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習歷程的雜感【續1】:《書怎麼做出來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書怎麼做出來的?》

這本圖畫書,是為了給正在進行圖文故事創作的女兒看的。
《書是怎麼做出來的?》,2022年,小麥田。
小學一年級開始,她有一搭沒一搭的,書寫她的靈感,並將抽象的靈感化作圖像。有時候故事才剛開始沒多久,就沒有下文;有時寫著寫著,雖然文法不成熟、用詞不精確、情節也匪夷所思,但總算是大功告成、心滿意足。然後,她時不時就問:要怎麼樣,才能把我的書做出來?
發現這本繪本的時候,我覺得這裡頭可以找到她想知道的答案。因為其中不只是談文本創作的過程而已,連出版過程、文字作家與繪者的配合,以及書籍上市後的讀者反應,都包含在內了。書剛拿到手的那一陣子,她反覆的翻閱家中其他藏書的版權頁,看看有沒有她中意的出版社,可以幫她出版寫好的故事(笑)。
果然,有夢想真的是很美好的一件事啊!雖然,她連投稿兒童徵文比賽的意願都不高, 但這樣一直寫一直畫,最後會變得如何,我也願意拭目以待。
回到這本書所提到的創作過程,我發現做出一本書、完成一個文本創作,甚至是產出一個書面或非書面的作品,其實有著極為相似的過程。
靈感觸發、靈感與生活的管理、作品輸出成型、作品接受檢驗,是我在本書前半部談文字故事創作的部分,能夠簡化出來的四個階段。再仔細觀察,你會不會發現,這個過程的推進,和高中生在產出學習歷程檔案的過程,其實十分類似呢?
在新課綱裡,高中生被鼓勵在修課過程中,找尋與自己能產生共鳴的課程內容,並累積心得,化為一場場學習歷程。

在範文教學中,找到可以觸發靈感的機會

以一篇課文教學為範圍來思考。以往在教學過程中,老實的按部就班講授作者介紹、文章大意、文意句讀、結構與內容的統整複習,然後學生們將課堂所學,反應在自己的測驗成績上。在追求成績的訴求上,這是最安全的作法,然而來到108新課綱的時代,授課時數降低是首先面臨的限制,在國語文傳統包山包海的教學內容中,必定吃不消。再者,網路時代盛行的新型閱讀正大行其道,儘管我們天天接觸大量文字,卻沒有多少份量能長久停留在大腦中,更遑論能對個人產生重要影響,同樣的道理印證在課堂中,可以看見學生們精讀課本範文的意願(或能力)也不再強大。
我們假設每篇文章的作者都曾渴望著讀者的親臨,不去閱讀,也就失去一篇文章的存在價值。不論這篇文章的生成,是起於作者個人私心的感懷,或對所處的世界有感而發,抑或是針對某些特定對象大聲疾呼,皆來自於環境中某些能觸發靈感的事物。「感於哀樂,緣事而發」,創作靈感來自於對現世的體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永歌之」,靈感一旦在內心被觸發,是無法扼止的強大力量,非得進入具體的文字或其他藝術形式之中,才得以紓解。
我從自己的女兒身上,看到一個創作的靈魂在一個地方吸取靈感,又在另一個地方釋放能量(不管有沒有可看性)。在遙遠年代裡的那些中年的老靈魂,透過文字,輾轉漂泊來到許多年輕的生命中,回到起初,他們的生命也是乘著靈感才得以啟程。如果新的課程改革,是期望每個孩子都能發現自己的亮點,那無論說什麼,都不能消滅孩子心中可能正在生成的感動
然而年輕的生命充滿了不確定與灰色地帶,他們仍舊需要一些能夠預習未來的材料,如果課本中的範文是考試內容,迫使他們為了成績而不得不讀,何妨讓這些文章附加更多功能(或者該說,是最重要的功能)?從創作的靈感出發,而顯出一篇文章生成的經過,以期在學生身上,一場關乎學習的歷程,也能夠逐步顯現它清楚的樣貌

