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到了,也是臉書專頁存活滿一年的時間。這裡頭有一些不滿足與遺憾,一年過去,它似乎記錄了更多的停頓與空白。而當我意欲回想這些空白的時間軸是如何繼續延伸下去的時候,我的大腦也是空白,浮不出足夠的文字,來為這些空白下一個註腳。
一如我的腦霧。
確診第20天後,走路還是偶爾輕飄飄的,嗅覺的削弱帶動所有的知覺都變得頓感。思考表達緩慢,講臺上盡力字斟句酌,以免搞笑得太過份。學生包容我突然上氣不接下氣的無力,偶然間會替我接話,讓我知道一條解讀文章的線,還不至於因為我的無力而斷裂。
還有一些事情仍在不斷延續。
說好的,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引路與陪伴的人。儘管沒有留下足夠的省思記錄,我的心裡知道仍舊有一個無法取代的力量,在水深之處托住我的生命,好讓我繼續為自己的命定走向前方。而我所仰賴的途徑,即為不斷的閱讀,不斷的思考,不斷的表達,不斷的陪伴。在無法以文字詳述的此刻,我深知不斷持續的,還有些什麼。
而那些什麼,常常是無聲但卻真實的存在。
幾週以來,我花了一些時間整頓自己的生活與教學步調。有一個隱微的目標在前,而支持我抬起腳步的,是一種願意無中生有的原始力量。
我和孩子們說:我來示範什麼叫作學習歷程的累積。於是開了一個雲端教室,不像一般市售的參考書,一翻開頁面立即可知整本書的章節架構,如果是願意冒一點風險來投資自己讀寫能力的,我在這裡陪大家一起經歷這些過程。
於是,我的生活圈多了更多不確定性。那又何妨?比起被新課綱和新式學測攪得暈頭轉向,然後在原地發怨言,我更想冒點險,去建構一個從零到有的歷程。
沒有具體依循的模版和典型,我試著專注去看,單單屬於自己的姿態。
然後,我回首再細看,促使我跨進這未行之路的,是我身邊的一對小姊妹。
我沒有一天不感受著,新手媽媽的焦慮與新鮮感。怎麼說呢?因為這世界快到我無法想像未來的自己,我又該從何為孩子預設未來的進路?
只能陪伴,用自己所能及所有的,去陪伴。然後我便發現,我的父所給予我的每一天,也充滿著冒險的新鮮感。祂知道我渴求安穩,卻不使我在安穩中過於舒適,於是要我成為一個引路與陪伴者,並將這樣的姿態演示給孩子們看。
我只願有幸,能不斷享受這樣的日子,直到生命之終。
這就是永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