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自己才是要跟自己相處一輩子的人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有時不知道要看什麼書的時候就會去聽聽瓦基的「下一本讀什麼」,之前在知道他是台積電員工的時候就覺得很佩服,在如此操勞的工作之下為什麼他還可以做 podcast 還可以看書寫文章?看到他出書了就很有興趣!

先講感想,這本書很容易閱讀,尤其在講述一些生產力觀念的時候,可能因為不用翻譯的關係,很可以直接進入腦子裡記住那個概念(個人常常在看一些商管翻譯書的時候有一種「我看完了,我大受震撼,但我記不住」的狀態)。

再來是他提供的方式很很容易開始,可能自己是個對寫作有興趣但常常有續航力不足情況的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似乎就慢慢對該如何為自己打造一張耐力賽菜單有了想法。

以下是閱讀筆記,取自對於書中特別有感的部分


為什麼經營自己很重要

  1. 人生是場長期遊戲,需保持動力
    當我們身為領薪水的僱員時,我們的工作通常是被指派任務,因為完成的是老闆的事,所以能力的價值是跟老闆的所需相關,自然成長的腳步會跟著老闆的規劃走。此時的「成功」驅動力來自於外在,很容易因為達標(像是考過某種檢定、完成一場馬拉松)或挫折(聽不懂更高段位的人在說什麼)就放棄。但若我們的生活態度模式是在特定領域持續學習,然後對別人產生助益的同時,還能和世界建立起互利的橋樑,這場遊戲就能走得更遠。
  2. 自己才是跟自己相處最長的人
    之前看到一個影片,是 Papi 醬在陸綜《我家那閨女》和好朋友聊天時說的,雖然那時他們在聊的是生小孩的話題,但放在工作上來看也很適用:他覺得對人來說是有一個排序的,自己大於伴侶大於父母大於子女。後面三者的排序我還沒想清楚,但人最重要的是自己我很認同,自己才是自己要相處一輩子的人,若不好好經營自己的時光,只會讓別人來染指你對生活的安排。就如同書中所提歐巴馬蜜雪兒在《成為這樣的我》的名言佳句,「如果你不先站出來定義你自己,別人很快會用不精確的定義為你代勞。」


微型目標是目標的最小單位

  1. 什麼是微型目標
    長期目標讓腳步踏實,生活就此有了導航;短期目標讓我們檢視時間與精力有沒有投入在關鍵活動時間上,那比關鍵活動更小單位的節點就是微型目標,微型目標不會是一個很龐大的計劃,他們通常很微小,而且成敗與否僅憑自己的力量即可掌握(像是原子習慣的作者每週兩篇文章寫了三年)。
  2. 每天做一點小事
    長期目標是一場長跑,微型目標就是每一天穩步前進的步伐。以前對浪費時間不會想太多,就連躺在床上看手機一整天都覺得很充實能量滿滿!想想應該是生完小孩之後,滑手機這件事已經沒有休息的感覺了只會覺得罪惡感,看電影又沒時間看劇又要重新認識人物好麻煩,生活真的有一種摸著摸著就過去的感覺。有感於如此渾渾噩噩以後會後悔,我開始每天都發一篇 IG 紀錄生活,這種每天完成一件小事的感覺挺充實,尤其在持續了近半年後會讓自己比較有自信,原來自己還是有能力去調節時間的。
  3. 不要讓完美主義耽誤了開始
    之前看過一本《拖延心理學》,裡面提到人之所以拖延的原因之一是完美主義作祟,因為想要做得完美而遲遲無法開始,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合理化自己之所以不出色的原因:沒有做出很棒的東西是因為還沒有開始,還沒開始是因為還沒準備好。而這個章節的一句話給了這個心態很好的突破口:我們不一定要很厲害才能夠開始,而是要先開始才能變得厲害「持續」才是成功的關鍵,做完的 60 分比 100 分的半成品還有價值。至於在寫作這件事上面需要持續多久時間,書中也綜合分析給出一個數字:三年,三年是一個幸運的創作者開始展露頭角需要的時間。但如果我們能夠抱持著原子習慣的作者寫作心法:「我寫作的對象只有一個,就是我自己,我只寫我自己有興趣的東西。」我想對於有心筆耕的人應該能夠更長遠地持續下去。
  4. 微型目標的複利檢視:北極星指標
    若微型目標是為了督促自己持續創造內容價值,那麼北極星指便是為了讓努力量化,檢視微型目標所產生的複利能否推動北極星指標的成長,如此才能讓我們離長期目標越來越近。
    書中的例子是《原子習慣》的作者,將訂閱電子報人數設定為他的北極星指標,因為電子報無需透過平台演算法,也不需要是平台會員就可以訂閱,是最能直接將文章送達讀者面前的工具。即便新工具類出,不免也會在各個平台張貼文章,但最終也是會將這些觸及到的人流導向最終的北極星指標-電子報訂閱數。