一件作品的生成,就是一場學習歷程的產出

靈感觸發、靈感與生活的管理、作品輸出成型、作品接受檢驗,我在這本《書怎麼做出來的?》圖畫書裡,看見一個單純的創作過程,也試圖告訴孩子:願意經營自己的學涯,固然起於內心的熱情,卻也要為自己的未來負起責任,學習付上代價,更必須直視他人(老師或教授)的評判眼光。而這些過程,都在促使我們不斷探問自己的內心,有沒有真心繼續往這條路走下去
當內心的真實意念,經得起環境中的強大考驗時,我相信孩子必能自然而然的,發散令人敬畏的亮點光芒。
從靈感觸發,到作品的完成,並不是一路順風的。不是只要做什麼,就能理所當獲得某些成果,這個世界的未來也不再能夠以某些規則來預測。如果可以不輕易設限,多願意好奇,有些困難甚至可以翻轉成為未來人生的祝福。
你永遠無法篤定的說,有哪一件事,是對自己的人生毫無價值。
素養導向的精神之下,生活中的每一刻,都是與自己切身相關的歷程。但我們終究需要選擇,在好奇心與困難之間碰撞,才能夠釐清,真正屬於自己的軌跡在哪裡
或許一生之中的命定,就在看似追求升學表現的不得不為的情況下,浮現在不經意的某一刻中。
***
下文將分享:
Kobe Bryant,“Dear Basketball”。
郭強生,〈作家命〉。
文本解讀與教學思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聆聽上帝話語的敬虔時光,傾心吐意即是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個軌跡,帶出一段歷程,再成就一個無可取代的作品。 至少,是自己願意欣賞自己的,那份不凡。
在靠近森林的童話世界裡,孩子們因飢餓而被迫走進黑暗,為了不讓自己被嗜血嗜肉的婦人吞吃,他們靠智慧謀略求生。 饑寒,迫使他們必須找到活下去的方法。 接下來這個部分,則帶入一個關於貧窮的應對原則。 關於孔乙己這位故事人物。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於是我問孩子們: 孔乙己是君子還是小人? ***
今天這堂課,我從飢餓的感受開始講起。 將時空距離拉遠一點,這是遙遠的童話世界。好久好久以前,…… 故事中有幾處畫面特寫,令人印象深刻, 他們的母親則是難掩飢渴地看著罐子裡最後的四顆櫻桃 。 兩個孩子把櫻桃含在嘴裡, 一點一點的吸吮著,過了好久才吞下去。 *** *** 故事來到兩姐弟成功返家之後,
📕《圓形》 雍.卡拉森/圖,麥克.巴奈特/文 💬故事這麼說: 圓形常在一處瀑布前活動,有一天他與三角形、正方形兩位朋友在這裡玩捉迷藏。正方形樂意遵守所有遊戲規則,三角形則對於「不能到瀑布的後面」感到不滿意,儘管圓形說「裡面很黑」,三角形仍以「我不怕黑」來回應。 *** *** ***
這個世界變化速度太快,當資訊不斷汰舊換新,你所需要做的,不只是「斷捨離」,而是在自己所能掌握的範圍中,建構只屬於自己的學習能力與資產。 資訊時代,也是焦慮時代 眼看著這些不明所以的浪費,我就更焦慮了。 在閱讀中學習獨立 >選擇你真正需要,並且有實際效益的書。 >掌握書中可以實際運用的知識或資訊。
一個軌跡,帶出一段歷程,再成就一個無可取代的作品。 至少,是自己願意欣賞自己的,那份不凡。
在靠近森林的童話世界裡,孩子們因飢餓而被迫走進黑暗,為了不讓自己被嗜血嗜肉的婦人吞吃,他們靠智慧謀略求生。 饑寒,迫使他們必須找到活下去的方法。 接下來這個部分,則帶入一個關於貧窮的應對原則。 關於孔乙己這位故事人物。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於是我問孩子們: 孔乙己是君子還是小人? ***
今天這堂課,我從飢餓的感受開始講起。 將時空距離拉遠一點,這是遙遠的童話世界。好久好久以前,…… 故事中有幾處畫面特寫,令人印象深刻, 他們的母親則是難掩飢渴地看著罐子裡最後的四顆櫻桃 。 兩個孩子把櫻桃含在嘴裡, 一點一點的吸吮著,過了好久才吞下去。 *** *** 故事來到兩姐弟成功返家之後,
📕《圓形》 雍.卡拉森/圖,麥克.巴奈特/文 💬故事這麼說: 圓形常在一處瀑布前活動,有一天他與三角形、正方形兩位朋友在這裡玩捉迷藏。正方形樂意遵守所有遊戲規則,三角形則對於「不能到瀑布的後面」感到不滿意,儘管圓形說「裡面很黑」,三角形仍以「我不怕黑」來回應。 *** *** ***
這個世界變化速度太快,當資訊不斷汰舊換新,你所需要做的,不只是「斷捨離」,而是在自己所能掌握的範圍中,建構只屬於自己的學習能力與資產。 資訊時代,也是焦慮時代 眼看著這些不明所以的浪費,我就更焦慮了。 在閱讀中學習獨立 >選擇你真正需要,並且有實際效益的書。 >掌握書中可以實際運用的知識或資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上繪畫課,感覺與藝術創作遙不可及。但是,繪畫對於大人與孩子來說,仍然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形式來發展創造力和美感。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關於繪畫和創意啟發的故事,並提供了一些建議,讓我們能夠從中看到每個人都擁有藝術細胞的潛能。
Thumbnail
❶ 繪本主題 1. 發想:  開始時,腦力激盪各種主題和故事情節。可以從日常生活、童話故事、歷史事件或個人經歷中尋找靈感。腦力激盪列出所有可能的主題和故事情節。日常生活是靈感的最佳來源,童話故事、個人經歷或自然界中尋找靈感。 2. 風格:  決定繪本的藝術風格,如水彩、素描、數位插畫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小說創作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從充滿幻想的少女到實現夢想成為小說作者,再到遇到創作倦怠期的挑戰,最後重新振作的故事。作者分享了自己對創作的熱情和堅持,也表達了對未來的祝福和期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創作歷程,以及如何透過繪本成功地轉化創傷故事。文章中提到使用創作作為自我療癒的過程,以及採取了版畫印刷藝術作為一種治療方式。
