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醫病之間的妙道 | 隨筆

    韓炳哲在《妥協社會》提到,德國生理學家魏齊澤克,描述療癒的原初場景:當小女孩看到自己的弟弟在忍受痛苦時。她本能地想到一個辦法,她討好般的伸出手,輕撫他的痛處。這位小小救護員第一次成了醫生。她擁有對原初療效的先覺而不自知;這種先覺讓他的所思所想相傳的到手中,並引領她的手去觸摸,從而發揮療效。
    因為這正是她弟弟想要的東西。這隻手讓他不再那麼難受。讓姐姐的手碰觸的那種感受,進入到他與她之間的疼痛之間,在這種全新的感受面前,疼痛便隱退了。
    穴道按摩
    其實,中醫養生也提到「阿是穴」這個名詞。比如說,身上有痛楚,你就按著那個痛點,按到氣通,自然迎刃而解。
    觀看電視的健康節目,會邀請一些中醫師,來探討按摩穴道的竅門。回想起早年華夏先民,定居荒山野嶺,尋醫不便,一旦病痛襲來,出於本能,按來按去,最後經由經驗和思考彙整,人與人互相交流,慢慢就建構一套穴道按摩的脈絡,接著乃代代相傳。例如,除肺熱,按一按合谷穴;強化心氣,則按勞宮穴跟內關。去肝火,則按按太衝、三陰交和足臨泣;按天樞穴跟足三里穴,能消除便秘。
    但這對於一般病患而言,根本派不上用場,因為他們大多求助於大醫院。除了現代化之外,健康保險也有優惠,而且服務週到,每三個月親自門診,中間兩個月可在就近診所取得用藥。不過,缺點是你必須繼續吃藥,吃到往生為止。
    醫生習慣瞎掰說謊?
    多年前,讀過一位美國怪咖醫生的妙作,書名是《一位異質醫生的告白》。書中強調,每位醫生一上班,總是欺騙說謊,說到下班為止。期間,醫生要開降血壓的藥給病患 ,必然衍生副作用如皮疹、降低免疫力與性能力,但醫生絕對不會告訴你。他如此說法有點 不太精準,目前藥包上面都會註明藥品的副作用,只不過大家不在乎罷了。 如果說醫生上班期間,都是謊話連篇,也誇大其詞。
    狐狸與刺猬
    對此,倒不如援用牛津哲學教授柏林的說法,因為他推出一本小書《狐狸與刺猬》,每每成為飯後談資。論及刺蝟與狐狸,他提到「刺蝟型」的人物,看待一切事物都會連結到同一個中心點,他們言行都有重大意義,反之,狐狸知道很多小事,同時追求很多目標,但這些目標常常毫無關關聯,甚至彼此矛盾。如果有關聯,那也是因為本身就具有的。
    「刺猬型」的人物,他們不習慣自我否定,厭惡批評的聲音,他不會來勢洶洶的搬出長篇大論來解釋自己的見解,對「聽不懂的人」表現出易怒、不耐煩的態度。但他們容易變成自己先入為主觀念的囚徒,自我感覺良好。
    「狐狸型」的人物,懂得自我批判,能從不斷演變的情勢中,理出其中相互矛盾的動態。他們對於預測本領保持謹慎態度。時時牢記過去所犯下的錯誤,比較不會試圖合理化那些錯誤,比較會隨著時代的腳步翻修他們的信念。
    跟幾位友人聊天,他們每天按時服藥,尤其面對三高。有時候,開玩笑說:「試試停止吃藥,改變飲食,也許血壓自然降下來!」他一臉緊張道:「喔!不行啊,醫生特別強調,要是不聽話,會中風!」看來,他的門診大夫應該是「刺猬型」。
    一位友人提到他老媽找醫生看病,量了血壓之後,準備開藥之際,但這位歐巴桑笑著說:「醫生啊,是不是可以不要吃藥?」大夫馬上點頭說:「也是可以不用,但還是要注意身體的變化,有時候自己在家量一量。」推測一下,這位醫生應該是屬於「狐狸型」。
    不過,高明的醫生大多是兼有「刺猬型」和「狐狸型」的特色,畢竟要治好病痛,腦筋難免要轉得快,這是內科,但外科大夫,更要具有靈活的應變能力,尤其開腦和開心這兩大手術,中途遇到的隨機異變,應是家常便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懶人國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