄克蛋時,設定好水波蛋的舒肥後,你可以用同步處理荷蘭醬、培根和馬芬,最後同時出餐!

以上四個靈感(按卡片盒筆記和的說法是:筆記),合併在一起,就可以產製一篇內容,隨著閱讀、知識以及各種新想法的持續累積,甚至可以說,在不知不覺中——當我在記錄靈感以以及整理、梳理、排列的這個過程中,我就已經在展開創作了。

raw-image
就像巴黎之餘海明威一樣,身為創作者,你必須找到自己的那一席「流動的饗宴」

這樣的方式,讓我在生活和工作時,無時無刻都是處在創作的狀態,靈感即創作、創作即靈感。

無論是閱讀、與人交流、講座、新事物、有趣的體驗...,生命故事越精彩的人,就像是一口深井,講出來的故事與作品,就越有深度。而唯有不斷地持續注入新的水,井水才不會枯乾,創作的靈感也就源源不絕,一切水到渠成。



後記:未來還是會持續使用 AI 輔助創作,測試一下各種可能性。關於本文討論的創作靈感,無論你是 Youtuber、Podcaster、音樂人或是文字創作者、圖文創作者,也歡迎在底下交流你的方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eltic29-avatar-img
2023/04/24
我覺得ai可以當成協助梳理的工具及一些靈感來源,但內容仍是得由自身經驗與想法創作而成,就會有自己的風格~ 目前為止我都還是100%原創,才不會千篇一律且有自己的風格。可以來看看我的文章唷,多年前寫好的,最近再整理出來。都是本身經驗再去延伸~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3/03/19
想起以前小學老師教我們寫作文時,她說內容可以寫“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感覺到什麼、想到什麼”。現在回想,老師教會我們在生活中多觀察、多感受、多反思。再加上常去參加課程,覺察自己,靈感是自然發生的事。
乘.讓 ʀ-avatar-img
2023/03/07
受益良多!
翁子騏 David-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3/07
咦,我們應該沒有做這樣的改動,方便截個圖讓我看看嗎?
雨非-avatar-img
2023/03/01
非常中肯的解析,不過這文是AI+人共產,真假難分啊!
翁子騏 David-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3/07
未來人機共創會成為常態~
職場法蘭克-avatar-img
2023/02/22
先跟大家分享一個關於創作者的好消息:比爾.蓋茲跟很多專家都提過,未來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的行業裡,有一˙個就是作家。幾年前我看了一本書叫做"暢銷書密碼",說的就是如何在創作中植入人工智慧分析出的暢銷元素,我看了兩遍以後覺得很疑惑。後來作家張大春先生在他的廣播中介紹這本書,訪問最後張大春先生戲謔地質疑,照著這本書寫作就能暢銷嗎?工具可以幫助創作更有系統更合邏輯,但是創作畢竟直接連結人的心靈。人類的腦袋何其複雜?到現在心理學家和科學家都沒辦法搞得清楚,人工智慧可以接收人類感知的全部嗎?我很懷疑。以上是我個人的看法,謹與各位創作高手們分享。
翁子騏 David-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3/07
強人工智慧出現時,超越人腦的時間很快會出現(跟人腦並駕齊驅的時間會很短,因為學習太快了)。 但的確,我認為個人經驗和感官體驗暫時會是AI無法取代的。
avatar-img
剝洋蔥
19.7K會員
138內容數
這裡主要會用來分享和紀錄不正經的東西,有時候也可能是關於內容產業的觀點(我的觀察啦)、工作的心得,不過,說不定大多時候都還是亂七八糟的東西和雜談。總之,不正經跟業餘的就在「下班剝洋蔥」,正經的東西會在「上班剝洋蔥」,歡迎付費支持。
剝洋蔥的其他內容
2025/03/09
