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的歸宿:讀歐大旭《碼頭上的陌生人》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在英國唸大學時,一名來自古老而龐大家族的金發男孩,正向我簡述他的家族史。我們家族只有一部分是貴族,他笑說,另一部分來自19世紀的工業財富。我仔細聽他解說公爵、侯爵、伯爵等制度。我初到此時,對於人們著迷於社會背景,以及能在不經意的閒談間論及家庭背景,而無傷大雅,深感興趣。」
與此相對的,在多個段落裡,身為馬來西亞移民後代的作者,一再點出自己的家族記憶總是被當事人輕輕放下。在一次罕見的時機,父親聊起自己的兒時記憶——在國境之北的叢林鄉鎮與親戚一起長大,四處尋找工作機會。父親說,
「這只是一群窮人的故事,對你而言一點也不有趣。」
在另一個段落裡,祖父執意將與患上精神疾病的男人帶回家裡。他是祖父兒時一同移民馬來亞的同伴,無親無故,只記得祖父的名字(而精神病院循此聯絡上家裡)。男人一言不語,但極為有禮。三天後,跳河自盡。母親說至此,兩人陷入一段沉默,「所以,你待會要到哪吃晚餐?」我問母親為什麼,她說,
「哎呀,這都是無聊的事,有什麼好說的。」
任何人都有故事,但不是每個人的故事都會被人們記得,甚至包括當事人也認為自己的經歷「無聊」而不願提起。這本書嘗試透過捕捉家族的記憶,重塑作者自身的面貌(face)。
獲得新加坡政府獎學金的姊姊,正與一群同齡人住在離校兩小時車程的宿舍。當我們到她宿舍時,即便是擁有斯巴達式童年的父親,也說「這一點也不好」。姊姊孤獨、想家,每日長時間學習,只為了不丟失獎學金。唯獨祖父,孑然一身來到馬來亞打拼,不解何為鄉愁。母親嘗試向他解釋。「但我們是移民」,對祖父而言,這似乎能解釋一切。
祖父不理解的是,他是移民,而我是移民的孫子。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
衝突的是,這改變不了出身為國家少數族群(華人)的事實。
在馬來西亞,不可挑戰的族群地位與關係,迫使少數者必須一定程度地調整去適應。適應自己被稱為移民,但不可能誤認自己為移民,因為在此出生的這一代,並沒有從哪裡來的原鄉。或許在某個地方的人們,說著你祖父輩的口音,但你畢竟不屬於他們。
「事實上,越早將自己視為移民,越能避免被他人指責滾回X/Y/Z國而感到困惑。唯一問題是,你不可能覺得自己真的是移民。這只是別人對你的描述。」
當我第一次被人罵華人豬(Cina Babi,馬來西亞常見針對華人的歧視用語),我其實很疑惑華人是豬,究竟是因為華人吃煮(佔人口多數的穆斯林不吃豬肉),或是某種更深層的原因。當時我年僅六歲,祖母笑說,他們只是小孩,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你的話讓我的疑惑迅速消失。而我沒說的是,他們並不是小孩,而是成年人。
歐大旭(Tash Aw)出生台北,在馬來西亞成長,定居於英國。《碼頭上的陌生人》(Strangers on A Pier)是他對自我背景探尋的著作。在一篇簡短的訪談裡,很好的總結(準確來說,是與我的閱讀理解相同的總結)這本書的意圖:
「我的父母總是對我說:「你為什麼對這些故事感興趣?它們太無聊了。沒有必要寫像我們這樣的人,我們並不重要,你為什麼不寫寫更有趣的人呢?」這樣的說法,也意味著一百年後,像我父母、祖父母這樣普通人的故事將會消散,只因他們是無權無勢的移民。在文學世界裡,他們的故事被認為是不值一提的,文學將只充斥著資產階級敘事。因此,這本書是試圖找回一些過往,紀念我父母與祖父母所經歷過的一切——這也是我人生故事的一部分。」
我在台北捷運的幾天通勤裡,讀完《碼頭上的陌生人》。同為馬來西亞華人移民第三代,雖然出身時間有落差,但能共感的部分極多,往往在同一頁裡停下尋思,無法輕易翻頁。《碼頭上的陌生人》至少可以寫成長篇著做,卻被毆大旭濃縮在一百頁裡。不曉得其他背景的讀者會是何種感受。
這篇段落多按自己理解從英文著作意譯。繁體譯本即將由時報出版,會有比較精準的用詞。裡頭不時穿插馬來西亞習慣用詞,不曉得譯本會如何呈現,但馬來西亞華人讀者閱讀原著時,大概會莞爾一笑,甚至感受到其中的自嘲。
avatar-img
