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尋找創作靈感 (By David AI)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言:之前在「試用 OpenAI 新服務 ChatGPT ,雜想 AI 將為創作環境帶來的影響」一文提到, AI 將會大幅取代沒有觀點、缺乏個人經驗與特色的內容,我仍然抱持著同樣的看法。所以用 AI 示範一篇好像頗有一回事,又好像什麼都沒有說,又好像有那麼一點見地的文章 😆

整篇內容超過 60 % 是透過 AI 輔助創作的,包含配圖都是 AI 給的摘要與關鍵字建議,最後再加上個人的增修與調整。(耗時:< 1 hr)

你分得出來嗎?

有些很年輕的創作者,看到專業的創作者能夠很有紀律、維持高效產出,經常會很不可置信,這背後其實是有一套運作框架的。優秀的創作者,通常都會有一個自己的內部資料庫/靈感庫/素材庫。
因為,既然要能夠有源源不絕的產出(Out-put),代表著也要能夠有持續的輸入(In-Put)。否則,當你持續產出一陣子時,很快就會遇到瓶頸期,找不到靈感,但同時又一直在寫差不多的東西,自己感到疲乏、消耗的同時,讀者和受眾也對於雷同的作品感到厭倦。

如何尋找創作靈感


找尋創作靈感,是創作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絕對不是坐在家裡一直想破頭,以下幾種方式可以參考:
  • 觀察周遭的環境:周遭的人、物、事件都可以是創作靈感的源頭。好的創作者不只善於表達、創作,同時也經常善於觀察。侯孝賢經常告訴年輕導演的一句建議是:「可以走路,就不要搭車;可以搭公車捷運,就不要搭計程車。」因為在他眼中,唯有長期累積對人與事的深刻觀察,才能寫出真實的角色與劇本,這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 閱讀:閱讀、大量的閱讀。閱讀永遠是最好的答案,透過閱讀其他作品,了解不同的風格和觀點,可以為自己的創作帶來靈感,帶來新的想法。
  • 尋找新事物:探索新事物,像是走訪新城市、嘗試新的食物、體驗新的活動,都可以給你帶來靈感。
  • 與他人合作:與其他人合作,不只是表面的聊天與噓寒問暖,而是分享想法和交流經驗,這個過程一定可以給你帶來新的靈感。
  • 寫下想法: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想法,把它們寫下來,有時候想法會變成靈感。
上述的幾個方法,都可以幫助你找到創作靈感,當然了,這幾個方法談的其實都差不多——保持著開放的心態:隨時接受新的想法和靈感,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固定的思維模式中。
當你能夠持續給自己帶來足夠的、精彩的、有趣的輸入,並且也能維持與之相應的產出時,你可以試著開始幫自己設下一些新的挑戰。例如連續 30 天針對特定主題持續日更。你也可以嘗試新的創作方式,或是擴大自己的創作領域,或是開始將作品與時事議題產生更多連結等等。

你不應該做的


你不應該做的事,因為它們可能會扼殺靈感:
  • 抄襲:不要抄襲他人的創作,這樣不但是不對的,也不會給你帶來任何新的靈感。長期下來,你只會變成一個東拼西湊的「知識搬運工」,內容越來越缺乏見地,越來越沒有靈魂。
  • 批判自己:不要輕易批判自己,尤其是當你的創作並不如預期時,正如我在「當某篇作品表現比過去其他作品還更好時,我該做什麼?」一文中提到,創作者最正確的心態,不是追求那 15 分鐘的爆紅,而是持續、穩定的產出內容,因為創作不叫座是常態,輕易批判自己會讓你失去信心,也扼殺靈感和未來的創作。
  • 比較自己與他人:不要比較自己與他人,因為每個人的創作都是獨特的。比較自己與他人會使你感到壓力,扼殺靈感。
找尋靈感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但也需要耐心和自我寬容。創作不應該是壓力,創作應該是一種快樂和放鬆的過程,所以如果感到困難或壓力過大,就應該暫停創作,找個好心情再繼續,或是回過頭尋找新的靈感。

有了靈感後,我應該要馬上開始創作嗎?


