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2/2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看見生命的流動《最後一棵樹》

人與樹的相處關係
驅車從盆地城市的邊緣,慢慢攀升進到山林裡去,一路上灰白的城市風景,漸漸變成人與森林並存的風貌,擁擠的商店街裡交錯著樹木扎根的遺跡,沁涼的空氣也標誌著,幾千年來水、樹,與人之間互相滋養、循環的風貌。
僅僅是這樣的接觸,就能感受自己的心從躁動慢慢沉靜下來,在大樹旁邊,在颼颼搖曳的樹葉聲裡,你彷彿就凝定在生命的搖籃裡,無所謂時間與空間了。
永恆就刻篆在樹木的年輪裡,就像聖經裡的生命樹,吃了果實就得永生;也是北歐神話裡的宇宙樹,是萬界萬物的母土;更是我們內在生命的小宇宙,器官與血液,氣息與呼吸,生生不息。
來自英國的愛蜜莉.哈沃斯-布斯(Emily Haworth-Booth)一向關注於「反抗滅絕」(Extinction Rebellion)的環保運動,在她創作的這本《最後一棵樹》裡,也是利用簡單的故事,闡述了人與樹(環境)的相處關係:人類為何選擇居住在樹旁,如何與樹互相依存,如何利用樹,又怎麼失去跟樹的連結,乃至於失去對人的連結,最後如何重新植樹,找回和樹的交流。
《最後一棵樹》愛蜜莉哈沃斯布斯(  Emily Haworth-Booth )作繪/黃筱茵翻譯/東方出版/2021
《最後一棵樹》愛蜜莉哈沃斯布斯(  Emily Haworth-Booth )作繪/黃筱茵翻譯/東方出版/2021
素描般的筆觸,大量的綠色與黑色線條,同時詮釋了枝葉的蔥鬱以及枝幹的功用。
蓊鬱的枝葉用來蔽蔭乘涼與遊戲,黑色的枝幹則用來生柴火蓋房子,當人們逐漸用更多的黑色枝幹架構自己的家,愈來愈多的黑卻也逐漸遮蔽視野,最後築起厚厚的牆,表面上是用來隔絕風雨,但事實上也隔絕了友善與連結,順帶高築了猜忌與冷漠。
人們利用樹木打造更多自己的居所
終於也隔絕了友善與連結。

最後一棵小樹的作用
除了一棵瘦弱的小樹苗,因為無法負擔建築高牆的工事,成為唯一存活的樹。
樹就像孩子,經過日曬雨淋的灌溉,一天天成長起來。孩子與樹,在高牆之外,在猜忌與冷漠之外,維持著初心,維持著最初的連結,就像人們剛來到這片樹林時,遊戲、唱歌、大笑,照顧小樹:
直到他們明白不能把這最後一棵樹砍下來。
因為一棵樹就是一片森林的種子,是人與樹最初生命的連結,因為一棵樹能找回,人們和諧相處的記憶。
孩子發現小樹的存在,大人們卻只思考樹木的利益
小樹因為「無用」而存在,反而成為人們最後的希望

生命循環的脈絡
繪本的故事裡強調時間性,從人們利用樹木建立良好的居處,到人們建築木頭高牆,截斷連結,再到孩子跟小樹相處的方式,最後喚醒成人在樹林裡的美好時光記憶,重新建立和樹互相依存的家園。
時間性的循環是人類生命的脈絡,人們需要時間來領略生命,而樹木就是生命的顯影,你怎麼活著,樹木就以什麼姿態呈現在你眼前。
換個角度說,對樹木而言,人類也是生命的一種顯影:生老病死,代代循環。在他們不露情感的視角裡,我們也許更快生滅,但終究也是生生不息的。
繪本的美好,常常是在簡單輕快裡透露生命真諦。沒有濃重的文字說教,也沒有繁複細微的理論,透過圖像傳遞的,不過是我們熟悉的事物,但透過紙背的,卻是會一直刻畫在心上、不斷翻閱的真理。
樹木向人們展示了生命循環的脈絡

樹木與人的其他議題
有關「樹」的繪本,一直以來就非常多,隨手捻來身邊就有幾本:
像是描繪樹與人和諧相處的生活的《樹真好》,水彩的墨色一下就能勾動懷舊的氣氛,在時間裡湧動樹的頌歌;而以「樹」為繪畫主軸的伊勢英子,則以見證自我生命軌跡和大地生機的角度,工筆而飛揚地創作了一系列有關樹的畫作。
《樹真好》/珍妮絲·梅‧尤德里(Janice May Udry)著/馬克‧西蒙(Marc Simont)繪/劉小如譯/上誼出版/2016
伊勢英子的部分「樹」作品
樹木因為缺少建築的價值而免去被砍伐的命運,也曾被莊子用來譬喻「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的哲學寓意:唯有「無用」,才能見證生命的價值,才得以給出啟示。
而在文學裡,樹木更是常常成為情感的點睛品。近來白先勇的散文集《樹猶如此》:
《樹猶如此》/白先勇著/聯合文學出版/2022
草木跟人一樣,受了傷須得長期調養,我花了一兩年功夫,費盡心血,才把那些茶花一一救活
美中不足的是,抬望眼,總看見園中西隅,剩下的那兩棵意大利柏樹中間,露出一塊愣楞的空白來⋯⋯
以樹木的成長消融來譬喻好友的生命光景,與夫自己的懷念之情,其中深情款款,令人動容。
而我也曾經在能辨識樹能量的老師引領下走入原始森林,感受到自然湧出的歡愉能量。老師解釋說此地本來就具有遊戲般的樹木能量,因此能引導人們忍不住開心起來。人類與樹木,在呼吸之間相互連結著。一棵足以環抱的大樹就能給出多倍的療癒能量,更何況是一片樹林。
畫家愛蜜莉提醒我們的,也是如此。從我們腳下出發,不管是一棵小樹苗,或是公園裡的一棵樹,只要與其接觸,都能感受到來自宇宙大地、乃至生命本身無條件給予的款款滋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