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1|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錢的終極拷問:國家權力能凌駕於民間市場?回顧《錢的歷史》

自有人類文明以來,關於金錢一直有個問題:它算是硬的、還是軟的?把這個問題再擴大,金錢是具有實質內在價值的東西嗎?或者說,它先天沒有價值,只是代表其他有價值的東西呢?... 錢是一枚金幣,還是一張紙鈔? 這要看時間、地域、民族,及統治當局如何接受而定。 唉,金錢明顯可以兩者皆是,只要它仍是價值的象徵。 最後,社會的「超級大腦」決定甚麼可以作為通貨, 從阿茲提克人(Aztecs)的可可樹到一度於挪威流通的奶油都是。
錢的歷史
錢的歷史
介紹曾在2020年底看過的好書 《錢的歷史》 COINED:The Rich Life of Money and How Its History Has Shaped Us 卡比爾‧賽加爾 KABIER SEHGAL
雖然大學是念商管的,回想以前在學校時讀經濟、讀財務、讀會計... 但是,卻沒讀過貨幣?這應該是最能影響所有人、影響生活方方面面的... 又或者,這本該是秘而不宣的...
所有談總經的自媒體,都在告訴你: 「十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通常是全球資產定價的基石,視為無風險定錨
真的"一直"是如此嗎? 債券,也是證券的一種,什麼叫"無風險"?美國政府不會破產? 或者,是在這種論述中重複著,想掩飾已然藏不住的事實? 即 隨著QE1、QE2、QE3...到最新的BTFP(類QE?非典型QE?)   美元定錨的基石已經風化了...而"國王的新衣"時刻,已悄然而至!
*看法先寫:還是與先前的文章一致,不用太擔心其他資產下跌,因為計價單位—美元的崩壞,反而會使真正有價值的商品,包括好公司的股權,都水漲船高,數字都會往上跑。這就是通貨危機現象。  ***非投資建議***

錢是什麼?

  • 價值的儲存
  • 價值的交換
  • 價值的度量
第3點才是最最最重要的,也是建立前兩點基石之所在!如果價值的"度量"比西索伸縮自如的愛,還要伸縮(只有縮),你現在存入一公尺的錢,過了約30年... 「ㄟ,不好意思...在央行們宣稱"溫和"的通膨之下,只剩不到50公分囉~*以2.5%通膨來算,按一下 0.975^30=
心裡難道不會喊 "W T F "!!!一直被稀釋的單位,是無法作為「度量」的,當然前面兩項作為「儲存」和「交換」的功能也不復存在,此種價值單位將不再被使用和信任... *關於通膨,另詳〈未經審查的通膨真相:如何讓政客和 1% 的人發財致富
金屬本位學派認為,錢的價值來自它的實質內在價值

硬的錢 vs. 軟的錢

來看看作者KABIER SEHGAL怎麼寫,本書的第一篇共三章分別為:〈交易生物學〉、〈金錢心理學〉、〈債務人類學〉,主要展開"錢"在不同面向的概念,為後續,也是我認為最核心的第二篇前兩章〈硬體貨幣簡史〉〈軟體貨幣簡史〉作鋪墊:
錢是硬的、軟的,自古以來即是金屬本位學派(metallism)和紙鈔學派(chartalism)這兩派經濟理論的分界線。...二十世紀初得過經濟學家喬治‧腓德烈‧卡內普(Georg Friedrich Knapp)創造出這兩個名詞。...這兩種理論的主要差異涉及到金錢價值由何而來。... 金屬本位學派認為錢的價值來自它的實質內在價值商品(通常是金屬但未必盡然是金屬)的市場價值。黃金、白銀和其他商品如大麥、穀類等作為通貨,是因為它們具有市場決定的固有價值。按照金屬本位學派的世界觀,紙鈔也可以作為金錢,只要它們由金屬或具有實質內在價值的其他物品支撐就行。例如,在使用金本位制的經濟體,通貨可以轉換為固定數量的黃金。硬體貨幣的固定供應,應該會讓任何人,尤其是政府,難以製造更多並調整整體供應。
自希臘人雅典社會的貓頭鷹硬幣開始,作者論述硬幣所帶來的民主化效應;到羅馬帝國時期,為跟上大肆揮霍的財政支出,統治者鑄造更多的硬幣,降低貴金屬成色,而使得通貨價值下降,構成貶值。而尼祿在位期間更成了羅馬貨幣史的轉捩點,金錢失去它的內在價值
創造金錢的誘惑
而從軟體貨幣的角度,在貨幣操縱上更加"便利":
紙鈔學這個字源自拉丁文「charta」,即票券,它認為錢本身沒有實質內在價值。根據這一派理論,錢是「軟」的,是一種非商品或一種象徵物。譬如一元美鈔,它只是一張紙,沒有實質內在價值。 國家創造出金錢及其使用價值,美元是由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這個權威所創造出來。國家也透過以美元管理稅捐、罰鍰及規費,創造出對其通貨的大量需求。由於這些支付項目是強制性,你必須取得美元,以美元交割。…. 此外,由於它的製作成本極低,發行者很容易可以調整它的供給額,…. ... 金屬本位學派主張金錢取代了以物易物。因此,金錢是民間市場的創造物,國家只是接受市場所決定的事實。紙鈔學派則認為,債務或融資制度早於金錢出現:計息的放貸證據出現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比硬幣在西元前630年左右出現在利底亞國王,早了數千年。
軟體貨幣相對更容易擴張貨幣供給量,國家長年以來一直在玩弄另一種類型的煉金術。作者認為,歷史告訴我們,很少有人能抗拒"創造金錢"的誘惑,為政治目的操縱金錢的,不只是羅馬的皇帝們。今天各國中央銀行仍普遍調整貨幣供給量,來為政治目標效力。
讀到這裡,我心中浮現的大哉問:
本書作者認為,由社會的"超級大腦"決定什麼能作為通貨

未來的錢

本書也提到這句最經典的名言,創立羅絲柴爾德金融帝國的Mayer Amschel Rothschild曾說:
讓我控制一國的貨幣供給,我才不管是誰制定法律。
覺得慶幸能在三年前就看過這本書,對照這段時間的金融市場變化,以及各先進國家央行們"整齊劃一"的行動,似乎懂了什麼?
為什麼總說央行很"獨立"呢?究竟是要獨立於什麼? "獨立"於各個國家人民選舉出的民選官員? 它們是在對誰負責?又該被誰問責?
第二篇最後一章〈金錢的未來〉寫到"新形式"的金錢,隨科技發展,未來的金錢世界將會如何演變?科技會怎樣重新定義金錢?金融體系的權力可能變化嗎?
如果說貨幣的週期,正在從軟體(信用credit)走往硬體(商品commodity),不見得是要看的見、摸得著,黃澄澄閃亮亮又沉甸甸的,才能作為"度量"? 再退回來說,即便是以信用(發債)作為貨幣,也不是只有央行才有信用,是吧?人民自己的信用,我們自己用!
你我正是塑造及見證歷史的一份子,就讓時間來驗證,並且拭目以待吧!

以上為本人閱讀觀影之心得領悟、含個人觀點,如有疑義,請參照原書籍影片。若我的內容,能獲得你的共鳴,請不吝給予愛心及分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Joan Tsai ╴錢.央行.比特幣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