只寫給自己看的企畫書 關於小說的企畫書,一開始先是腦中有想法後,在開始寫企劃書與小說,接著設定故事的大綱與事件的內容,有感覺的話就先寫出來,還有小事件的思考,再來是人物角色設定的關係圖以及角色的設定,事件的時間等等,每個時間線都很清楚的話,更能知道怎麼做,怎麼去寫。
Thumbnail
在創作時,創作者如何能夠得到靈感以及克服創作困難的過程。 作者分享自己如何從枯竭的情況中找到創意的來源,提醒讀者大膽嘗試各種創作靈感的方法。
請先花個幾分鐘思考這個問題:「你為什麼會想要說故事呢?」 說故事者必須先對繪本有感受,才能傳遞這份美好的能量。
Thumbnail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一本關於寫作的書,結果開書後才發現這是一本教人將願望寫下來讓願望實現的書,本來以為是心靈書,結果看下來再一次扭轉我的概念,原來是一本短文集,當然也有提到一點點心靈的內容,但更多的是作者的生活感悟,每篇都是短短的,看得輕鬆,而且偶然也得到啟發,是一本意外地好看的書。 書中一開始就有一
Thumbnail
文中老師分享如何在寫作課堂裡引導孩子清晰、深刻、如實地寫出內在對於生命的渴望與想法。並且探討與3C世代孩子對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青少年輔導諮商卡片等方式激勵孩子寫作。老師是課堂上的傾聽者,懷抱對孩子內在的理解和接納,建立信任關係。最後期待孩子帶著正向寫作的的意義,賦予生命轉化的力量。
Thumbnail
這部分的筆記是對應書本最後一部分,是關於為何要寫作的核心動機,以及我為何要做這個系列的動機。 以現代的標準來說,去超商打工都比寫作能獲得更多收入。所以最好不要以出書或賺錢為目的,那是消耗自己的熱情在成功率極低的事上。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上繪畫課,感覺與藝術創作遙不可及。但是,繪畫對於大人與孩子來說,仍然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形式來發展創造力和美感。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關於繪畫和創意啟發的故事,並提供了一些建議,讓我們能夠從中看到每個人都擁有藝術細胞的潛能。
Thumbnail
❶ 繪本主題 1. 發想:  開始時,腦力激盪各種主題和故事情節。可以從日常生活、童話故事、歷史事件或個人經歷中尋找靈感。腦力激盪列出所有可能的主題和故事情節。日常生活是靈感的最佳來源,童話故事、個人經歷或自然界中尋找靈感。 2. 風格:  決定繪本的藝術風格,如水彩、素描、數位插畫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小說創作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從充滿幻想的少女到實現夢想成為小說作者,再到遇到創作倦怠期的挑戰,最後重新振作的故事。作者分享了自己對創作的熱情和堅持,也表達了對未來的祝福和期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創作歷程,以及如何透過繪本成功地轉化創傷故事。文章中提到使用創作作為自我療癒的過程,以及採取了版畫印刷藝術作為一種治療方式。
只寫給自己看的企畫書 關於小說的企畫書,一開始先是腦中有想法後,在開始寫企劃書與小說,接著設定故事的大綱與事件的內容,有感覺的話就先寫出來,還有小事件的思考,再來是人物角色設定的關係圖以及角色的設定,事件的時間等等,每個時間線都很清楚的話,更能知道怎麼做,怎麼去寫。
Thumbnail
在創作時,創作者如何能夠得到靈感以及克服創作困難的過程。 作者分享自己如何從枯竭的情況中找到創意的來源,提醒讀者大膽嘗試各種創作靈感的方法。
請先花個幾分鐘思考這個問題:「你為什麼會想要說故事呢?」 說故事者必須先對繪本有感受,才能傳遞這份美好的能量。
Thumbnail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一本關於寫作的書,結果開書後才發現這是一本教人將願望寫下來讓願望實現的書,本來以為是心靈書,結果看下來再一次扭轉我的概念,原來是一本短文集,當然也有提到一點點心靈的內容,但更多的是作者的生活感悟,每篇都是短短的,看得輕鬆,而且偶然也得到啟發,是一本意外地好看的書。 書中一開始就有一
Thumbnail
文中老師分享如何在寫作課堂裡引導孩子清晰、深刻、如實地寫出內在對於生命的渴望與想法。並且探討與3C世代孩子對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青少年輔導諮商卡片等方式激勵孩子寫作。老師是課堂上的傾聽者,懷抱對孩子內在的理解和接納,建立信任關係。最後期待孩子帶著正向寫作的的意義,賦予生命轉化的力量。
Thumbnail
這部分的筆記是對應書本最後一部分,是關於為何要寫作的核心動機,以及我為何要做這個系列的動機。 以現代的標準來說,去超商打工都比寫作能獲得更多收入。所以最好不要以出書或賺錢為目的,那是消耗自己的熱情在成功率極低的事上。