一般的教學和分享會告訴你,創作是有方法和系統框架的,有了初步的靈感、想法後,你可以下述的方式延伸:
  1. 設定目標:從靈感延伸你想寫什麼,以及你的作品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2. 創建大綱:使用靈感,制定大綱,確定作品的結構和要發表的內容。
  3. 深入研究:通過研究,獲取關於你想寫的主題的更多知識,以增加作品的內容。
  4. 創作:開始寫作,在大綱的指導下實現你的靈感。
  5. 檢查:在寫完作品後,檢查你的作品,確保其符合你的要求,以及它是否發揮出你想要表達的意念。(延伸閱讀,vocus 創作者成長學院 的分享:「數位時代,成為自己的審稿者」
  6. 修改:如果需要,隨時進行修改,使作品持續變得更好。

但我個人更推薦以下的方式。
當你有靈感時,你的確應該立刻記錄到自己的靈感庫中。因為靈感容易消失,也稍縱即逝,但其實你並不需要第一時間在有靈感的情況下,就急著展開創作。
你可以從自己的靈感庫中,將找出過去紀錄的相似靈感,可能是某個課程的筆記、可能是與某人閒聊時得到的新知識,它們有相似的主題、相同的脈絡,在這樣的情況下,先進行相關的梳理和排列。
這樣的概念很類似去年流行的「卡片盒筆記」,有興趣可以上網搜尋相關的介紹,但我自己沒有那麼講究特定的格式,下面用舒肥作為靈感、脈絡來舉個例子,分別在不同的時候紀錄了相關的靈感:
  • 靈感一:剛出社會的時候曾經看了《天菜大廚》(Burnt)這部電影,對裡頭副廚談到的舒肥很有印象,尤其她嘲笑布萊德利飾演的主角是老派廚師那段。(註:那時我想寫的其實是影評。)
  • 靈感二:後來舒肥棒在這過去幾年逐漸普及,餐廳出現各種我一直吃不懂的舒肥牛排、舒肥雞胸肉,口感說好聽是非常一致,但難聽就是了無生意、單調,這件事情在我心中種下一個問號,想說哪天要哪大寫特寫,包括近幾年雨後春筍般出現的什麼水煮餐盒、舒肥餐盒也是,老天,不是什麼都丟到水裡煮或低溫煮就行,吃起來根本就是不用心的亂煮餐盒,什麼鬼,我還不痛罵一頓!
  • 靈感三:家裡的廚具添購了舒肥棒,本打算用來嘗試自己做厚切培根的,方便以後在家煮早餐,但也因為這樣稍微研究了一下各種食譜,但我發現都比不上自己直接煮來得方便。我對自己控制料理溫度還是有些心得的,心中經常嘀咕:搞個水波蛋還要在那邊等半天,5分鐘就可以搞定啦!我開箱使用後的傲慢心得:舒肥機在大多情況下是給料理新手使用的,而且越用你會越不理解料理,失去料理的手感。(真正的料理人就是要直火燒烤!)
  • 靈感四:發現舒肥的另一個好處在於,能夠幫助自己了解更多的化學作用,理解蛋白質和不同溫度的差異。此外,舒肥對於廚房、鍋爐空間有限的烹飪者來說,最棒的地方在於「解放雙手」,煮班尼狄克蛋時,設定好水波蛋的舒肥後,你可以用同步處理荷蘭醬、培根和馬芬,最後同時出餐!
以上四個靈感(按卡片盒筆記和的說法是:筆記),合併在一起,就可以產製一篇內容,隨著閱讀、知識以及各種新想法的持續累積,甚至可以說,在不知不覺中——當我在記錄靈感以以及整理、梳理、排列的這個過程中,我就已經在展開創作了。
就像巴黎之餘海明威一樣,身為創作者,你必須找到自己的那一席「流動的饗宴」
這樣的方式,讓我在生活和工作時,無時無刻都是處在創作的狀態,靈感即創作、創作即靈感。
無論是閱讀、與人交流、講座、新事物、有趣的體驗...,生命故事越精彩的人,就像是一口深井,講出來的故事與作品,就越有深度。而唯有不斷地持續注入新的水,井水才不會枯乾,創作的靈感也就源源不絕,一切水到渠成。