結語

瓦基求學路上成績優異,進入台積電後表現也出色,不管怎麼說就是個聰明人,這本書是他閱讀許多經典書籍後親身去實踐,再以自己的方式述說的心路歷程,對我來說含金量極高。或許本書沒辦法帶來快速又有效的粉絲吸睛數,但若是對寫作有興趣的人,不妨將作者視為一個「盤點對象」,學習他採用的框架、目標設定方式和一些工具,勢必會對沒有頭緒的生活和想法有一些方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uggee的沙龍
1會員
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瓦基將自己從工程師開始斜槓,最後完全轉職的前因後果與心路歷程,都寫在這本《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是因為開始接觸書本,大大改變了他的人生,所以他也希望能藉由閱讀分享,讓更多人的人生更加美好。這裡就不對瓦基的人生故事再做太多著墨,先把焦點放在他帶給我們的衷心建議。
Thumbnail
瓦基將自己從工程師開始斜槓,最後完全轉職的前因後果與心路歷程,都寫在這本《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是因為開始接觸書本,大大改變了他的人生,所以他也希望能藉由閱讀分享,讓更多人的人生更加美好。這裡就不對瓦基的人生故事再做太多著墨,先把焦點放在他帶給我們的衷心建議。
Thumbnail
你滿意自己的人生嗎?你喜歡現在的工作與生活嗎?如果你覺得有點猶疑,答不大上來,相當推薦看看這本《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你將會發現,理想、自主的人生其實可以靠自己去打造!
Thumbnail
你滿意自己的人生嗎?你喜歡現在的工作與生活嗎?如果你覺得有點猶疑,答不大上來,相當推薦看看這本《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你將會發現,理想、自主的人生其實可以靠自己去打造!
Thumbnail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書中提到了很多方法、心法,還有觀念的建構,對於這幾種人會非常有幫助。 1.有意願發展斜槓事業者 2.內容創作者 3.創業者 4.想要讓知識變現者
Thumbnail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書中提到了很多方法、心法,還有觀念的建構,對於這幾種人會非常有幫助。 1.有意願發展斜槓事業者 2.內容創作者 3.創業者 4.想要讓知識變現者
Thumbnail
如果說,于為暢老師的⟪暢玩一人公司⟫和⟪一人創富⟫是一人公司的基礎概念書,而瓦基的這本⟪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則是一人公司的實踐版,說是一本指引你成功邁向一人公司的葵花寶典,我相信一點也不誇張,因為這真的是作者的親身實踐,而且相當成功的故事。
Thumbnail
如果說,于為暢老師的⟪暢玩一人公司⟫和⟪一人創富⟫是一人公司的基礎概念書,而瓦基的這本⟪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則是一人公司的實踐版,說是一本指引你成功邁向一人公司的葵花寶典,我相信一點也不誇張,因為這真的是作者的親身實踐,而且相當成功的故事。
Thumbnail
這本書是瓦基這些年來的努力結晶,從他在台積電拼命工作,中間開始探索自己的所愛,直到離開台積電之後,展開了追逐自己理想生活的旅程。
Thumbnail
這本書是瓦基這些年來的努力結晶,從他在台積電拼命工作,中間開始探索自己的所愛,直到離開台積電之後,展開了追逐自己理想生活的旅程。
Thumbnail
先講感想,這本書很容易閱讀,尤其在講述一些生產力觀念的時候,可能因為不用翻譯的關係,很可以直接進入腦子裡記住那個概念(個人常常在看一些商管翻譯書的時候有一種「我看完了,我大受震撼,但我記不住」的狀態)。 再來是他提供的方式很很容易開始,可能自己是個對寫作有興趣但常常有續航力不足情況的人,在閱讀的過
Thumbnail
先講感想,這本書很容易閱讀,尤其在講述一些生產力觀念的時候,可能因為不用翻譯的關係,很可以直接進入腦子裡記住那個概念(個人常常在看一些商管翻譯書的時候有一種「我看完了,我大受震撼,但我記不住」的狀態)。 再來是他提供的方式很很容易開始,可能自己是個對寫作有興趣但常常有續航力不足情況的人,在閱讀的過
Thumbnail
歐陽立中老師將瓦基的這本《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 形容成「自媒體版的與成功有約」,實在是太貼切了!!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形容 瓦基的這本書的話 那會是「瓦基版的原子習慣實踐之旅」 因為瓦基真的把書中所寫的內容,全都活出來了!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這本書 基本上就是瓦基在說明他是如何靠著閱
Thumbnail
歐陽立中老師將瓦基的這本《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 形容成「自媒體版的與成功有約」,實在是太貼切了!!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形容 瓦基的這本書的話 那會是「瓦基版的原子習慣實踐之旅」 因為瓦基真的把書中所寫的內容,全都活出來了!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這本書 基本上就是瓦基在說明他是如何靠著閱
Thumbnail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讀書心得 為什麼他們讀書都可以那麼快,又可以把書中知識變成改善自己生活的利器,甚至成為自己的夢幻職業呢? 你一定很好奇這些在各大平台的說書人,是否一天有48小時可以使用,才有辦法這麼頻繁更新作品呢? 兩年前,我開始聽Podcast,裡面還是一個新興平台,還在百靈果獨霸的時
Thumbnail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讀書心得 為什麼他們讀書都可以那麼快,又可以把書中知識變成改善自己生活的利器,甚至成為自己的夢幻職業呢? 你一定很好奇這些在各大平台的說書人,是否一天有48小時可以使用,才有辦法這麼頻繁更新作品呢? 兩年前,我開始聽Podcast,裡面還是一個新興平台,還在百靈果獨霸的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