本來打算到很喜歡的餐飲品牌 iso 系列旗下的 ieteim 用餐,但因為天氣太冷,因此改成了おでん割烹叶哉這家關東煮烹割店。關東煮高湯的味道很好(京都果然就是一座高湯幾乎不會犯錯的城市啊)...
Thumbnail
2025/03/09
本來打算到很喜歡的餐飲品牌 iso 系列旗下的 ieteim 用餐,但因為天氣太冷,因此改成了おでん割烹叶哉這家關東煮烹割店。關東煮高湯的味道很好(京都果然就是一座高湯幾乎不會犯錯的城市啊)...
Thumbnail
2025/03/09
一家散步時經過偶然發現的 Bakery & Cafe,本來想要去吃另外一家專門賣柴魚片丼飯的餐廳節道BUSHIDO,但被陳列的麵包吸引,就直接推開咖啡廳的門了。因為想試試麵包的味道,因此除了早餐組合外,我額外還多點了一個培根小法國...
Thumbnail
2025/03/09
一家散步時經過偶然發現的 Bakery & Cafe,本來想要去吃另外一家專門賣柴魚片丼飯的餐廳節道BUSHIDO,但被陳列的麵包吸引,就直接推開咖啡廳的門了。因為想試試麵包的味道,因此除了早餐組合外,我額外還多點了一個培根小法國...
Thumbnail
2024/06/10
最近工作公司的營業表現不錯,去年第四季做的一個重要決策正在發酵,財務數字過去幾個月持續創高,還需要大約兩個季度來讓一切更好、更上軌道;另一方面,個人的體脂也來到歷史新低。狀態不錯,但工作強度頗高,用腦跟決策過度,一整天忙完回家後只想躺著。
Thumbnail
2024/06/10
最近工作公司的營業表現不錯,去年第四季做的一個重要決策正在發酵,財務數字過去幾個月持續創高,還需要大約兩個季度來讓一切更好、更上軌道;另一方面,個人的體脂也來到歷史新低。狀態不錯,但工作強度頗高,用腦跟決策過度,一整天忙完回家後只想躺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本書主要介紹獲得靈感的方法,以及談論一些創作的心態,幫大家整理為以下幾點,有些會加上自己的心得
Thumbnail
本書主要介紹獲得靈感的方法,以及談論一些創作的心態,幫大家整理為以下幾點,有些會加上自己的心得
Thumbnail
數大就是美,寫的文章越多,越來越認為可以試著談一些題目,或許是一種推論,一種假設,先求有再求好,再不行就是請大家多見諒一些,大致上是如此。雖然出自於自身的經驗所得出的結論不見得準確,但也是在提出一種看法。如果說會有沒靈感的時候,那就是寫到自己所不擅長的題目。既然知道不擅長卻又要去寫,那當然就是一種自
Thumbnail
數大就是美,寫的文章越多,越來越認為可以試著談一些題目,或許是一種推論,一種假設,先求有再求好,再不行就是請大家多見諒一些,大致上是如此。雖然出自於自身的經驗所得出的結論不見得準確,但也是在提出一種看法。如果說會有沒靈感的時候,那就是寫到自己所不擅長的題目。既然知道不擅長卻又要去寫,那當然就是一種自
Thumbnail
有些很年輕的創作者,看到專業的創作者能夠很有紀律、維持高效產出,經常會很不可置信,這背後其實是有運作框架的。既然要能夠源源不絕的產出,代表著也要能夠持續的輸入。否則很快就會遇到瓶頸期,找不到靈感,但同時又一直在寫差不多的東西,自己感到疲乏、消耗的同時,讀者和受眾也對於雷同的作品感到厭倦。
Thumbnail
有些很年輕的創作者,看到專業的創作者能夠很有紀律、維持高效產出,經常會很不可置信,這背後其實是有運作框架的。既然要能夠源源不絕的產出,代表著也要能夠持續的輸入。否則很快就會遇到瓶頸期,找不到靈感,但同時又一直在寫差不多的東西,自己感到疲乏、消耗的同時,讀者和受眾也對於雷同的作品感到厭倦。
Thumbnail
身為一個可以天天在臉書上發好幾篇廢文的人,其實在寫作上面我也不太確定自己有沒有遇到什麼瓶頸。如果有的話,大概就是大部分的文章確實含金量不高,多半是為了自己鍛練思維、抒發自身情感為主。 不過,很多人常常會在寫作上遇到幾個瓶頸,寫起來卡卡的,或是沒有辦法達到自己理想中的成效。
Thumbnail
身為一個可以天天在臉書上發好幾篇廢文的人,其實在寫作上面我也不太確定自己有沒有遇到什麼瓶頸。如果有的話,大概就是大部分的文章確實含金量不高,多半是為了自己鍛練思維、抒發自身情感為主。 不過,很多人常常會在寫作上遇到幾個瓶頸,寫起來卡卡的,或是沒有辦法達到自己理想中的成效。
