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練習不聽話到聽見內心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是否曾覺得家人很難溝通,總無法同理你的感受?或是彼此之間總是相敬如冰、相愛相殺,無法互相理解,於是互相傷害。

如果是的話,那麼在芬妮的《練習不聽話》中,你或許會看到類似的自己。

作者芬妮從小就在計畫中按部就班的成長,但卻在三十歲當媽媽後,發現人生並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照計畫進行。

在兒子即將滿四個月的母親節前夕,鄰居親手斷送了兩個稚子以及自己的生命。這對於當時的的芬妮,造成了非常大的悲傷以及沮喪。她不明白為何她才剛升格為母親,卻有另一位母親帶著年幼的孩子辭世,

為了避免觸景傷情而搬回娘家,但卻因為沒有好好說出自己的憂傷與感受,而與母親之間無法互相理解,甚至被母親說一直住在娘家會沒出息。

她不禁問自己:
以前對於人生若有任何疑難雜症,都還可以請教母親。但碰到與母親之間的衝突時,又可以請教誰呢?
在讀了周志建老師的《跟家庭的傷說再見》後,她認識到原來自己心中有個「內在小孩」,而唯有認回這個驚恐的內在小孩,才能為那個自己,找到一個安放的位置。

於是她試著寫下成年後給母親的第一篇作文。一方面接受了自己受傷的事實,試著與自己和解;另一方面表達了想了解母親,試著與母親和解。

文中沒有忤逆或質疑的言語責怪,只有對自己情緒的坦承以及對母親的情感。
最終也得到母親的回應,化解了之間的衝突。

關於這本書的評價其實很兩極,我覺得或許是因為讀者的背景不同,而造成了感受不同。
有些讀者覺得作者自己不以成熟的方式與母親溝通,還出書抱怨母親。

但那篇寫給母親的作文,有多少人是辦不到、說不出口的?而這篇作文,又給了多少人想要與原生家庭和解的勇氣?

至於說作者出書抱怨母親的讀者,我想應該是因為這本書與自己的理念不合,所以沒有讀到作者在書中提到對母親的感謝。

甚至在這本書的後記也有提到,作者為了表示尊重當事人,將稿子先給母親看過。雖然母親表示尊重作者而不先看稿子,但也一樣獻上祝福。

另外有讀者不懂為何鄰居自殺有如此大的影響。我想這或許是因為作者的個性
對周遭的人事物較容易產生共感吧。

我想起大學時期,一位見過幾次面的高中學弟在租屋處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那一陣子我就像書中提到的:
如果我多關心鄰里,她是不是就不會想不開?如果我早一點發現異狀,是不是就可以提供資源協助?如果我多多行善、關心社會,是不是就可以避免憾事發生?
心中不時會出現這樣的自我檢討。

