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知性寫作選書

    這學期到大直高中教知性寫作,目標是投稿教育部閱讀心得比賽。
    排課出乎我意料,一學期十八週,上頭六週+尾六週,中間休六週...好奇同學們中間那幾週要做什麼。
    總之,這次選四本書。
    《成功的反思》:難度★★★
    反省了「追求人生勝利組」、「成功值得享受一切」之類的主流觀點,指出人生必然有機運成份。雖然偏向文化分析,但也涉及哲學理論。
    據我先前在臺中女中的經驗,主動選這書寫的,最後成果都很不錯。但很難判斷,是學生自己本來就有想法,還是這書很能觸發思辨。
    《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難度★★
    談及美國年輕世代的安全至上、取消文化與憂鬱傾向,列舉許多案例,並歸納成同一心理狀態的反映。
    在我看來,臺灣好像沒那麼嚴重,但可以藉此分析各種網路炎上事件,尤其是網民的思維與行為。
    此外,「我(們)很不好」、「世界一片淒涼」,「未來了無希望」的認知三角到底多普遍,也值得探究一下。
    《網路讓我們變笨?》:難度★★
    書名說明一切,最大論據是資訊超載與過度分心,外加些許陰謀論:你的點閱數越高,那些企業賺錢越多。
    這說法有古早版本:看太多電視讓我們變笨,但網路+智慧型手機的影響力,恐怕遠勝電視。
    此外,我喜歡討戰式主題,這樣學生只要想反駁它,心得就不會寫不出來。
    《女性主義》:難度★
    這概念有各式各樣的延伸理解(甚至誤解),而且某種極端版本在網路上常常被戰。
    此書是本簡短的演變史,說明二十世紀以來,「男性可以但女性就是不行」的事如何逐漸消失。議題論辯不多,但應足以正本清源。
    某方面而言,我覺得這是思考「為何兩者有差別待遇」的一種練習。不限男女之別,也可以是師生、城鄉或官民。
    還有件事值得一提。先前在寫相關論文時,總有審查人會問:你的教學成效,譬如練習哲學思辨、產出閱讀心得等,是否會遇到程度落差的問題?
    更直白地說,由於我先前大多是教前幾志願的學校,同樣的成效,真的能廣泛重現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先備知識的學生身上嗎?
    從教學方法的角度看,我明白為何有人會想問成效,因為其中有方法適用性的問題。適用於這些學生的,不一定適用於那些學生。
    但我比較關心另一種問題。第一次見面,當我問大家:一個思辨課程,應該是大家看著講師思考,還是大家和講師一起思考呢?
    全部人都選了後者。既然你想思考,那你的思考就得讓我看得見,那你就得講出來或寫出來。寫出來最好,因為那是可留存的,你自己也能看,不會說過就忘。
    培養這種意識,或許更重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