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從女人,成為媽媽:孕前到產後的心理照顧課

圖片來源:博客來
一個女人到成為母親的過程,就像是走在截然不同的道路上,角色從被照顧者(或獨立自主)成為了照顧者,照顧的對象不只是孩子,而是整個家庭,中途還不能像工作一樣說離職就離職,也因為如此漫漫長路而使得心情更需要調適。
回想幾年前得知懷孕的那一刻,心裡其實沒有太多擔憂及惶恐,但隨著一項項的產檢,也不免擔憂起胎兒的健康狀態,尤其做羊膜穿刺及高層次檢查的時候,實在很害怕得知不好的消息,最後雖然在35週5天提早產下了女兒,但也慶幸生產過程一切順利。
然而,真正的挑戰是從養育孩子開始,尤其生了一個高需求/高敏感孩子,所付出的心力比照顧一般孩子更需要百倍的努力/耐心/用心,不只是需要耗費精力與犧牲睡眠,還必須要全然地放棄獲取收入的工作,專心一意在家與孩子搏鬥。或許沒遇過的人會難以想像,帶孩子不就送到托嬰中心或請保姆就可以嗎?但殘酷的現實是當人家覺得你的孩子難帶或嚴重造成困擾,是可以選擇拒收退貨的,更重要的是高需求的孩子很需要照顧者給予安全感及源源不絕的需求,可說是服務「頭等艙」的VVIP等級,而這一切在過往沒有人會提前告訴我們,自然也容易讓剛成為新手父母的我們從天堂掉入地獄。
作者曾心怡心理師在書中很鉅細靡遺地從一個女人思考到底該不該投入婚育開始,一直到懷孕、生產、產後都有非常詳盡的解說與建議,不僅是一本實用的工具書,也可稱之為「陪伴」一個女人成為母親的安定教養書,試著讓女性在這些未知的過程中不至於感到茫然無助,也提供情緒辨識及調節的方法,很開心看到書中也簡單介紹了關於高需求孩子的特質,我認為是很有必要提供給所有想生養孩子的準父母提前做心理準備。
最後,我個人想補充一下關於女性想步入婚姻與生育最首要的考量是選擇伴侶(隊友)一個伴侶的情緒穩不穩定、成熟度高低、願意投入家務的意願等都關乎生養孩子後的生活品質及教養觀念如果妳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擁有健全的人格,就一定要先解決自己與伴侶的心理及情緒問題,這是我認為比年齡將屆急著生小孩更需要被認真看待的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射手座,全職媽咪/斜槓寫作者 喜愛音樂、電影,更熱愛閱讀,資訊焦慮症患者。 Meta粉專:射手媽咪婷婷的書房及人生相談室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