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8|閱讀時間 ‧ 約 1 分鐘

一六八:「太陽病」,醫發汗,遂發熱不惡寒,因復下之,心下「痞」,表裡俱虛,陰陽氣並竭,無陽而陰獨,復加燒針,因胸煩...

一六八:「太陽病」,醫發汗,遂發熱不惡寒,因復下之,心下「痞」,表裡俱虛,陰陽氣並竭,無陽而陰獨,復加燒針,因胸煩,面色青黃,膚瞤者,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易愈。
「太陽病,醫發汗,遂發熱不惡寒」,太陽病,醫者用汗法給他發汗,但是劑量太重,流太多汗造腸胃津液傷到,出現似陽明腑熱的現象,「因復下之,遂心下痞」,醫者看到病家發熱不惡寒,以為有腑實之症,所以才會又用攻下之法,既然已經發汗又攻下,太陽寒水已經藉由發汗去掉大部分,但病邪仍在表,沒有去掉(因為大汗無法推出病邪,發微汗才可以),所以表邪內陷,太陽表熱未解而內陷入胃,形成痞症而非結胸,「表裡俱虛,陰陽氣並竭」,發汗則衛氣虛,陰液傷於上(汗),攻下造成營氣虛,脾陽陷於下(腸胃津液),陽氣往外主發散,陰氣往內主收藏,此時表陽與裡陰都虛掉了,「無陽而陰獨」,為何剛剛才說「陰陽氣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經方,中醫行醫濟世的寶典,被歷代名醫尊為救世經典之方,傷寒與金匱是漢朝張仲景集大成之作。但由於時空背景的不同,導致這千年偉大的醫學知識,被世人所淡忘。倪海夏先生,本世紀最偉大的經方家,窮盡畢生精力,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將古代的智慧解密。而今師已仙逝,雖無法再見其風華典範,但傳承中醫的精神,卻永遠深留筆者內心,不斷前行。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