7會員
29內容數
本系列主要書寫東南亞各國之間的主權爭議。東南亞各國在歷史上常有彼此重疊現象,不若東亞有較清晰的領土繼承,也因此當轉變為擁有明確邊界的現代國家時,歷史主權(historical claim)會變得異常複雜。我嘗試在主權爭議裡,釐清邊界的意思和由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金孫爆富攻略》直面亞洲家庭的現況,觀察入微,主角家庭設定住在泰國的華人移民。故事中展現了許多像是臺灣人的影子,包括與臺灣相似的掃墓情節、世代之間的鴻溝、孝道和重視傳統等觀念。由於導演對於華人家庭的細膩觀察與刻畫,觀眾可以很容易和主角產生共鳴,帶入主角小安和奶奶彼此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我們聽過很多離家的故事。爲了愛情離家出走,討厭家庭離家出走,都是因爲意見和家人不合而離家,永遠的離開了。 但是,你有聽過爲了生存而離家嗎?爲了自己的家人,爲了不再貧窮,爲了讓家人更加幸福而離家出走,最後卻從沒有幸福的結果。 這,就是我父親的故事了。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市出生並在貧民區長大的故事。他分享了家庭成員和兒時的瑣事,並講述了他曾經面臨的心理困擾和挫折。最後,作者積極展望,強調他活在充滿挑戰和困難的生活中,並藉此經歷來克服困難成長。
Thumbnail
八   話說父親聞知台灣事,便一個心思想到台灣發展謀前途。他在【遺兒孫詩】寫道【學成聞知台灣事 返家收租欲遠航 翻浪出帆泉州港】。   父親終究下定決心瞞著家裡的兄姊私下收田租啟程遠航,他登船地就是從宋元時期開始就是世界貿易大港的泉州港。我想在戰爭年代大陸和台灣貿易交通應該是斷絕的,而今對日抗戰
Thumbnail
「過去」 馬六甲市區,賣椰子的攤販外,一位阿伯愜意地坐在那裡,馬六甲接近赤道的炎熱氣候快讓我們吃不消,進去買了現剖椰子來解解暑,阿伯看著我和老牛:「你們哪裡來的啊?」看到都是華人面孔自然收起警戒,和他就這麼聊起來。 阿伯對蔣介石時代印象特別鮮明,我想他是當年移民潮定居在馬六甲的華人,從小跟家人到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金孫爆富攻略》直面亞洲家庭的現況,觀察入微,主角家庭設定住在泰國的華人移民。故事中展現了許多像是臺灣人的影子,包括與臺灣相似的掃墓情節、世代之間的鴻溝、孝道和重視傳統等觀念。由於導演對於華人家庭的細膩觀察與刻畫,觀眾可以很容易和主角產生共鳴,帶入主角小安和奶奶彼此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我們聽過很多離家的故事。爲了愛情離家出走,討厭家庭離家出走,都是因爲意見和家人不合而離家,永遠的離開了。 但是,你有聽過爲了生存而離家嗎?爲了自己的家人,爲了不再貧窮,爲了讓家人更加幸福而離家出走,最後卻從沒有幸福的結果。 這,就是我父親的故事了。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市出生並在貧民區長大的故事。他分享了家庭成員和兒時的瑣事,並講述了他曾經面臨的心理困擾和挫折。最後,作者積極展望,強調他活在充滿挑戰和困難的生活中,並藉此經歷來克服困難成長。
Thumbnail
八   話說父親聞知台灣事,便一個心思想到台灣發展謀前途。他在【遺兒孫詩】寫道【學成聞知台灣事 返家收租欲遠航 翻浪出帆泉州港】。   父親終究下定決心瞞著家裡的兄姊私下收田租啟程遠航,他登船地就是從宋元時期開始就是世界貿易大港的泉州港。我想在戰爭年代大陸和台灣貿易交通應該是斷絕的,而今對日抗戰
Thumbnail
「過去」 馬六甲市區,賣椰子的攤販外,一位阿伯愜意地坐在那裡,馬六甲接近赤道的炎熱氣候快讓我們吃不消,進去買了現剖椰子來解解暑,阿伯看著我和老牛:「你們哪裡來的啊?」看到都是華人面孔自然收起警戒,和他就這麼聊起來。 阿伯對蔣介石時代印象特別鮮明,我想他是當年移民潮定居在馬六甲的華人,從小跟家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