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席勒《非理性繁榮》歷久彌新的好書

2023/03/2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想把當初在2021/8月,自己原本寫於FB內容放上,應是GME事件話題正熾熱,小蝦米擠爆巨鯨大空頭,網上有許多分析文章,把事件背景有寫得非常完整。
非理性繁榮
《非理性繁榮》
Irrational Exuberance
羅伯‧席勒
Robert J. Shiller
我想要對應的是本書
第11章「效率市場、隨機漫步與泡沫理論」內容
事實上,我們有理由相信,明顯的訂價錯誤情況理當存在即使有無數精明資金試圖尋找這類定價錯誤的獲利機會,結果仍然不會改變
愛德華·米勒(Edward Miller)是美國紐奧良大學相當另類的教授,他常針對各種不同學科撰寫挑釁文章:他在1977年發表於《金融學刊》(Journal of Finance)的文章,首先指出這點,內容頗令效率市場理論家難以招架。米勒的論述其實很簡單。某支股票,或某個品種的鬱金香,或任何東西,一旦引起少數狂熱份子大量需求,他們可能就會彼此競價,爭先恐後想要買進。效率市場理論不能假設這些狂熱份子不存在,否則就不免太荒唐了;這套理論只能宣稱,精明資金最終會設定市場價格。可是,如果這些狂熱份子實在有夠瘋狂,他們不斷積極買進,結果完全壟斷了這些資產,請問誰能保證這些資產的價格不會過高呢?那些沒有跟著瘋狂的精明資金當然會想放空這些價格高估的資產,因為他們相信價格終究會下跌,而空頭部位也將因此獲利;可是如果他們根本無法借取這些資產,自然就不能放空。精明資金如果想進入市場,就只能買進
買進"原文就有粗體喔,不是我自己加的 XD
外資投銀的報告,往往諱莫如深...一副"了不起"的報告,只能留給"了不起"的多金大客戶喔?也有過記憶體廠商老闆出來開嗆外資報告沒知識...
一般韭菜良民,如果在上市上櫃公司打工十幾、二三十年,能算得上公司內的中堅份子,也可自稱為某產業的業界人士了吧?如果有幸看到某些報告中的論述,會不會自覺有點...啞然失笑呢?
當然,不是說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自是有具價值和洞察力的報告。
只是認為心態上,不必去臣服外資報告的"權威性"或是有多"神聖不可侵犯"了,這些喊水會結凍的外資,喊多是多,喊空是空!在某些時間軸上,看似對?
或許憑藉著只是那股"錢多"的壟斷力量罷了
...
所以,在GME上踢到鐵板?當有帶頭大哥時,散戶也是可以有"壟斷"的力量,我喜歡把這案例當作"展演"和"示範",怎麼會認為當初會衝進去的人都是財經小白,都是無腦被哄騙,沒有惦量過風險、具知識,也損得起的專業散戶?不懂就閃邊,吃瓜看戲就好...
呵呵...書中提到的1977觀點,2021完美演繹?
那些賠了大錢的機構,透過媒體不斷放風,散戶都太傻了,都太被洗腦了,都太不理性了...哈哈哈,真的,純看戲也爽阿!
很多時候,獲利的來源是來自於資訊不對稱壟斷,而非真實的價值創造
所以,也有很多人/機構, 是"努力"在創造資訊不對稱和壟斷上獲利,看到檯面上的新聞消息,都需要先反過來想一下。
外資一方面出所謂的"投資"報告,一方面又進貨又出貨,讓我也想起另一本書《資本的世界史》作者所寫到的「在這個世界上,投資銀行是唯一能操控自己的市場確保自己獲利的產業。」還真是大實話,各位覺得呢?
最後補充,這本《非理性繁榮》羅伯‧席勒的大師經典之作,在第8章「全球各地的新時代與泡沫行情」特別寫到了台灣80、90年代"台灣錢淹腳目","股市上萬二"的榮景現象,台灣讀者讀來該是別有一番懷舊風味!
對照當下台股表現,應該有很多可以思考的看點,推薦給大家。

以上為本人閱讀觀影之心得領悟、含個人觀點,如有疑義,請參照原書籍影片。若我的內容,能獲得你的共鳴,請不吝給予愛心及分享。
10會員
52內容數
「錢」是什麼?在追尋財富自由的道路上,必須先找到「自由」! 這僅是個人心得筆記留存處,希望對和我一樣,在重塑世界認知的朋友,有些幫助、獲得些共鳴!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