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一張車票的美麗與鄉愁

隨疫情趨緩,口罩令將放寬。
這是兩三年來,我少數幾次搭乘的統聯客運。
即便次數少,我卻也活生生見證客運業由盛轉衰的低靡。
這次回家,客運班次往高雄、屏東硬是掉了一半,往高雄從以往的30分鐘一班,變60分鐘一班,而且台北台中一段,還是與屏東的乘客共乘,全車也坐不滿一半。(我是週六早上搭車)
記得一年前吧,我打算搭傍晚的客運北上,一到屏東客運站,七點以後沒車了。客服員熱心幫我換票,卻是滿臉無奈地感嘆:「欸!疫情影響很大,整個車站空空的,整天載不到幾個客人,公司只好減班。我幫你換票,妳到去高雄搭車吧!」
他的模樣,好像聊齋故事裡,某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客棧掌櫃,對傍晚來求宿過客無奈的婉拒。
兩年疫情期間,台北-屏東的客運班次,降成兩小時一班,深夜的車取消了。加上雙駕駛制的法令,位於最南部的屏東,更改成兩段式搭乘,已沒有直達車。
我從大學時代來台北,統聯客運一直是返鄉必備的交通工具,它也是無數外漂學子、出外人、旅行者的實惠首選。
早期,到處可見統聯客運綠色的車身貼著全省走透透只要240元,廉價又便利的形象深得人心,簡直是行走西部縣市的平民交通。
以前舊客運站在承德路上,不像現今客運站月台舒適明亮。初來台北時,我常喜歡搭夜車,月黑風高,夜深燈不亮,我總是淹沒在黑壓壓的人頭裡排隊買票。
記得有一年中秋節,等車人潮大爆滿,等了半小時,好不容易觸碰到櫃檯,客服小姐敲一下鍵盤說:「台北到屏東,要明天早上八點的車噢。」看一下時間,才晚上11點多,要等天亮才有車,但既然來了,還是決定等一等。
那晚,統聯車輛調度非常靈活,司機待命上陣,只要有車票,沒趕上車的可以重新劃位,每車的空缺,就留給現場補位的,先排隊先上車。一批一批載送……盤據整個廣場的人龍,車來了一輛又一輛,接力運送等候返鄉的乘客。
剛剛說的七八個小時,實際坐上車,大約只等了兩個多小時。
雖然大小節日裡,我會避開返鄉的人潮洶湧的尖峰時段,但每一次遇上排隊人數多的時候,他們都能發揮強大的疏運能力。
這十多年下來,數不清的返家旅程,一張張半截車票刻印心底淺淺的鄉愁。
如果搭夜車南下,離開台北上忠孝橋時,能看到淡水河面倒映著豔豔燈火,海風吹拂。引擎聲伴著入眠的安靜,大地靜默,東倒西歪地睡著,車子一路開向黎明的國境之南。
如果白天搭車,可以一路閱覽各鄉鎮的人文地貌,一畝畝的青翠水田、遠處千樹成林的果樹、網室裡的時蔬花海,冬夏多變的河床、山丘上的舊宅院、烈日下工作的身影……由南到北,窗外即是一卷長長的台灣風土紀錄片。
最顯注的差別就是天氣了,在台北寒冷濕漉,層層包裹的內衣、背心、夾克、整個人包成一團胖球,一越過北迴歸線,變得襖熱難耐,再一件件剝洋蔥,這是同一天的台灣氣候,很典型的南北差異吧!
一張客運車票,像是踏上返鄉之旅的信物,乘載路途上無數風光與記憶。
隨疫情消逝,我仍然有機會搭這老牌子的客運回家,但願沿途所至,這片土地上百工百業皆能繁榮復甦。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