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8|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鄧寧.克魯格效應」-最好別去知道的「不知道」

有些日文學習者,明明考過了日檢 N1,卻仍然認為自己日文很差。光是這麼認為還不打緊,比較麻煩的是,實際遇到日本人的時候,完全不敢把已學的許多字彙和文法,轉化成話語而表達出來。
即使能力已經得到了客觀的評價標準,卻還是有這個「自認很差」的心理障礙。
相反的,有些人並沒有正式學過日文,只是透過多次與母語人士的互動,就算他的單字量與語法知識還不到 N4 ~ 5 水準,仍勇敢又愉快享受交談和互動,並且不斷得到反饋,逐漸掌握詞彙量和語感。
這讓我想到一個心理學上的現象——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當人的知識或能力愈低,愈缺乏能力來評估自己的真實水準,近而高估自己而自信心爆棚。
通常這個效應講的是負面的事,但唯獨在外語的口說練習上,我認為也許反而是件好事。
語言的學習沒有終點和界限,學得愈多,愈清楚知道自己和母語人士之間的差距有多大,有時也會感到永無窮盡的挫折和失落。因此人們才會學習到謙虛和語帶保留。
但,如果過度謙虛成為了一種枷鎖,阻礙了自己放手一博,連嘗試的自信都失去了的話,還談什麼進步呢?
學習,就是在不斷發掘自己的「不知道」。但視情況而言,有些事情你最好讓它維持「不知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曾在日商服務,過著一年飛十數次、住飯店的時間比在家裡長的生活。一個機縁之下,開始質疑習以為常的一切,成為了一個在心智、思維、與知識間不斷探索的靈魂,在這裡留下他的軌跡。 探索,是件令人愉悅的事情! 電子報訂閱:https://georgeessential.substack.com/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