Thumbnail
因此說什麼靈感會自己誕生、靈感會突然冒出來,那都是話唬爛。就跟以為自己坐在原地都不講話還一直四處亂看,就會有女孩子突然來跟自己告白一樣天真又可笑。 所以為什麼很多人提出「等靈感自己來」是對文字、以及對自己最不負責任的話? 因為會說這種話的人,通常沒有花太多時間進行思考、培養靈感。 永遠不要空等靈感。
Thumbnail
因此說什麼靈感會自己誕生、靈感會突然冒出來,那都是話唬爛。就跟以為自己坐在原地都不講話還一直四處亂看,就會有女孩子突然來跟自己告白一樣天真又可笑。 所以為什麼很多人提出「等靈感自己來」是對文字、以及對自己最不負責任的話? 因為會說這種話的人,通常沒有花太多時間進行思考、培養靈感。 永遠不要空等靈感。
Thumbnail
創意需要主動尋求並思考,而不是等靈感自己來 目前在經營個人品牌時,常常會遇到讀者提問「沒有靈感的時候怎麼辦?」,對我而言這是一個有點難回答的問題(雖然我都會說找點別的事做,看電影看漫畫或打打電動。),我覺得不管是創作者、設計師或藝術家,都有可能會遇到「沒有靈感」的問題。
Thumbnail
創意需要主動尋求並思考,而不是等靈感自己來 目前在經營個人品牌時,常常會遇到讀者提問「沒有靈感的時候怎麼辦?」,對我而言這是一個有點難回答的問題(雖然我都會說找點別的事做,看電影看漫畫或打打電動。),我覺得不管是創作者、設計師或藝術家,都有可能會遇到「沒有靈感」的問題。
Thumbnail
創作沒靈感,是因為輸入不夠,靈感又被溜走。輸入不夠的原因,又分成輸入品質低和輸入頻率低。該怎麼保持靈感,不再創作卡關,以下分享關鍵的解決方法,還有Notion靈感庫的建立方法。
Thumbnail
創作沒靈感,是因為輸入不夠,靈感又被溜走。輸入不夠的原因,又分成輸入品質低和輸入頻率低。該怎麼保持靈感,不再創作卡關,以下分享關鍵的解決方法,還有Notion靈感庫的建立方法。
Thumbnail
當靈感來臨時,你有沒有辦法,將它抓在手中?人的大腦每天都在接觸許多新事物,如果沒有找到把握靈感的方法,而執意將它存在腦中,那它有可能因為時間的流逝而忘記。生活俯拾是靈感,不要拘限自己的思想,保持好奇心及想像力,也是源源不絕的創作來源喔!
Thumbnail
當靈感來臨時,你有沒有辦法,將它抓在手中?人的大腦每天都在接觸許多新事物,如果沒有找到把握靈感的方法,而執意將它存在腦中,那它有可能因為時間的流逝而忘記。生活俯拾是靈感,不要拘限自己的思想,保持好奇心及想像力,也是源源不絕的創作來源喔!
Thumbnail
掌握六個秘訣,幫你輕鬆收集靈感 身為一位企業顧問與職業講師,近年來我時常有機會深入兩岸三地的企業,與許多企業負責人、中高階主管甚至是第一線的工作夥伴們開會,也和他們分享最前沿的數位行銷知識與寫作溝通技巧。 有趣的是,常有很多朋友會詢問有關靈感的議題。所以,上回我也特別撰寫了一篇名為「淺談寫作儀式與靈
Thumbnail
掌握六個秘訣,幫你輕鬆收集靈感 身為一位企業顧問與職業講師,近年來我時常有機會深入兩岸三地的企業,與許多企業負責人、中高階主管甚至是第一線的工作夥伴們開會,也和他們分享最前沿的數位行銷知識與寫作溝通技巧。 有趣的是,常有很多朋友會詢問有關靈感的議題。所以,上回我也特別撰寫了一篇名為「淺談寫作儀式與靈
Thumbnail
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苦於「靈感該從哪裡來」,上網google搜尋後,會得到各式各樣的答案,有的還很類似,但自己照做了,靈感依然不來,然後就開始放置自己的作品,放到最後就棄坑了。
Thumbnail
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苦於「靈感該從哪裡來」,上網google搜尋後,會得到各式各樣的答案,有的還很類似,但自己照做了,靈感依然不來,然後就開始放置自己的作品,放到最後就棄坑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