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3|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親子]有了 AI 繪圖工具,還需要學畫畫嗎?

最近關於 AI 繪圖的話題十分有熱度,大家有試玩過 Midjourney 了嗎?我作為一個文藝傾向很明顯的人,要跟上科技進步的節奏其實都會稍慢一些,但總算也試用過了,有一些觀察與心得,以及因應 AI 發展我會稍稍調整的教育方向,在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這個取代,不是你以為的那個取代。
Midjourney 的表現驚艷了許多人,也讓相關從業人員和創作者憂心自己的飯碗不保,像這樣只需要幾個指令和極短的時間就可以產出各式各樣的圖像,那繪師、畫家的未來又在哪裡呢?
關於這個議題,我很喜歡曼報這篇<AI 特輯(四/完):創造力即新的生產力>裡面的觀點,他說過去所謂的創作或創造,和技巧是高度綁定的,當我們認定一個人是個傑出的畫家,那麼他的作品大多有其令人讚賞的創意和繪畫技巧。而依現在 AI 的發展方向,未來會被大幅取代的會是技巧,也就是生產力的部分。
這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綜觀人類的科技發展史,每個躍進都是在解決生產力的問題,像是動力就從人力,到獸力,再躍進到如今的電力,只是現在輪到書寫繪畫這個領域的生產力要被升級而已。
既然 AI 取代了技巧,那是不是學習繪畫技巧就沒有意義了呢?創造力是如此虛無飄渺,又該怎麼幫助孩子具備這項不易被取代的能力?回答這兩個問題前,先看看曼報文章裡是怎麼說的,他說:「創造力並非憑空降臨,依舊得靠長期浸淫來鍛鍊。」這點我深以為然,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熟能生巧後又創造出新東西的經驗呢?就拿做菜來說,煮的經驗多了,食材都熟悉了,當嘗試跟以往不同的食材組合時,很大概率能夠成就出一道新菜,創造力大部分就是來自技巧與經驗的相輔相成,是互相激盪而出的新火花。

當技巧只是輔助
當技巧只是輔助,我認為如何抓住核心概念才是關鍵。 Midjourney 的使用方式是下指定後再產圖,我設想了一個奶奶在小木屋裡煮湯給孫女喝的畫面,於是下了這串關鍵字:grandma, cooking, wood house, little girl, soup, winter,而產出的圖長這樣:
我看到這張圖後,心裡的感想是「這什麼鬼?!」,然後再看看其他人產出的圖跟對應的指示,我想也許是需要更具體的句子,於是又試了一次。這次我設想的是,日漫感的少女拿著書站在樹頭眺望海洋,指令如下:a girl with long red hair, japanese animetion style, wear t shirt and short skirt, smile, standing on the top of the tree, holding a small book, looking to the ocean from a distance,而我得到下面這張圖:
......不知道為什麼直接變成上衣的打樣圖了,從上述兩張圖的情況來看,很明顯的,我腦中雖然有美好的想像畫面,可是對具體構圖沒有概念,沒辦法把想要的元素成功結合。我看了看其他人下的指令,從整體畫風到各個元素擺放的位置,越是精確的描述,產出的圖越令人驚嘆,

雞生蛋,蛋生雞
未來的趨勢是技巧為輔助,但沒有相對的技巧實力去支撐創造力,即使 AI 代勞了部分時間和力氣,也是徒然。
所以,我仍然會鼓勵孩子繼續學習繪畫,而且會找以多媒材使用為主為課程方向的教室,畢竟未來的關注重點不再是她必須能自己親手畫出黃金比例,或調和出平衡的色彩,而是她是否知道「如何」搭配與結合使用各項元素,只有掌握住核心的知識立基,才能活用精髓並由 AI 輔助去創造獨一無二的作品。

結語
創造力非常虛無飄渺且難以衡量,可是對孩子的未來來說好像又很重要,老實說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比較好,依我自己在創作路上汲取靈感的經驗來看,若是能給他們多一些的空間和彈性去不設限的想像,去體會生命與生活,那些經驗帶來的躍躍生機會是很好的創造力泉源。
不過,撇除所有對孩子未來就業發展的焦慮,其實我也就是希望他們有個怡情養性的興趣而已,Midjourney 的出現反而讓這點更容易達成了,他們只須掌握關鍵知識和基礎技巧就可以有完成度很高的作品,花少少的時間跟精力獲取大大的成就感,光想像就好舒壓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Chun 王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