如果就連我這種只是聽到消息的人都會受到影響,更遑論作者經歷了那種「即使將大門緊閉,依然能聽見隔壁家屬歇斯底里的尖叫與撕心裂肺的哭吼。」的臨場感受。

或許有讀者會覺得這本書只是作者任性的無病呻吟,但也確實有些人在這本書中,看到了現在的自己以及不同的可能。

最後,不論這本《練習不聽話》是否引起了你的共鳴,但我想我們都可以從中學習到藉由覺察自己內在的情緒,坦承內心真實的感受,試著與心結難解的親人,好好和解。

希望有一天,我們都能從練習不聽話,進而練習傾聽自己的內心話,最終能夠聽見彼此的真心話。

圖片來源:博客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喜歡化學嗎? 化學對我來說,從來就不是喜不喜歡的問題,畢竟沒有交集,又怎麼會有情感?若是有,應該也僅限於我考卷上的分數。
不知道你有沒有觀察過,當生活中遇到困境時,你會如何思考呢? 或許你是那種在失敗後會自省然後學習經驗的人,也或許你總習慣凡事抱怨個幾句,最後免不了「要抱怨的事太多了,不如怨天吧」。 其實,要不抱怨實在太難了。 畢竟生活中並不是每件事情都如我們所願。就算告訴自己應該要樂觀以對,但難免還是會感到無奈心累。
侯文詠曾這樣比喻:「男人結婚前是動物、結婚後是植物,有了孩子之後是礦物」。 妳是否也覺得婚前沒事獻殷勤的男友跟婚後做事看心情的老公是不同生物? 如果妳有這種感覺,恭喜妳,妳不孤單。因為我也是這樣的老公。
你喜歡化學嗎? 化學對我來說,從來就不是喜不喜歡的問題,畢竟沒有交集,又怎麼會有情感?若是有,應該也僅限於我考卷上的分數。
不知道你有沒有觀察過,當生活中遇到困境時,你會如何思考呢? 或許你是那種在失敗後會自省然後學習經驗的人,也或許你總習慣凡事抱怨個幾句,最後免不了「要抱怨的事太多了,不如怨天吧」。 其實,要不抱怨實在太難了。 畢竟生活中並不是每件事情都如我們所願。就算告訴自己應該要樂觀以對,但難免還是會感到無奈心累。
侯文詠曾這樣比喻:「男人結婚前是動物、結婚後是植物,有了孩子之後是礦物」。 妳是否也覺得婚前沒事獻殷勤的男友跟婚後做事看心情的老公是不同生物? 如果妳有這種感覺,恭喜妳,妳不孤單。因為我也是這樣的老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姊姊一家人與妹妹本預計 7 月去日本旅遊。在搭飛機當天,姊姊在桃園機場大門外被地面反光突起物絆倒。她手上拖著行李反應不及,臉部撞上了人行道的檻,傷得很重。
Thumbnail
有段時間,我需要常常提醒自己,她是我的母親,我是她的女兒,我不是她的拯救者,我也救不了她。
她找到我 問我為什麼老是不肯好好溝通 把我的想法都告訴她 然後老是莫名奇妙搞消失 她說我是想要自己一個人嗎? 因為我們遠距離,所以溝通很重要 我不安說我怕她生氣 她說她的確不是溫柔派的 但我狀況如果不好可以說 她知道會調整,但不是直接消失 其實直接消失有時是不想吵架 有時是害怕
Thumbnail
我:「我一點,也不想變成我母親那樣。 她的行為對我造成的任何困擾,我都記下來了。 盡我所能不要變成她那樣的人。」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Thumbnail
在那片蔚藍的心海中,一位自憐的母親漸漸發現,她的內心裡藏著一位小小的孩子,那是她年幼時的自己。心海的浪濤不再只是孤獨,而是內心小孩與她之間的對話,一場旋渦中的自我探尋。 「媽媽,我好害怕,我好寂寞。」內心的小孩柔聲地說著,彷彿被沉睡的記憶喚醒。 母親望著那個小小的自己,心頭湧上一陣複雜的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姊姊一家人與妹妹本預計 7 月去日本旅遊。在搭飛機當天,姊姊在桃園機場大門外被地面反光突起物絆倒。她手上拖著行李反應不及,臉部撞上了人行道的檻,傷得很重。
Thumbnail
有段時間,我需要常常提醒自己,她是我的母親,我是她的女兒,我不是她的拯救者,我也救不了她。
她找到我 問我為什麼老是不肯好好溝通 把我的想法都告訴她 然後老是莫名奇妙搞消失 她說我是想要自己一個人嗎? 因為我們遠距離,所以溝通很重要 我不安說我怕她生氣 她說她的確不是溫柔派的 但我狀況如果不好可以說 她知道會調整,但不是直接消失 其實直接消失有時是不想吵架 有時是害怕
Thumbnail
我:「我一點,也不想變成我母親那樣。 她的行為對我造成的任何困擾,我都記下來了。 盡我所能不要變成她那樣的人。」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Thumbnail
在那片蔚藍的心海中,一位自憐的母親漸漸發現,她的內心裡藏著一位小小的孩子,那是她年幼時的自己。心海的浪濤不再只是孤獨,而是內心小孩與她之間的對話,一場旋渦中的自我探尋。 「媽媽,我好害怕,我好寂寞。」內心的小孩柔聲地說著,彷彿被沉睡的記憶喚醒。 母親望著那個小小的自己,心頭湧上一陣複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