後記:未來還是會持續使用 AI 輔助創作,測試一下各種可能性。關於本文討論的創作靈感,無論你是 Youtuber、Podcaster、音樂人或是文字創作者、圖文創作者,也歡迎在底下交流你的方式。
avatar-img
17.0K會員
128內容數
這裡主要會用來分享和紀錄不正經的東西,有時候也可能是關於內容產業的觀點(我的觀察啦)、工作的心得,不過,說不定大多時候都還是亂七八糟的東西和雜談。總之,不正經跟業餘的就在「下班剝洋蔥」,正經的東西會在「上班剝洋蔥」,歡迎付費支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剝洋蔥 的其他內容
vocus 近期有各路好手持續加入,其中既有立竿見影的剛需內容,但也不乏上述一類的創作者,曖曖內含光,簡易的整理出幾個類別。分類是自己隨手分的,而沒有放在此名單,不代表我不推薦,最簡單還是去看我個人的追蹤名單,然後順便追蹤我啊(笑)。
出社會後,每年的聖誕節,比起上外頭的餐廳慶祝,更常是在家裡下廚,也慢慢變成固定的年度儀式,簡單的紀錄一下。這次因為一次要出餐給 7 個人吃,所以規劃了相對簡易的菜單:鯷魚炒時蔬跟五花、松露油南瓜湯、紅醬豆腐雞肉丸、藍黴起司醬義式麵疙瘩、烤牛肉。
註冊 OpenAI 一陣子了,今天跟風測試了 OpenAI 的新服務 ChatGPT,分享一點個人心得與看法。 ChatGPT 如其名,主打對話與問答,但實際上涵蓋的範圍也包含 coding ,甚至劇本等等的創作領域。輸入簡單的問句後,AI 就會吐給你完整的回答,隨著使用者大量提問,以及AI..
昨晚無意間在手機翻到這張照片,方格子的前身 SOSreader(有格友知道嗎?)。後來因為種種緣故,決定大幅度調整方向、重整團隊,幾乎像是砍掉重練般重新出發,到現在也不過 3年半的時間,恍若隔世,時間果然是相對的啊。
最近 RD 和產品同事推出了一個新功能,在發布內容時,我們開發了一套系統,會自動幫助創作者推薦關鍵字,適度提升內容的連結數、關聯性,讓內容更有機會被訪客、讀者與粉絲看到,是一個簡單卻非常實用的創作者工具。 我自己實際測試了一下,蠻好用的,這是什麼東方神秘力量!方格子黑魔術!忍不住在內部的 Sla
旅行時,我總是會確保旅途中保持著某種「開放式關係」——預先做好該做的功課,理解當地的歷史和人文風土,找好感興趣的餐廳或料理;但絕不按表操課,也堅決反對行軍般的行程——然後讓出乎意料之外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撞上自己。
vocus 近期有各路好手持續加入,其中既有立竿見影的剛需內容,但也不乏上述一類的創作者,曖曖內含光,簡易的整理出幾個類別。分類是自己隨手分的,而沒有放在此名單,不代表我不推薦,最簡單還是去看我個人的追蹤名單,然後順便追蹤我啊(笑)。
出社會後,每年的聖誕節,比起上外頭的餐廳慶祝,更常是在家裡下廚,也慢慢變成固定的年度儀式,簡單的紀錄一下。這次因為一次要出餐給 7 個人吃,所以規劃了相對簡易的菜單:鯷魚炒時蔬跟五花、松露油南瓜湯、紅醬豆腐雞肉丸、藍黴起司醬義式麵疙瘩、烤牛肉。
註冊 OpenAI 一陣子了,今天跟風測試了 OpenAI 的新服務 ChatGPT,分享一點個人心得與看法。 ChatGPT 如其名,主打對話與問答,但實際上涵蓋的範圍也包含 coding ,甚至劇本等等的創作領域。輸入簡單的問句後,AI 就會吐給你完整的回答,隨著使用者大量提問,以及AI..
昨晚無意間在手機翻到這張照片,方格子的前身 SOSreader(有格友知道嗎?)。後來因為種種緣故,決定大幅度調整方向、重整團隊,幾乎像是砍掉重練般重新出發,到現在也不過 3年半的時間,恍若隔世,時間果然是相對的啊。
最近 RD 和產品同事推出了一個新功能,在發布內容時,我們開發了一套系統,會自動幫助創作者推薦關鍵字,適度提升內容的連結數、關聯性,讓內容更有機會被訪客、讀者與粉絲看到,是一個簡單卻非常實用的創作者工具。 我自己實際測試了一下,蠻好用的,這是什麼東方神秘力量!方格子黑魔術!忍不住在內部的 Sla
