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8|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退休,只是角色的轉移

撰文:跨域踐行者 王中砥
很多人喜歡用「一生」來看待生命,所以,這一生中會有許多的階段、許多的角色讓我們來扮演。每個階段的任務完成,就是生命的創造,就是成就。所以,當我們從職業的角色中退了出來,亦即退休--誰能夠越早退休,誰就是人生的勝利組、生涯的楷模。這似乎已經成了人生的基本路徑圖以及生命的意義腳本。
有沒有另外的可能性?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的「發生」都有不同,如果用「發生」來看待「一生」,那路徑、腳本的發展就不會那麼相似了!近年來,「退休」的議題發燒,幾乎成了當代顯學。原因不外乎高齡化,職場早退潮所導致退休人數的倍增,在在顯現出社會人口呈現出年齡失衡的問題。「退休生活該怎麼過?」「什麼是退休生活?」這樣的議題成為討論與關注的焦點。多年前,一部探討退休生活的好萊塢電影『高年級實習生』,更將這議題討論帶到高潮。「人生不是過的怎樣?而是怎樣去過?」這酒類廣告的旁白震耳,答案也清晰!
試問: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我在演講時經常問學員這個問題。答案只有一個:找到「重要感」與「歸屬感」。從我們孩提時代開始,家庭就是在滿足我們這兩個需求,進入校園、職場,人都在找尋這兩個心理滿足。「重要感」決定自我價值;「歸屬感」決定群體認同。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退休以後,突然間無所適從感覺失落的關鍵。
再問:生活到底在追求什麼?財富、名位、權力、成功…..這都是表象的塗抹,被定義的價值。說白了,也就只有兩件事:一是「時間內容物」,二是「情緒穩定度」。「時間內容物」決定人生的精采度;「情緒穩定度」反映生存的幸福感。你的時時刻刻裝了什麼?你的點點滴滴感受到什麼?這其實就是面對人生的「懶人包」。如果,我們正要經歷退休的生活,怎麼過日子,由這幾項指標來觀察、來安置,找到答案其實並不困難。
有次做職涯諮商,有位大哥身分證71歲了,可看起來就是五十幾歲的模樣。我問他,你怎麼看起來這麼年輕?他說:我比較樂觀啦,沒事不去想負面的事啦。他正在為退休找點事做,他說:「我不怕做事,怕沒事做!」真的夠樂觀,多好的一句話,多好的答案啊!那麼,重點在「事」。那我們就來看看可以做些什麼事?
工作
休閒
社會參與
學習成長
退休均衡圖
心靈寄託
社群連結
健康
旅遊出走
工作:退休後的工作選擇可以很多元,時薪、專職型的工作,網路與共享經濟型的商業模式或是微型創業…當收如不是唯一的標的,工作的意義就侍衛自己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休閒:年輕時有什麼興趣沒機會去實現、去參與的,在退休生活中都是可以一一去落實的。安排休閒活動,讓身心得以參與,浸淫其間。
社會參與:很多人建議退休後去當志工,個人的意見是用「社會參與」來取代志工的狹義。人往往可以從「參與」的過程中尋找到自我價值,這可體現自我的存在感。
學習成長:這可區分出學習才藝或是職業技藝。報名參加學習課程、樂齡課程,都是很好的自我突破,並安排閱讀,加入讀書會,體現活到老、學到老的價值。
心靈寄託:可以狹義的解釋成宗教活動的參與與投入,更可以廣義的理解成心靈相關活動的參與與置身。退休者有著生命的厚度,更需要有心靈的廣度,這樣更可以豁達的面對終老。
社群連結:這可謂網路時代的新思維。誰說老來不能上網,應該是老來更須上網。社群包含了虛擬社群與實體社群,亦即過去所說的社團。藉由虛實社團的參與,拓廣人脈,讓老來有伴,有更多人來伴。
健康:養生來自運動,用運動來維繫健康。提高運動的時間比例,學習一些相關的運動、以及營養保健的課程社群的參與。全體養生、團體運動,都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旅遊出走:足跡可以打開視野。人能走出去,就能看得遠。用「壯遊」的意義來看待旅遊出走的價值。生命會因遠颺而豐富,視界會因體驗而寬廣。這不就是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的道理嗎!
年齡,也許關乎體力,但從不影響能力。所有人都要面對退休,也要經歷一生。與其說讓生命等待至終途,不妨讓「發生」精采到終老。退休,不該是停滯,只是轉移角色,去扮演更精采的自己,演出更豐富的劇情。
退休只是你的可能性加上你的選擇性,所得出的一場「時間內容物」與「情緒穩定度」的均衡。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一位從事表演藝術與心理療癒的專業演說與策展者,30多年來的「跨域」職涯中,也開始從事社會觀察、趨勢探索與跨文化研究做為生活中的日常。並重返校園研讀跨域表演藝術,期待為表演藝術療癒與社會創新,走入未見的身心靈跨域踐行者。寫點想的、想點寫的。期待在格子裡與您共振、共鳴與共創。也期待您對我每篇創作的贊助。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