旅行時,我總是會確保旅途中保持著某種「開放式關係」——預先做好該做的功課,理解當地的歷史和人文風土,找好感興趣的餐廳或料理;但絕不按表操課,也堅決反對行軍般的行程——然後讓出乎意料之外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撞上自己。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雖然寫了好幾年的散文/小説/食評,但一直都是個人興趣爲主的。自從2024年開始,我堅定了作家的夢想,就一直再找辦法整理自己的知識庫。好讓自己的創作都能夠持續穩定的產出,這個是我平常的創作流程吧。 知識輸入(Input): 閱讀是累積自我的方式,一本書不會全然屬於此刻的自己,書裡提及論點、金
Thumbnail
一般人對於作家或藝術家的想像受限於某些名家的激烈或極端事蹟,以為創作者過著憑靠靈感創作的生活。靈感一來,沒日沒夜燃燒自己,沒有靈感則擱置創作。 但就我所知,以及我所認識的創作者,不管是作家、漫畫家或圖文創作者,最多產且又富有創意的那幾位,生活極為規律,每天都有固定寫作的時間,也會有固定休息
Thumbnail
在創作時,創作者如何能夠得到靈感以及克服創作困難的過程。 作者分享自己如何從枯竭的情況中找到創意的來源,提醒讀者大膽嘗試各種創作靈感的方法。
Thumbnail
靈感是創新的源頭,為了找到創新的點子,我們需要了解靈感的本質和生成過程。靈感並非可遇而不可求,而是由大腦複雜的運作和左右腦的合作結果。透過探索靈感的奧祕,我們可以找到培養和激發靈感的方式。
Thumbnail
靈感是寫作的源泉,沒有靈感就無從下筆。但靈感並不是憑空而來的,它往往來自於我們的生活。生活中處處是素材,只要留心觀察,你就能從中挖掘出寫作靈感。例如,你可以觀察身邊的人和事,記錄下他們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你也可以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感受不同的生活狀態。此外,你還可以閱讀書籍、觀看電影電視等
Thumbnail
其實作為創作者,對於AI創作,有時會思考會不會被AI取代之類的,那要怎麼增加不可取代性,我自己目前是有些想法和大家分享,當個紀錄一下,也歡迎大家提出看法 那常常會說增加獨特性,那要怎麼達成,我自己目前有想到幾點方法
Thumbnail
先向孩子正面說明一位創作者持續更新發表作品有3大好處: 讓讀者習慣你的存在、讓平台系統判定是活躍帳號、累積足夠的作品為爆紅做準備。再說明靈感枯竭時,可以藉著父親總結的3招: 資訊的搬運工、經驗金句總結、強效自由書寫術,去克服創作低潮。
Thumbnail
取決於創作理念和需求 文字創作者是否應該使用AI,取決於個人的創作理念和需求。我認為,文字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靈活運用AI工具,以提高效率、拓展思路。不必刻意拒絕使用AI,就如同將⌜用筆寫⌟改為⌜電腦輸入⌟一般。 純粹由自己創作 純粹由自己創作,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自己的創造力
Thumbnail
文藝創作者透過AI技術進行創作,AI的快速生成能力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然而這也對文藝創作者的工作帶來了競爭和挑戰。翻譯工作也面臨AI的威脅,但AI協助創作也提高了作品的品質,對學術界和文藝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Thumbnail
在寫作的世界裡,選擇一個主題似乎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尤其是當你遲遲找不到靈感的時候。每位作家都面臨過這樣的時刻:坐在電腦前,準備將心中的想法轉化為文字,卻發現自己不知從何寫起。這不僅是新手作者的困擾,即便是經驗豐富的作家,也會遇到選擇主題的難題。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雖然寫了好幾年的散文/小説/食評,但一直都是個人興趣爲主的。自從2024年開始,我堅定了作家的夢想,就一直再找辦法整理自己的知識庫。好讓自己的創作都能夠持續穩定的產出,這個是我平常的創作流程吧。 知識輸入(Input): 閱讀是累積自我的方式,一本書不會全然屬於此刻的自己,書裡提及論點、金
Thumbnail
一般人對於作家或藝術家的想像受限於某些名家的激烈或極端事蹟,以為創作者過著憑靠靈感創作的生活。靈感一來,沒日沒夜燃燒自己,沒有靈感則擱置創作。 但就我所知,以及我所認識的創作者,不管是作家、漫畫家或圖文創作者,最多產且又富有創意的那幾位,生活極為規律,每天都有固定寫作的時間,也會有固定休息
Thumbnail
在創作時,創作者如何能夠得到靈感以及克服創作困難的過程。 作者分享自己如何從枯竭的情況中找到創意的來源,提醒讀者大膽嘗試各種創作靈感的方法。
Thumbnail
靈感是創新的源頭,為了找到創新的點子,我們需要了解靈感的本質和生成過程。靈感並非可遇而不可求,而是由大腦複雜的運作和左右腦的合作結果。透過探索靈感的奧祕,我們可以找到培養和激發靈感的方式。
Thumbnail
靈感是寫作的源泉,沒有靈感就無從下筆。但靈感並不是憑空而來的,它往往來自於我們的生活。生活中處處是素材,只要留心觀察,你就能從中挖掘出寫作靈感。例如,你可以觀察身邊的人和事,記錄下他們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你也可以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感受不同的生活狀態。此外,你還可以閱讀書籍、觀看電影電視等
Thumbnail
其實作為創作者,對於AI創作,有時會思考會不會被AI取代之類的,那要怎麼增加不可取代性,我自己目前是有些想法和大家分享,當個紀錄一下,也歡迎大家提出看法 那常常會說增加獨特性,那要怎麼達成,我自己目前有想到幾點方法
Thumbnail
先向孩子正面說明一位創作者持續更新發表作品有3大好處: 讓讀者習慣你的存在、讓平台系統判定是活躍帳號、累積足夠的作品為爆紅做準備。再說明靈感枯竭時,可以藉著父親總結的3招: 資訊的搬運工、經驗金句總結、強效自由書寫術,去克服創作低潮。
Thumbnail
取決於創作理念和需求 文字創作者是否應該使用AI,取決於個人的創作理念和需求。我認為,文字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靈活運用AI工具,以提高效率、拓展思路。不必刻意拒絕使用AI,就如同將⌜用筆寫⌟改為⌜電腦輸入⌟一般。 純粹由自己創作 純粹由自己創作,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自己的創造力
Thumbnail
文藝創作者透過AI技術進行創作,AI的快速生成能力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然而這也對文藝創作者的工作帶來了競爭和挑戰。翻譯工作也面臨AI的威脅,但AI協助創作也提高了作品的品質,對學術界和文藝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Thumbnail
在寫作的世界裡,選擇一個主題似乎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尤其是當你遲遲找不到靈感的時候。每位作家都面臨過這樣的時刻:坐在電腦前,準備將心中的想法轉化為文字,卻發現自己不知從何寫起。這不僅是新手作者的困擾,即便是經驗豐富的作家,也會遇到選擇主題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